2021年陶瓷大板行業市場發展政策趨勢分析及市場規模前景展望預測
?
陶瓷產業政策趨向:陶瓷行業面臨著全國環保督查的行業環境,環保整治力度、“煤改氣”力度進一步加大,廣東省“煤改氣”已于2020年年底全面實施,該地區的陶瓷產區生產經營階段性受到一定影響,部分落后產能以及環保不達標的陶瓷企業被逐步淘汰及出現被關停整改,行業集中度有望不斷提升。廣東省《陶瓷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大指標分別收嚴至20/30/100mg/m3,對企業環保整治提出更高的要求。
2019年7月1日,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印發《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的通知(環大氣[2019]56號),對工業窯爐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提出了更加細化的系統方案。根據《廣東省2019年度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佛山市2019年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對包括陶瓷在內的12個行業為重點,著力推動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利于推動陶瓷行業綠色轉型,促進綠色生產方式,助推高質量發展;對企業而言,既是挑戰,更是發展機遇;短期內必然增加企業的研發、運營等成本,但長遠來看,加快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陶瓷大板產業市場環境:陶瓷大板的發展趨勢已成為陶瓷行業各企業的共識,無大板,不大牌,巖板已成為家居應用的風口,也加速了行業的競爭格局演變,推動了行業裝備、技術的提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以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隨著城鎮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鄉村振興戰略和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消費升級,建筑陶瓷行業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更新周期不斷縮短,巖板的應用更是打開了行業的發展空間,行業創新型企業和頭部品牌將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競爭優勢。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碳達峰、碳中和的本質是減碳,對于建材行業而言,碳排放的重心在制造。我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對建材產業產生巨大影響,它將加快建材產業結構性調整,加快推動綠色建材產業的發展,在這個大目標下會加快建材行業的技術創新。
房地產行業受持續宏觀調控影響,房地產集中度還將持續向綜合實力更強的開發企業提升,精裝房比例占比進一步上升,各品牌開發企業愈加重視房地產產品的品質與口碑,使得工程業務成為頭部或近頭部建筑陶瓷品牌的發展機會。
各地政府對陶瓷行業環保要求不斷提高及“煤改氣”政策實施,對企業的經營成本產生較大影響。綜合來看,國內建筑陶瓷行業總體量大,行業集中度低,隨著環保政策加碼、制造成本上升、投資門檻升級等諸多因素影響,行業洗牌加速,陶瓷行業有望向綜合實力較強的頭部企業進一步集中。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全球及中國陶瓷大板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可行性預測咨詢報告》
陶瓷大板產業發展特點:
1、周期性:建筑陶瓷是我國公共建筑裝修裝飾和住宅裝修裝飾普遍使用的建筑裝飾材料之一,其發展狀況與我國建筑裝修裝飾行業的運行緊密相關。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各類建筑施工竣工面積的相對增速將有所下降,但整體仍將受新型城鎮化的推動在高基數上保持增長。同時,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升級,存量住宅、公共建筑裝修裝飾需求的持續釋放,也將推動我國建筑裝修裝飾行業繼續發展,進而帶動高品質建筑陶瓷的市場規模保持增長。行業不存在明顯的周期性特征。
2、季節性:農歷新年前后的1、2月是建筑裝修裝飾的淡季,對建筑陶瓷產品的需求量較少。同時,建筑陶瓷企業每年也需要進行一次全面停窯,以進行設備的整體檢修。因此,建筑陶瓷行業普遍在農歷新年前后停產一個月左右,1、2月份的銷售量較低。在其他月份,憑借發達的銷售渠道,高品質建筑陶瓷生產企業的生產銷售較為穩定,不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特征。
3、區域性:各地高品質建筑陶瓷的需求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房地產市場活躍程度等因素高度相關,不同區域的總體市場規模和行業發展水平具有較強的區域性特征。同時,高品質建筑陶瓷企業的布局也與發展歷史有關。目前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廣東地區的高品質建筑陶瓷企業較多,品牌知名高、技術實力雄厚、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和海外。
陶瓷大板產業前景分析: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1-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2020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達92.7億平方米,比2019年增長3.7%;2020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7.6億平方米,比2019年增長2.6%。房地產增速的放緩,意味著建筑陶瓷的市場需求將同步放緩。
2020年,雖然受全球經濟下行、國內房地產市場增長放緩和新冠疫情等眾多因素影響,但建筑陶瓷行業生產、消費仍呈增長態勢,行業頭部企業均取得同比增長的良好業績;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頭部企業比中小企業保持更快的增長速度。據行業媒體《陶瓷信息》統計:陶瓷企業銷售前十家企業的集中度達到18%,這五年提高了3%。產能前20名企業擁有瓷磚生產線427條,占全國生產線總數的17.5%,產能達22.96億平方米,占全國總產能的17.5%;銷售渠道持續裂變,零售渠道占比下降,工程、精裝渠道占比增長;全國煤改氣步伐加快,廣東、福建、四川、山東陶瓷企業天然氣使用率達90%以上;受市場、環保、能源、土地、人力、物流等成本攀升的影響,行業利潤空間被擠壓。
2021年,雖然繼續受新冠疫情影響,但行業實現了開門紅,全年有望繼續實現正增長;市場仍然呈供大于求的狀況,競爭將持續加劇;貿易保護主義繼續,向歐美等國家的出口份額持續走低;隨著消費端的迭代與升級,行業繼續向品牌化、高端化、個性化方向發展;大規格、高性能陶瓷巖板將成為行業增長速度最快的品類,繼續從建陶領域向大家居領域擴張與延伸;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環保督查更嚴,會有更多企業因環保不過關而影響生產,更多產區推行清潔能源改造,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攀升;行業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巖板、大板、薄板、仿石、仿木、現代磚將成為熱銷品類;銷售渠道會進一步裂變,房地產戰略業務、傳統經銷、整裝精裝、直播帶貨等都將深刻影響行業發展格局及走向。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碳達峰、碳中和的本質是減碳,對于建材行業而言,碳排放的重心在生產過程。我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對建材產業產生巨大影響,它將加快建材產業結構性調整,加快推動綠色建材產業的發展,在這個大目標下會加快建材行業的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