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債券行業市場規模發行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
債券發行是證券發行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以債券形式籌措資金的行為。伴隨著改革的需要,中國債券市場逐漸發展,2020年我國擁有4600余家債券發行人,全年證券發行量再次創造近十年最高值,政府債券全年發行利率呈現先降后增趨勢,預計未來我國債券發行規模將伴隨著國家發展而繼續增長。
2020年全球收到疫情影響,經濟情況收到嚴重負面影響,導致全球債券發行量再次沖高,創下2014年以來最高紀錄。未來,由于經濟恢復情況的不確定性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動蕩,預計2021年以后全球的債券發行總量仍然會保持一個整體慢增長的狀態。2014-2019年全球債券發行量呈震蕩上升的趨勢,主要在于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劇,2019年全球債券發行量達到了7013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9%。2020年的發行量增長以非典型的方式進行。通常,發行量和GDP呈正相關:隨著GDP上升(或下降),債券發行也一樣。但是,自2020第二季度以來,這兩個系列已朝相反的方向移動,并且幅度也達到了歷史上的大幅度。近期發行量增加的一種解釋是中央銀行提供了大量流動性支持。在高度不確定性以及缺乏有效且廣泛的新冠疫苗的情況下,這使許多公司能夠采取謹慎的行動來增加現金儲備。考慮到這些因素,與GDP發行關系為正的關系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報告稱2020年全球債券發行量會超過8萬億美元,約為81353億美元,2021年可能出現下降,預計下降到約7.9萬億美元左右。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債券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債券發行市場根據發行主體的不同,債券類型可以分為:國債(政府債券)、金融證券、企業(公司)債券,其發行主體如下:
(1)政府債券這種類型的債券主要以政府的信用做擔保,不需要抵押擔保,信用等級是最高的,有分為中央政府債券和地方政府債券兩種不同的主體發行單位。
(2)金融債券:這種類型的的債券發行的主體是銀行和非銀行的金融機構。
(3)企業債券:企業(公司)債券發行主體是企業(公司),一般都是為了經營需要而籌集的資金,一般情況,發行主體的公司必須參與信譽評級,只有達到一定的評級才可以進行發行債券。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2020年全球債券發行結構中,發行量最大的是非金融類債券,占2020年全球債券發行總量的約38.3%;其次是金融服務類債券,發行量占比為31.4%,這兩類債券的發行量已經超過了全球債券發行總量的65%。其他的債券發行占比中,國際公共財政類債券發行量占比為14.2%,結構融資類債券占比為12.8%,美國公共財政類債券占比為3.4%。
中國債券市場在世界債券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從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四個主要經濟體的債券總存量(國內債券存量+國際債券存量)來看,目前我國總債券市場存量規模超過了日本和英國,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從數據可以看出,截止2020年中期,美國未償債券總余額為45.61萬億美元,中國未償還債券總余額為15.77萬億美元,日本未償還債券總余額為13.47萬億美元,英國未償還債券總余額為6.45萬億美元。
世界經濟仍然處在諸多的不確定因素下,并且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仍然未恢復到正常水平,所以預計未來1-2年內全球債券的發行量仍然會處于高水平,債券存量增長。隨著全球高凈值個人及富裕群體數量的增加,以及亞洲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各國投資者海外投資需求不斷增加,全球債券市場活躍度將提高。中國國內,由于國內證券市場的激烈競爭,促使傳統券商與新興互聯網券商將目光轉向跨境市場,雙方紛紛加大力度爭奪市場份額,將加大全球債券市場熱度。隨著全球債券市場的繼續成長,未來將會產生更多的債券品種,例如近些年熱門的綠色債券、資產支持類債券等,并且當前金融科技在債券產品設計、存續期管理和風控等各個環節已經開始有應用場景,將會通過產品和技術的更迭創新來提高債券市場活躍度。綜上,根據數據顯示,預計2021年后,大多數地區的經濟重新緩慢增長,處于恢復階段,加上非常不確定的世界經濟和政治背景,未來很可能會使債券發行量恢復到大約3%增長率。預計到2026年,全球發行債券規模將達到約95849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