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
為對抗白色污染,全球禁塑熱潮持續升溫。2020年,我國發布了史上最嚴“禁塑令”,全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已被全面禁止。政策東風下,可降解塑料順勢進入了黃金發展期。僅就中國市場而言,這就是一個百億級別的風口,并有千億級的潛在空間,這個巨大的市場即將爆發,大小商家已聞風而動。可降解塑料打通了廢塑料到塑料原料的新循環,且幾乎不產生污染,成為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可降解塑料是指一類其制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后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目前可降解塑料主要分為光降解型塑料、生物降解型塑料、光/氧化/生物全面降解性塑料、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熱塑性淀粉樹脂降解塑料。
塑料污染治理問題一直以來備受國家環保部門的重視,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有計劃、分步驟解決我國塑料污染防治問題,推動我國可降解塑料的研發和應用,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聯合九部門發布《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對進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特別是完成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作出部署,明確禁限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政策邊界和執行要求。2020年底成為該禁塑通知的階段性實施節點,禁塑令的逐步落實有望推動可降解塑料需求的增長。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生物可降解塑料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投資策略專項研究預測報告》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根據的原料來源可將其分為生物基和石化基兩類。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包括聚乳酸(PLA)、聚羥基脂肪酸酯類聚合物(PHAs)、全淀粉基、纖維素等;石化基可降解塑料包括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PBAT)、二氧化碳共聚物(PPC)、聚己內酯(PCL)、聚乙醇酸(PGA)等。其中,生物基淀粉基降解塑料屬于第一代降解塑料,由于不能實現塑料完全降解,目前有逐漸被淘汰的趨勢。目前在我國市場上形成工業化規模生產,并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主要為PBAT、PBS、PLA等。從各類可降解塑料用途具體來看,PBAT/PBS類系列產品主要用于包裝、餐具、化妝品瓶及藥品瓶、一次性醫療用品、農用薄膜、農藥及化肥緩釋材料等領城。PCL用于塑形材料、玩具等的生產與加工領域及外殼縫合線、骨釘、長效藥物的控制釋放載體等醫療領域;PLA用于一般塑料如薄膜、飯盒等一次性用品、紡織、3D打印、生物醫療等領域。PPC用于膜袋類產品、地膜、快遞包裝、紙塑復合產品應用、注塑、吸塑、擠塑產品、環保膠粘劑等領域。PGA用于油氣開采(橋塞、壓裂球等)、手術縫合線、骨釘等醫療領域及膜、包裝材料、一次性用品等領域。雖然不同材料的應用領域有一定重合,但又各具特點、各有側重,實際使用過程中常常根據具體用途需求,按照不同配比共聚或共混使用。
全球可降解塑料總體處于產業化初期,中國產能增長明顯。2019年,我國主流生物降解塑料產能約37萬噸左右,產量約26萬噸。其中PLA產能約為13萬噸/年。部分PLA裝置由于技術原因或原料丙交酯缺乏,無法穩定運行或處于關停狀態,實際有效產能約為4.8萬噸/年,產量約1.8萬噸/年。主要生產企業有浙江海正生物、安徽豐源集團等。在建PLA項目產能約為8萬噸/年,遠期規劃產能約為120萬噸/年;PBS/PBAT產能約24萬噸/年,由于石化基產品生產技術較為成熟,基本可以實現滿負荷運行,產量基本與產能一致,約為24萬噸。國內較大的PBS/PBAT生產企業有金發科技、新疆藍山屯河等。在建PBS/PBAT類合計產能約為68.7萬噸/年,遠期規劃產能約為150萬噸/年。2020年以來國內也有煤基PGA產品進入市場,受到大家較大關注。
我國是全球塑料消費大國,到2025年,預計我國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238萬噸,市場規模可達477億元;到2030年,預計我國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428萬噸,市場規模可達855億元。總體看來,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前景廣闊,行業發展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