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塑料機械、橡膠機械行業市場規模發展趨勢研究及投資競爭戰略預測咨詢
?
塑料和橡膠裝備行業與宏觀經濟有著很強的相關性。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中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2.30%,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經濟貿易放緩,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國內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交織,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21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相關分析表明,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背景下,世界經濟遭受嚴重沖擊,面臨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2020年全球經濟產出下降4.3%,為經濟大蕭條以來最為顯著的萎縮。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下,各種旅行限制導致跨國、跨地區商務活動無法正開展,部分國家地區采取了停工停產等措施,對設置在海外的工廠和機構的日常生產經營造成了各種不利影響。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塑料機械市場發展規劃及投資戰略可行性預測報告》
國內外經濟環境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反應到橡塑機械行業,從國內情況來看,國內橡塑機械行業僅2020年第一季度各項生產指標同比、環比均為負數,從第二季度開始,隨著國內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整個橡塑機械行業的產量、收入、利潤均開始提升。根據中國塑料機械行業協會的統計,2020年,我國塑料機械規模以上企業為488家,營業收入810.56億元,同比增長近25%;利潤總額85.72億元,同比增長49%;貿易順差10.57億美元,同比增長29%,這是我國塑機貿易順差有史以來首次突破10億美元,國內塑機行業全年景氣度較高。從效益指標看,2020全年中國塑機行業整體營業收入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利潤率、資產負債率和資產保值增值率等指標保持優于同期全國機械工業的平均水平。因此,KM中國以及天華院2020年度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從全球形勢來看,根據歐洲橡塑機械制造協會(以下簡稱“EUROMAP”)預測,2020年橡塑機械總產量將降至306億歐元,較2019年(360億歐元)下降15%。根據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以下簡稱“VDMA”)的數據,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1月至5月,德國普通橡塑機械的訂單收入下降了22%。與2019年相比,預計2020年總體銷售額將下降10%-15%。公司下屬的KM集團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業務,并且大部分業務分布在歐洲及北美地區。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爆發的影響,KM集團的全球業務,特別是中國以外地區的業務受到了相對更為嚴重的影響。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橡膠機械市場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預測報告》
市場需求分析:根據VDMA在2020年7月對其成員企業進行的調查,與2019年下半年相比,2020年上半年各地區對塑料和橡膠機械的需求均出現惡化,尤其是德國、西歐和東歐受到了影響。約70%的成員企業表示,這些地區的需求有所惡化。51%的受訪者表示北美企業也是如此,這個比例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分別為40%和39%。就2020年下半年而言,市場信心出現分歧。雖然41%的受訪公司預計德國和西歐的需求會有所改善,但大多數公司預計東歐、北美、拉丁美洲和亞洲地區的需求不會發生變化。在中國,37%的公司預計需求會改善。
汽車行業作為注塑機械第一大應用領域,是推動注塑機械需求增長的關鍵行業。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的汽車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導致來自汽車行業的訂單急劇下降。根據世界汽車組織(OICA)的數據,世界各國新增汽車的注冊量2020年較2019年下降了14%,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3月和4月,下降幅度達到38%和37%。在歐洲,2020年新登記的乘用車總數略低于1200萬輛,比上一年減少380萬輛,約下降了四分之一。在美國,輕型汽車市場(轎車和輕型卡車)的銷量大約為1450萬輛,下降了15%。汽車行業的這種大規模持續低迷嚴重影響了KM集團的訂單。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注塑機械行業市場研究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
而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新冠疫情及其對汽車銷售的嚴重影響。這得益于2020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橡膠機械主要下游行業的輪胎行業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強烈影響。然而,輪胎制造商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在中國的帶動下,輪胎需求正在強勁復蘇。2020年9月中國的輪胎銷量領先于2019年同期。不過,1至9月的銷量總數仍低于2019年同期。中國2020年全年的輪胎銷量將接近2019年的水平,但世界其他地區的輪胎銷量將比2019年減少14%左右。但中國輪胎行業產能布局前期已基本完成,新增產能需求不大,出口市場仍有一定增長機會。
產品市場需求前景:2020年全球經濟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呈現出較大的不確定性,并導致了投資環境的不穩定性。特別是對汽車等生產“非必需品”的行業影響很大,而醫療防護用品、洗消用品、包裝等塑料制品以及相關原材料的需求大增,由此也帶來對上游塑料加工機械的需求。
從長遠來看,全球塑料和橡膠機械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內部分析顯示,注塑機和擠出技術的預期市場容量為149億歐元,2018年至202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3%。主要驅動力是食品飲料、消費品、電子產品甚至工業包裝用包裝行業對塑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從地區來看,尤其是北美需求預計仍將強勁。例如,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SCensusBureau)預計,美國塑料包裝材料和無氨化薄膜的收入將達到380億美元。在歐洲,塑料包裝的輕量化特性正積極影響著該行業的增長。下游應用領域也呈現出一些新的需求亮點:
(1)汽車行業:雖然傳統汽車行業出現負增長,但未來汽車輕量化、智能化的技術發展趨勢,帶來更多高性能復合材料的應用需求。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9年12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其中,在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關鍵研發方向中,就包括了“復合材料設計技術”、“碳纖維預成型技術”和“復合材料快速成型技術”等相關領域。從長遠看,汽車行業仍將是注塑擠出設備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也將是公司最為主要的下游領域。中國制造2025提出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在汽車節能的諸多途徑中,輕量化歷來被認為是最為有效的可實現方式之一。為實現汽車輕量化,重點工作領域包含推廣應用鋁合金、鎂合金、高強度鋼、塑料及非金屬復合材料等整車輕量化材料。注塑成型作為高分子材料加工的重要途徑無疑對汽車輕量化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注塑行業的發展與汽車輕量化息息相關。此外,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和共享化都將為注塑行業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2)包裝行業:出于環保考慮,包裝行業在全球范圍內都將受到更嚴格的限塑令的限制,但電商、物流、外賣等新業態,以及消費者對高品質的食品、日用品包裝的需求增長仍將帶來新的增長機會,同時循環經濟將帶來對可回收塑料制品的更高需求。根據咨詢公司Smithers(美國俄亥俄州阿克倫市)最近的一項研究,到2024年的五年期間,新興市場對塑料包裝的需求將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長。該公司預測,到2024年,全球塑料包裝消費量將以2.8%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達到1.05萬億美元(9360億歐元)。推動因素,特別是在非洲、亞洲、東歐和中東的發展中市場,是收入增加、人口增長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
(3)化學、醫療和制藥行業:根據德國化學工業聯合會(VCI)統計,對于化學制藥行業來說,2020年的特點是四個季度的大起大落。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許多公司帶來沉重壓力,疫情影響帶來訂單下滑,出口市場的海外業務下降了6.5%,國內業務則下降了5.5%。由于需求減弱,2020年行業總產量下降了3%。這一幅度從制藥公司的產量小幅下降(-0.5%)到聚合物公司的產量下降(6.5%)不等。因此,VCI預測2021年化學制藥行業的產量(+1.5%)和銷售額(+2.5%)都將增長。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近5年來年均增長率高于19%,據預測2020-2023年仍將維持15%左右的年均增長率。中國IVD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會帶來對耗材需求的增長。
(4)家電行業:家電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更將趨向于環保、互聯和智能化。根據中金企信調研數據,2018年至2023年,全球家庭用品支出預計將以4.9%的復合年增長率持續增長。小家電的增長潛力最高,預計從2019年到2025年,小家電行業的增長潛力為16.0%。在調查的國家中,21%的消費者表示將在未來購買新家電,其中中國的比例達到了33%,排在首位。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盡管市場接近飽和趨勢,但消費電子產品仍然受到不斷創新的推動。智能手機普及率和智能家居普及率對消費電子產品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根據調研數據,電視周邊設備板塊在2019年至2025年間增長潛力最大,達36%。預計到2025年,美國57%的家庭將成為智能家庭。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試圖縮小與世界主要廠商的差距,并顯示出最高的增長率。基建領域和5G:新一輪基礎建設投資將帶來對綠色環保節能建筑材料的需求,軌道交通、清潔能源等新基建重點領域也有較多復合材料應用領域。“新基建”大背景下,5G及相關產業鏈會是未來的增長點,由于5G信號傳輸特點,部分金屬材料會被替代。同時,5G的商業化也將帶來大量智能化電子產品的應用。在電子產品生產中,塑料注射成型可以完成不同的造型,滿足多種多樣的設計需求,同時降低成本。
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制造強國戰略,我國制造業發展逐步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新動能快速成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其中制造業“三新”經濟增加值已達數萬億規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創新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力量。
與此同時,我國化工裝備制造業發展快速,在裝備制造業中占有較大比重,特別是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確保了國家的經濟技術安全。目前我國正處于全力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所以,在保持經濟以其平穩態勢發展的同時,對化工裝備制造業應該投入更多的力量,使其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但是我國的化工裝備制造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處于產業增長不斷變化的時期,化工企業的生產成本一直在增長,但是其效益卻沒有同步增長,應對市場的能力、品牌效益的提升以及產業集群能力和拓展能力沒有進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間,化工、石化全行業呈現了穩中有進和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預計“十四五”期間,化工、石化行業仍將穩步增長,眾多大型項目即將開工建設,這為市場推廣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