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輪椅行業市場規模、細分市場、區域分布及競爭格局分析
輪椅是裝有輪子可以幫助替代行走的椅子,分為電動和手動折疊輪椅,是傷員、病員、殘疾人居家康復、周轉運輸、就診、外出活動的重要移動工具。受人口老齡化以及交通事故數量上升的影響,近年來,全球輪椅市場規模高速增長。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輪椅市場運營格局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
目前,我國輪椅生產已經達到300萬輛的生產能力,主要的生產基地集中在上海、廣東、江浙和天津等地區。近年來,中國輪椅行業保持快速發展。不過,行業產品結構單一,絕大部分產品為一般輪椅、產品價格低。此外,我國高端產品如電動輪椅和運動輪椅研發投入不足,技術水平與國外相差很大,運動輪椅則主要依靠進口。截止2019年,市占率最高的是互邦輪椅、魚躍輪椅與佛山東方醫療設備廠有限公司,我國國內輪椅行業CR3集中度27.17%,CR5集中度42.29%,CR10集中度54.41%。2020年中國輪椅前十大品牌分別為互邦、魚躍、佛山輪椅、三貴、凱洋、康揚、奧托博克、衛美恒、中進和松永。我國輪椅主要的生產基地集中在上海、廣東、江浙和天津等地區,華南、華東地區占據主要市場。截止2019年,我國國內輪椅行業區域集中度分別為華東31.8%,華南39.6%,華北19.5%,其他9.1%。從企業類型角度看,我國國內輪椅行業以小型企業為主,大型醫療器械企業輪椅業務占比較小,多為附帶業務,從輪椅企業來看,截止2019年,我國輪椅行業大型企業占比16.2%,中型企業占比29.5%,小型企業占比54.3%。
2016-2020年,全球輪椅市場規模逐年上升,一方面是由于人口老齡化,老年醫學人口的增加對輪椅市場需求的擴張;另一方面是車禍數量的增加,數據顯示,美國每年大約有17730例新的脊髓損傷發生,其中車禍是主要的損傷原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的數據,約有15.0%人口患有某種形式的殘疾,需要行動援助。此外,與其他疾病相比,日益增長的慢性疾病主要是殘疾的增加,從而創造了對輪椅的需求。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是輪椅制造商的主要收入來源。該國是全球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導致數人致殘。2020年,全球輪椅市場約27億美元,同比增長12%,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嚴重影響了運輸和機動部門,沖擊了輪椅的供給渠道,由于實施了嚴格的封鎖。由于新冠疫情感染導致老年人口入院人數激增,醫院的需求持續增長。隨著封鎖的放松,預計企業將恢復運營,全球輪椅市場規模將繼續逐年高增長。
從輪椅類型上看,2020年,手動輪椅市場占主導地位,收入份額最大,達到60.9%。由于價格低廉、重量輕靠,全球對手動輪椅的需求很高,此外,它們有多種配置和重量,從標準的到超輕的,因為很多車型都有可折疊選項,所以只需要很少的空間。但是,在歐美經濟發達國家,老年人、殘疾人專用的手動輪椅和普通電動輪椅車已出現被逐步淘汰的趨勢,取而代之的是性能優越、操作簡便、行駛更安全可靠的智能型電動輪椅。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購買能力有所增強,以及兒女出于對父母的關心或者自身對生活質量的提高的要求,高檔電動輪椅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大。從適用人群來看,老年人因關節炎疼痛或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或足部僵硬而導致的殘疾增加了對輪椅的需求。隨著全球老年人口增加,成人輪椅市場占居市場主體地位,2020年,成人輪椅市場收入份額為69.4%。由于兒童疾病(如腦癱)的數量不斷增加,兒童領域也有望顯著增長。根據腦癱指南,以美國為例,美國每年有超過10000名嬰兒出生時患有這種疾病。腦癱是最常見的運動障礙之一,需要輪椅協助行動。因此,在未來幾年,兒童領域有望成為輪椅制造商的主要收入來源。從應用場景來看,康復中心部門主導了市場,在2020年占據了34.4%的最大收入份額。由于需要輪椅的醫療緊急情況日益增多,預計醫院部門也將迅速增長。在醫院里,它們主要用于運送病人,包括從到醫院、從病房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到到大型醫療機構的醫生辦公室的所有事情。
由于輪椅產品技術要求相對于其他醫療器械產品較低,競爭格局呈現出一定的地域性。中國內地輪椅生產企業受益于相對低廉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在中低端產品市場競爭中具有較大的優勢;日本、中國臺灣地區在電動輪椅市場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較為知名的企業包括日本三貴康復器材、日本Matsunaga制作所、臺灣國睦工業等。尤其是我國臺灣地區,近年來以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機械/電動輪椅生產基地,產品出口至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從地理位置上看,2020年,北美占據了輪椅市場的主導地位,收入份額最大,為35.2%。
2009-2019年,我國電動輪椅市場規模逐年提升,2019年電動輪椅市場規模約24.80億元,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消費水平的提升,電動輪椅的絕對量增長以及相對對手動輪椅的替代量將繼續提升,電動輪椅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