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市場容量分析預測及投資機遇可行性研究
?
測繪地理信息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其在規劃設計、運營管理和監督評估中發揮著保障作用。現代測繪技術為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是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的基礎。產業上游為設備支撐服務,中游為數據采集、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及行業應用服務,下游則為智能化的數據公眾應用。
測繪技術服務主要以時空信息現代專業測繪技術、新一代信息數據處理技術,為二三維地理信息建設、城市精細化及智能化管理等需要空間位置及屬性信息的行業提供包括: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加工處理、集成、分析應用在內的專業技術服務。可為自然資源管理、國土空間規劃、數字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及石油、農業、水利、電力、環境、應急、安全等行業提供地理信息時空數據支撐與保障。細分業務主要包括基礎測繪服務、地圖編制、航遙產品及應用和油田技術服務。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市場發展深度調查及投資戰略可行性報告》
產業發展機遇及容量分析:測繪地理信息行業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而改變。隨著信息化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對信息需求量增大,測繪地理信息的保障服務滲透性愈加顯現,地理信息關聯特點更加突出。
當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正面臨著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依托的信息化多業共生、融合發展的模式。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使用推動了地理信息產業更快發展并不斷融合,催生出了符合大眾需求的新產品、新內容,推動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向個性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升了測繪地理信息產業能力及服務范圍,加速實現信息獲取實時化、信息處理自動化、信息服務網絡化、信息應用社會化。這些變革對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業內優質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
根據《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2019)》,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融合發展效應顯著,我國地理信息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轉型階段。十三五以來,國家相繼出臺支持政策,社會管理、自然資源管理、空間規劃、應急保障、環境監測等方面的需求,為測繪地理信息產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同時,國家自然資源的專業化、集中化管理,空間規劃“一張圖”、“多規合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下的生態環境修復與保護,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治理、全國三維實景覆蓋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將推動行業深入發展。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行業優勢提供了機遇。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了5G、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2020年3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將推動地理時空數據建設應用和智慧城市專項應用的蓬勃發展。
此外,由國家發改委、國家測繪地信局聯合發布的《國家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指出,地理信息產業是以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的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強調要重點圍繞測繪遙感數據服務、測繪地理信息裝備制造、地理信息軟件、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地理信息應用服務和地圖出版與服務六大重點領域。預計“十三五”期間,地理信息產業將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2020年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隨著地理信息數據與智慧城市建設和物聯網的融合,未來市場容量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