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酯市場規模全景深度監測調研分析預測及細分應用領域市場前景研究
?
精細化學品的品種繁多,各國對精細化工品都有不同的分類。在我國,為加速發展精細化工產品,統一精細化工產品的分類口徑,化工部暫規定精細化工產品分為11個類別:農藥、染料、涂料、顏料、試劑和高純物、信息用化學品、食品和飼料添加劑、膠粘劑、催化劑和各種助劑、化學藥品和日用化學品、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功能高分子等。
有機酯是精細化學品生產中重要的中間產品或終端產品。有機酯是指有機化學中醇與羧酸或無機含氧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的產物,工業應用中常見的有機酯包括低分子酯類、苯甲酸酯類、磷酸酯類、氨基甲酸酯類、檸檬酸酯類。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磷酸酯市場發展分析及未來投資潛力可行性報告》
(1)磷酸酯類概念及應用:磷酸酯是一種淡黃色或無色液體,高閃點、無毒、無味、防霉、耐低溫、耐光輻射,具有良好的相溶性、增塑性和阻燃性。其主要品種有磷酸三甲苯酯(TCP)、磷酸三苯酯(TPP)、磷酸三丁酯(TBP)、磷酸三辛酯(TOP)、磷酸二苯異辛酯(DPOP)等。
磷酸酯在增塑劑、阻燃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合成材料加工助劑中的主要類別之一,廣泛應用于雙氧水制造、農作物助劑、合成橡膠等領域中。磷酸三辛酯(TOP)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粘稠液體,常用作阻燃劑、增塑劑、活性劑、萃取劑、氫蒽醌溶劑,熔點-70℃,相對密度0.92,飽和蒸氣壓0.28kpa,不溶于水,溶于醇、苯等。
TOP最廣泛的用途為過氧化氫(H2O2)的生產,另外在農藥生產領域和輪胎用合成橡膠生產領域也有廣泛應用,因此TOP的市場前景與上述下游領域的市場規模密切相關。
(2)低碳醇酯概念及應用:低碳醇酯是各類羧酸、含氧無機酸和甲醇、乙醇、丁醇等生成含碳原子較低(通常以6個碳原子作為區分標準)的酯類化合物。公司的低碳醇酯產品主要為苯酐和甲醇、乙醇反應得到的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DMP是一種對多種樹脂都有很強溶解力的增塑劑,能與多種纖維素樹脂、橡膠、乙烯基樹脂相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黏著性和防水性。DMP/DEP低碳醇酯主要用作溶劑型涂料特種溶劑、醋酸纖維的增塑劑、過氧化物溶劑、日化香精定香劑等下游領域。
(3)二元酸酯概念及應用:高沸點溶劑混合二元酸酯(DBE)為二元酸酯混合物,亦稱二價酸酯,二羧酸脂。是一種低毒、低味、能生物降解的環保型高沸點溶劑(涂料萬能溶劑),已廣泛應用于水性涂料、油墨工業等領域中。公司的二元酸酯產品主要包括己二酸二異丁酯和尼龍酸二異丁酯,目前主要用作水性涂料的成膜助劑。
磷酸酯主要產品及其主要下游領域應用情況分析
?
1、在農藥行業中的應用及前景分析:農藥是指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廣義上,農藥可分為作物用農藥(應用于農作物保護)和非作物用農藥(應用于住宅用藥、害蟲防治等)。
全球農藥市場在2008年銷售額是488.42億美元,到2018年增長至678.38億美元,年復合增速為3.34%。根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作物用農藥銷售額為620.36億美元,非作物用農藥的銷售額為78.50億美元,兩者合計總銷售額達到698.86億美元。
從農藥作用方式看,作物用農藥又可細分為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除草劑占農藥市場比重最大,近年來殺菌劑占比超過殺蟲劑。2020年,作物用農藥市場中除草劑占比44.20%,殺菌劑占比27.10%,殺蟲劑占比25.30%。從農藥產業鏈環節看,農藥可分為中間體、原藥和制劑三個環節,其中農藥
原藥是農藥的有效成分,由各類農藥中間體及基礎化工產品經化學合成或者其他技術所制備,但無法直接應用到農業生產。制劑是在原藥的基礎上,加上分散劑和助溶劑等輔料,經研制、復配、加工、生產出制劑產品,直接應用到農業生產。
全球農藥產業鏈的主要盈利環節集中在前端創新藥的研發和終端制劑及相關服務環節。據相關統計,農藥產業鏈利潤分配中,制劑占據50%。目前,公司TOP視其最終下游農化產品的不同,主要用作農藥的溶劑/活性劑,其盈利水平位于產業鏈條上游,盈利空間較為廣闊。
從下游農化企業看,受到創新難度下降以及終端一體化服務要求提升的影響,2015年之后,各大農化巨頭的發展壓力逐步加大,相繼開始醞釀整合,優勢互補。從2017年開始,國際農化巨頭相繼開啟了整合之路,通過企業收購合并,各大巨頭互補短板,逐漸進行全品類農化服務的業務布局,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隨著農化巨頭不斷整合,產品的原材料供應商亦呈現逐步集中態勢。目前來看,國內的農藥原材料行業較為分散,多數企業規模相對較小,承接大額訂單的生產能力不足,同時受制于研發投入不足,跟隨下游客戶的技術配套研發能力較弱,難以切入長期大量的產品供應鏈條之中。隨著下游客戶的并購整合,長期合作的供應商數量較之前將有所減少,這將帶動農藥原材料龍頭企業獲得更多巨頭客戶訂單,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從農藥應用區域分布來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地區對農藥的需求量不斷上升,并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農藥消費市場。2020年,亞太地區、拉丁美洲農用農藥銷售額分別為192.41億美元和160.58億美元,位列第一和第二位。歐洲、北美地區作為傳統農藥消費市場,農藥市場需求趨于穩定,未來農藥市場的增長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和巴西等拉丁美洲的部分國家。目前,先正達位于拉丁美洲的工廠投產農藥產品,使用TOP作為溶劑或活性劑,此外,近年來,部分國內農化廠商也向公司采購少量TOP用于農化產品的研制,未來國內外市場需求有望迎來增量需求。
2、品在雙氧水行業的應用及前景分析:雙氧水學名過氧化氫,水溶液為無色透明液體,有微弱的特殊氣味。純過氧化氫是淡藍色的油狀液體。在不同的情況下可具有氧化作用或還原作用,可用作氧化劑、漂白劑、消毒劑、脫氯劑,并供火箭燃料、有機或無機過氧化物、泡沫塑料和其他多孔物質等配制生產使用。
雙氧水工業級分為27.5%和35%兩種濃度,其工業生產方法主要有電解法、蒽醌法、異丙醇法、陰極陽極還原法和氫氧直接化合法等。蒽醌法是目前國內外生產雙氧水最主要的方法。該工藝以2-乙基蒽醌為載體,以重芳烴和磷酸三辛酯為混合溶劑組成工作液,在鈀觸媒下,工作液中的蒽醌與氫氣進行氫化反應,生成2-乙基氫蒽醌的溶液(簡稱氫化液),后經氧化反應生成雙氧水。
目前國內雙氧水產能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雙氧水企業主要集中在山東、安徽、浙江、江蘇、湖南及廣西等省份。根據《精細石油化工進展》統計數據,2018年國內雙氧水產能為1,388萬噸(行業一般統一折算成27.5%濃度統計),產量為1,029萬噸。近年來,國內雙氧水產能持續增長,2019年和2020年分別達1,465萬噸和1,547萬噸。根據全國市場信息研究網調研數據,2014年中國雙氧水市場需求量為790.12萬噸,2018年為1,021.33萬噸,同比2017年增長17.22%,五年來復合增長率達到6.63%。按此復合增長率測算,2019年中國雙氧水的需求量達1,089.02萬噸。
TOP在雙氧水中的應用中是用來取代現代生產中廣泛使用的氫化萜松醇(HT),與HT相比,TOP具有沸點高(揮發損失少,使用安全)、無刺激氣味(操作環境改善)、溶解氫蒽醌能力強(混合溶劑中的比例降低,分配系數高,所得雙氧水濃度高)、與水的相互溶解度低(萃余液中水含量降低,雙氧水中有機碳含量低)等優點。當前蒽醌法生產雙氧水的有機溶劑除了通用的TOP外還有四丁基脲(TBU)。與TOP相比,TBU對氫蒽醌的溶解度更大,與水密度差大、表面張力大,有利于減少工作液的循環量,提高氫化效率和萃取裝置的生產能力。但是目前TBU的生產工藝還不成熟,生產方法多以光氣和二正丁胺進行反應,這兩種原料均為高污染的劇毒化學品,產品存在低穩定性、高能耗、高污染等問題,在未來相當長時間里TOP仍將作為蒽醌法生產雙氧水的主要溶劑。
3、在涂料行業的應用及前景分析:涂料傳統上被稱為油漆,國家標準將涂料定義為涂于物體表面能形成具有保護、裝飾或特殊性能(如絕緣、防腐、標志等)的固態涂膜的一類液體或固體材料之總稱。涂料一般由成膜物質、顏料/填料、分散介質和助劑四大類物質經過一定工藝生產加工而成。
按照分散介質的不同,涂料可以分為水性涂料、溶劑型涂料、粉末涂料等。根據統計數據:2019全球涂料產量約3,155萬噸,產值9,195億元,2017-2019年產量CAGR為3.6%,產值CAGR為2.9%,全球涂料市場保持小幅增長。中國一直是全球重要的涂料生產國和涂料消費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涂料產量從2012年1,272萬噸增長至2020年2,459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59%。隨著涂料下游行業的建筑、家具、汽車等相關行業增長的需求驅動,涂料及其四大組成物質的市場發展和規模也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溶劑型涂料是以有機溶劑為分散介質而制得的涂料。目前DMP主要用作溶劑型涂料的特種溶劑,在涂料中質量占比較大。在溶劑型涂料中,各種填充樹脂幾乎都可溶解在相應溶劑中,涂料填充物選擇余地較寬,且不同的填充樹脂具有各自獨特的性能,使溶劑型涂料的產品更為豐富。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涂料市場中溶劑型涂料的占比超過50%,DMP的未來市場容量仍然較為可觀。
水性涂料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一類環保涂料,最大特征是以水取代有機溶劑做溶劑,與溶劑型涂料相比,不僅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不污染環境等特點,而且從根本上消除了溶劑型涂料在生產和施工過程中因溶劑揮發而產生的火災隱患,也減少了有害有機溶劑對人體的危害。水性涂料大致由三部分組成:水和乳液的混合液(樹脂懸浮于水中)、助劑(分散劑、增稠劑、成膜助劑、消化劑等)及顏填料(顏料,如鈦白粉,填料,如碳酸鈣、硫酸鋇、高磷土)。
水性工業涂料發展迅猛,2010年開始,水性工業涂料占世界工業涂料的比例已經達到30%以上,不斷向汽車涂料、工業防腐涂料、交通標牌涂料等領域滲透。2019年全球水性涂料市場約707.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924.2億元),水性涂料市場占比約39.7%。Q系列產品主要應用為水性涂料的成膜助劑,水性涂料的成膜助劑又稱成膜劑、凝集劑、聚結劑,常為高沸點溶劑,在涂膜形成后慢慢揮發,促進乳膠粒子的塑性流動和彈性變形,改善其聚結性能。在乳膠漆中成膜助劑因對乳膠粒子的溶解作用而使粒子表面軟化,促使聚合物粒子易受壓變形,融合成膜,成膜助劑的加入可降低乳液及乳膠漆的最低成膜溫度。
目前,相對于市場上另一種常見的水性涂料成膜助劑十二碳醇酯,Q系列產品的易揮發有機物(VOC)沸點更高,能滿足未來更嚴格的涂料環保要求,將有望成為未來主流的涂料成膜助劑。涂料助劑在水性涂料產業鏈中技術壁壘較高,盈利水平較好,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朝陽產品。隨著國家對環保標準的提高,水性涂料將在未來3-5年快速發展,市場占比有望達到60%。因此公司也在加快Q系列產品的產業化進度,緊跟環保型涂料及涂料助劑行業快速發展的趨勢。
4、在增塑劑行業中的應用及前景分析:增塑劑是一類增加聚合物樹脂的塑性、賦予制品柔軟性的助劑,也是各種塑料助劑使用中占比最大的品種,占塑料助劑總消費量的60%左右。2014年全球增塑劑需求量達799萬噸,預計2020年需求量可達997萬噸左右預計2022年全球增塑劑市場規模可達161.5億美元。目前,TOP、DEP和Q系列產品可作為增塑劑,分別用于橡膠生產行業、醋酸纖維生產行業和PVC生產行業。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增塑劑市場發展戰略及投資前景預測咨詢報告》
A、醋酸纖維行業的應用:DEP作為一種增塑劑配合用于制作醋酸纖維素塑料、薄膜,使其具有良好的低溫柔軟性和耐久性。醋酸纖維素是由天然的棉漿粕或木漿粕與醋酸酐反應得到,是生產液晶顯示器偏振片保護膜、眼鏡框架板材和香煙過濾嘴重要原材料。使用醋酸纖維加工制成的鏡架,其特性是不易燃燒,重量較輕,幾乎不受紫外線的照射而變色,且硬度較大,光澤度較好,耐用美觀,配戴后不易變形。
2013-2017年中國光學眼鏡架產量從5.23億件增長到5.57億件。預計2020年光學眼鏡架的產量將達到6.21億件,醋酸纖維素的市場規模也將隨之擴大。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醋酸纖維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可行性預測報告》
B、橡膠行業的應用:橡膠的增塑是指在橡膠中加某些物質,使得橡膠分子間的作用力降低,從而降低橡膠的玻璃化溫度,增強橡膠的可塑性、流動性,便于橡膠壓延、壓出成型,同時還能改善硫化膠的某些物理機械性能,如降低硬度和定伸應力、賦予較高的彈性和較低的生熱、提高耐寒性等。
TOP產品可以作為乙烯基樹脂、纖維素樹脂和合成橡膠的耐寒阻燃性增塑劑,成品主要用于橡膠輪胎的生產,低溫性能優于己二酸酯類。根據橡膠助劑工業年度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橡膠助劑生產能力和產量保持穩定發展狀態,2010年至2018年總產量由70.1萬噸增長至117.2萬噸,2019年我國橡膠助劑總產量為123.1萬噸,同比增長5.03%,出口量為33.5萬噸,同比增長8.1%,出口量占比為27.2%。橡膠增塑劑是橡膠助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需求與輪胎工業的發展也存在著密切關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橡膠輪胎外胎產量達到了81,640.7萬條,2019年中國橡膠輪胎外胎產量達到84,226.2萬條,同比增長3.17%。橡膠輪胎龐大的需求基數和針對輪胎性能越來越嚴格的環保、阻燃、耐寒、抗老化要求,為TOP等環保型橡膠增塑劑的市場發展提供了有力條件。
C、PVC行業的應用:由于聚氯乙烯(PVC)樹脂系無定型結構的熱塑性塑料,純聚氯乙烯樹脂加工成PVC塑料時易分解、流動性差、抗沖擊強度低、耐候性差,相對于其他塑料而言,生產加工過程中更需要添加各類塑料助劑以改善其性能。因此,目前包含增塑劑在內的塑料助劑主要應用于PVC塑料加工。
PVC樹脂是五大通用樹脂之一,是我國第一、世界第二大通用型合成樹脂材料,下游應用包括塑料玩具、電線、電纜、人造革、醫用器材、陽光板材等,市場分布廣闊。2013-2018年,全球PVC需求量整體呈增長趨勢。2018年,全球PVC需求量為4,480萬噸,同比增長3.5%;2019年全球PVC需求量測算為4,628萬噸,同比增長3.3%。中國地區為PVC主要消費市場。2018年,中國地區PVC需求量為1,898萬噸左右,占全球PVC需求量的42%。在經歷了2020年新冠疫情沖擊后,國內PVC表觀消費量仍穩步增長,2020年表觀消費量達2,038萬噸,較2019年增長3.88%。隨著PVC材料應用范圍和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用于提升PVC材料性能的增塑劑市場規模也將保持快速增長。
根據對人體危害程度的不同,PVC增塑劑可分類為非環保型增塑劑和環保型增塑劑,其中前者主要指傳統鄰苯類增塑劑品種,后者則主要包括能夠通過歐盟RoSE、EC指令、美國AST-MF963法規測試的環保增塑劑產品,如檸檬酸酯類、環氧類、多元醇類、二元酸酯類等增塑劑品種。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各國均出臺政策,逐步減少使用鄰苯類化合物,國內環保型增塑劑消費量由2015年的122.8萬噸增長至2019年的147萬噸。公司Q系列產品可用作PVC生產中的新型環保增塑劑,未來市場空間巨大,環保要求的提高有望進一步擴大其在PVC增塑劑行業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