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国产又大又便宜的suv

國內外汽車零部件產業市場發展結構分析及未來市場規模前景研究預測

日期: 2021-07-07
瀏覽次數: 1

國內外汽車零部件產業市場發展結構分析及未來市場規模前景研究預測

?

汽車行業發展環境: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爆發,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各國封鎖措施一度使經濟大面積停擺、失業率飆升,二季度GDP跌幅普遍創歷史極值;疫情緩解后解封重啟經濟雖然使三季度GDP大幅反彈,但也造成疫情強烈反撲。

一些國家被迫重新“禁足”,四季度經濟活動再次收縮。全球經濟經歷了難以想象的一年,各國央行迅速行動,超寬松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結合,刺激經濟,全球的經濟景氣度得到支撐,全年以V字型走出歷史罕見的變化情況。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經濟運行穩定恢復、好于預期。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經濟總量突破百萬億大關。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0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按年平均匯率折算,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7%。經濟恢復走在世界前列,在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二季度增速由負轉正,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走出了一條令世界驚嘆的V型曲線,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力量。2020年,我國三大產業全面恢復。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0%,其中豬牛羊禽肉產量達7639萬噸。新增耕地灌溉面積43萬公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0萬公頃。第二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6%。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1%,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4.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6.9%。

總體來看,雖受疫情影響,但2020年我國汽車行業表現好于預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家和地方政策大力的支持,二是行業企業自身不懈的努力,三是市場消費需求的強勁恢復。受汽車市場的帶動,汽車工業經濟效益指標總體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在年初出現同比下降后,自二季度開始好轉,其中產出指標和收入指標持續上行,利潤指標在二、三季度保持上行,四季度出現波動。2020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別收窄5.5和6.3個百分點,產銷量繼續蟬聯全球第一。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5%和10.9%。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分析預測:從發展趨勢來看,伴隨國民經濟穩定回升,消費需求還將加快恢復,加之中國汽車市場總體來看潛力依然巨大,因此判斷2020年或將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峰底年份,2021年將實現恢復性正增長,其中汽車銷售有望超過2600萬輛,同比增長4%。其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數字化加速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大力推動下,新能源汽車未來將有望迎來持續快速增長。但也需要重點關注,近期出現的芯片供應緊張問題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全球汽車生產造成一定影響,進而影響我國汽車產業運行的穩定性。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國通過多年來對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鏈的培育,各個環節逐步成熟,豐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不斷滿足市場需求,使用環境也在逐步優化和改進,在這些措施之下,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可。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較上年實現了由負轉正。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0.5萬輛和111.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4%和11.6%;插電式混動車產銷分別完成26萬輛和25.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5%和8.4%;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0.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7.5%和56.8%。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運行動態監測及發展前景投資預測報告

1、全球整車制造行業的發展概況:汽車工業現已成為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和演變,現已步入產業成熟期。汽車工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規模效益明顯、資金和技術密集等特點。

2010年以來,汽車工業受益于世界經濟的溫和復蘇和各國汽車消費鼓勵政策的推出,汽車工業逐漸企穩回暖。2020年,全球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762.16萬輛、7797.12萬輛。

2013-2020年全球整車和乘用車產銷量現狀分析

單位:萬輛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產量

8724.98

8750.70

9068.31

9497.66

9730.25

9686.90

9178.69

7762.16

銷量

8560.61

8833.31

8968.46

9385.46

9566.06

9505.59

9129.67

7797.12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目前,全球汽車工業向以中國、巴西和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轉移。新興市場人均汽車保有量低、潛在需求量大、需求增長迅速,國際汽車巨頭以及本土整車企業紛紛加大在新興市場的產能投入,新興國家汽車產業發展迅速,逐漸成為全球汽車工業生產的生力軍,在全球汽車市場格局中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汽車的環保化發展趨勢明顯。隨著汽車工業迅猛發展,全球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導致對石化能源消費需求大幅增長,一方面全球石化資源有限,另一方面汽車尾氣排放導致了空氣質量下降、溫室效應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降低燃油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汽車的主要發展方向。渦輪增壓器可以有效改善缸內燃燒,降低廢氣中顆粒含量,同時降低碳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的含量,配置渦輪增壓器能有效減少內燃機的能耗和有害物質的排放,節能減排的效果比較突出,因而采用渦輪增壓技術已成為目前公認的降低內燃機油耗和減少廢氣排放最有效的技術措施之一。

2、我國整車制造行業的發展概況:我國汽車工業把握住了全球分工和汽車制造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球汽車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我國汽車產量達到1,379.10萬輛,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突破2800萬輛,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汽車銷量自4月份持續保持增長,全年銷量完成2,531.1萬輛,同比增速收窄至2%以內,繼續蟬聯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自7月份月度銷量同比持續呈現大幅增長,全年市場銷量好于預期。

2013-2020年中國汽車產銷量現狀分析

單位:萬輛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產量

2211.68

2372.29

2450.33

2811.88

2901.54

2780.92

2575.07

2522.52

銷量

2198.41

2349.19

2459.76

2802.82

2887.89

2808.06

2579.69

2531.11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隨著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推進,海外新興汽車市場的發展,我國汽車產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2025年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從中長期來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是汽車工業持續增長的決定性因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已于2021年3月13日發布,展望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未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城鎮化率提高及公路基礎設施完善,預計我國汽車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大,尤其是保有量偏低、購買力快速提升的二三線地區為汽車銷量增長提供空間。未來我國汽車產銷量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仍將高于全球平均增長水平。我國汽車油耗限值逼近和二氧化碳減排推動渦輪增壓器行業增長。隨著上市新車中渦輪增壓器的配置比重增加,以及全球油耗法規的日趨嚴格,渦輪增壓需求增速有望超越汽車整車產量增速。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在發展愿景方面,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將顯著提高。

3、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概況:全球汽車工業已進入成熟期,汽車生產廠商更加注重通過成本控制、分工合作、質量控制等手段提高自身競爭力,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因此呈現如下趨勢:

A、全球化采購和產業轉移: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全球主要汽車廠商為盡可能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逐漸減少汽車零部件的自制率,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采購零部件。同時,國際零部件供應商為了獲取更大利益,減少甚至停止其部分不占競爭優勢產品的生產,轉而在全球采購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全球化采購已成為汽車工業的重要發展趨勢。

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勞動力成本較高,這些國家生產的汽車零部件產品缺乏成本優勢。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的汽車需求量龐大,整車制造產能向新興國家轉移的趨勢進一步拉動了零部件本地化采購的需求,推動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向新興市場轉移。

B、系統配套、模塊化供應逐漸興起: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整車廠商從采購單個零部件轉變為采購整個系統。這一轉變不僅有利于整車廠商充分利用零部件企業專業優勢,且簡化了產品配套環節,縮短了新產品開發周期。系統供應商由于日益深入參與整車廠商新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過程,其技術和經濟實力也逐步強大。系統配套催生了零部件企業的模塊化供應,在模塊化供應中,零部件企業承擔起更多的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工作,整車廠商在產品及技術上越來越依賴零部件企業,零部件企業在汽車產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C、嚴格的供應商準入體系:整車制造企業對進入其零部件體系的供應商有嚴格要求,整車制造企業在確定潛在供應商前通常要對供應商進行多輪次、長時間的考核。

首先,汽車零部件企業必須有較高的技術水平。一方面,由于汽車產品對品質要求嚴格,一些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汽車協會組織對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及其管理體系制定了行業標準,如國際汽車工作組與ISO公布的國際汽車質量技術規范ISO/TS16949:2009質量管理體系等,汽車零部件企業必須滿足相關的行業標準;另一方面,汽車零部件企業作為整車研制生產的一部分,需要與整車制造企業緊密配合,參與和承擔相關汽車零部件產品的設計開發、制造、檢驗和質量保證等。其次,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具備較大的生產規模,以適應整車制造企業規模化生產的要求。另外,汽車零部件企業還要承擔及時供貨、售后服務等責任。

D、優勢企業市場份額漸趨集中:專業化分工日趨細致的背景下,整車廠商由傳統的縱向經營、追求大而全的生產模式向精簡機構、以開發整車項目為主的專業化生產模式轉變,行業內形成了一級零部件供應商、二級零部件供應商、三級零部件供應商等多層次分工的金字塔結構。一般來說,層級越低,該層級的供應商數量也就越多。而當前零部件生產企業的大型集團化,已逐步導致整車廠商與一級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化,一級零部件供應商的數量不斷減少。隨著零部件企業集團化的不斷深化,汽車行業已日益形成少數幾家零部件企業壟斷了某個零部件的生產,而提供給多家整車廠商的結構。

4、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概況:汽車零部件行業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基礎,是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汽車工業持續穩步發展的前提條件。隨著

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發展,汽車零部件行業在汽車產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由于中國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以及龐大的汽車市場需求,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加快了到中國合資或獨資設廠的進程,加劇了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競爭的同時也帶動了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迅速,發展趨勢良好,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銷售額從2009年的10,518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40,047億元,九年間增長了近四倍。

我國巨大的汽車消費市場需求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進入中國。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長三角、中部、珠三角、京津冀、西南和東北六大零部件集群,整個行業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部分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實力大幅提升,出現了一些在細分市場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但是,汽車零部件行業仍是國內汽車工業的薄弱環節;在歐美等成熟國家的市場,汽車零部件行業產值已然超過整車行業,因此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未來仍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業內,渦輪增壓是一種通過提高發動機進氣能力來提高燃油經濟性和減少排放的技術,可以在不犧牲發動機性能的同時較大幅度地減少燃油消耗,渦輪增壓技術配合發動機小型化是汽車制造商的首選方案。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渦輪增壓器配給率將持續大幅增長,到2025年,傳統車型的渦輪增壓器配給率將超過70%,混合動力車型渦輪增壓器配給率超過85%。

5、產業前景深度分析:經統計,2020年為穩定國內汽車市場,政策“重拳”不斷。其政策類型主要涉及資金補貼、金融支持、稅收減免、基礎設施建設、汽車更新換代、放寬購車指標及二手車市場等,國家相關部門主要重點政策如下:

(1)2020年2月15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提出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

(2)2020年2月24日,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11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展望2035到205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體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3)2020年2月25日,工信部印發了《關于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優先支持汽車、電子、船舶、航空、電力裝備等產業鏈長、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大力提升汽車零部件、核心元器件、關鍵電子材料等配套產業的支撐能力。在大力促進市場消費提質擴容中,明確提出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

(4)2020年3月23日,商務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出關于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復工營業的通知指出: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積極推動出臺新車購置補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取消皮卡進城限制、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等措施,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5)2020年3月3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中提出促進汽車消費三大舉措:一、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二、中央采取以獎代補,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三、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征收增值稅。

(6)2020年4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起草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具體來看,《征求意見稿》從四個方面對《準入規定》做出修改:1、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2、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止生產的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3、刪除有關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的過渡期臨時條款;4、刪除新建純電動車乘用車生產企業應同時滿足《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管理規定》的條款。

(7)2020年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2020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與《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對我國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化與階段性任務作出了批示。

(8)2020年4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發布關于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車輛智能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針對車聯網產業發展技術現狀、未來發展趨勢及道路交通管理行業應用需求,分階段建立車輛智能管理標準體系。《指南》中提出三項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統籌規劃。二是堅持創新驅動。三是堅持實戰引領。

(9)2020年4月26日,交通部公開發布了《公路工程適應自動駕駛附屬設施總體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下稱《見稿》),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出臺自動駕駛相關的公路技術規范。《意見稿》稱,我國自動駕駛已經進入產業化前期,為更好地支撐車輛在現有道路上部分或完全自動化運行,制定專門針對自動駕駛公路附屬設施方面的技術規范,具有重要意義。

(10)2020年4月28日,中國工信部發布《享受車船稅減免優惠的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十五批)。目錄共計152款車型,其中節能車34款,新能源車118款。包括東風汽車、北汽福田、上汽大通、比亞迪等多家企業的車型產品入選該目錄,范圍涵蓋輕型商用車、重型商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純電動商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燃料電池商用車等多種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

(11)2020年4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1、調整國六排放標準實施有關要求:輕型汽車(總質量不超過3.5噸)國六排放標準顆粒物數量限值生產過渡期截止時間,由2020年7月1日前調整為2021年1月1日前等。2、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相關財稅支持政策。3、加快淘汰報廢老舊柴油貨車。4、暢通二手車流通交易。5、用好汽車消費金融。總體來說,政策有利于對沖疫情影響、促進汽車市場消費、推動汽車產業的加速恢復。

(12)2020年5月9日,由財政部發出《關于征求<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顯示:示范期間,要推廣超過1000輛達到相關技術指標的燃料電池汽車,平均單車累積用氫運營里程超過3萬公里。此次被具體征求意見的有北京市、山西省、上海市、江蘇省、河南省、湖北省、廣東省、四川省財政廳(局)八個省份。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范,中央財政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示范城市給予獎勵,示范區以外的地方原則上不宜再對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給予購置補貼。擬設定示范期間總預算規模,對單個城市不設上限,產品技術水平越高,推廣應用新技術的車輛越多,獎勵資金越多,“先到先得”直至預算安排完畢。

(13)2020年5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GB18384-2020《電動汽車安全要求》、GB38032-2020《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和GB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將于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14)2020年5月15日,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實施有關要求的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全國范圍實施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禁止生產國五排放標準輕型汽車,進口輕型汽車應符合國六排放標準。對2020年7月1日前生產(機動車合格證上傳日期)、進口(貨物進口證明書簽注運抵日期)的國五排放標準輕型汽車,增加6個月銷售過渡期。

(15)2020年6月22日,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以及市場監管總局在內的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新版‘雙積分政策’”),將于2021年1月1日期施行新版“雙積分政策”。通過建立積分交易機制,將對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協調發展形成市場化機制。《決定》將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車納入核算范圍;新增低耗油傳統能源乘用車劃分;新增2021~2023年度小規模企業油耗積分核算優惠措施;企業傳統能源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達到一定水平的,其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可按照50%的比例向后結轉。

(16)2020年7月3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下達2020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其中包含各省市區的2015-2018年度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清算、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預撥。附件顯示本次將撥付:2015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補貼12722萬元,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補貼682020萬元,2018年度新能源汽車補貼98078萬元,2020年度預撥新能源汽車補貼283869萬元,合計發放新能源汽車補貼107.67億元。

(17)2020年7月29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就《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目標到2022年底,初步構建支撐車聯網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完成一批智能交通基礎設施、輔助駕駛等領域智能交通相關標準,制修訂標準20項以上。

(18)2020年7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54號,下稱《決定》),修改內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二是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止生產的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三是刪除有關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的過渡期臨時條款。該《決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19)2020年8月11日,發改委發布《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辦法共分八章,主要涉及再制造企業生產規范、再制造舊件管理、再制造生產管理、再制造產品管理、再制造市場管理、監督管理六個方面。辦法明確鼓勵汽車整車生產企業通過售后服務體系回收舊機動車零部件用于再制造,鼓勵專業化舊件回收公司從維修渠道為再制造企業提供符合要求的舊件。

(20)2020年9月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發《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第二批汽車企業及車型名單》,受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三部委委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從企業品牌知名度、本年度銷量等方面對報名參與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企業和車型進行了綜合評估,在第一批已有名單基礎上,現發布第二批參與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企業和車型名單。

(21)2020年9月23日,發改委發布《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建設,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公共停車位的快速充/換電站覆蓋率。實施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加大車聯網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智能汽車特定場景應用和產業化發展。

(22)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強調了:(一)要加大關鍵技術攻關,鼓勵車用操作系統、動力電池等開發創新。支持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推進標準對接和數據共享。(二)要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三)要鼓勵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四)要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

(23)2020年10月12日,工信部公示《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報批稿及編制說明。據編制說明,主要原則和事項包括:1)2025年以前輕型汽柴油車暫且采用WTLC即與排放標準相協調,以減輕企業負擔;2)實現《規劃》2025年乘用車油耗平均4.0L/100km目標不變,根據新、舊試驗方法對比對總體目標進行相應換算;3)五階段目標值及限值將基于WLTP重新確定,并在2021年一次性完成從NEDC向WLTC的過渡。

(24)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在發展愿景方面,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根據規劃,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有望維持在高位。

(25)2020年11月1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一步促進消費。一要擴大汽車消費。鼓勵各地增加號牌指標投放。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農村居民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對居民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并購買新車,給予補貼。

(26)2020年11月20日,國家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預算,據附件顯示,2021年共安排新能源汽車補貼375.8529億元,其中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助156.89億元,占比41.74%;此次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目標為符合要求的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運營和新能源汽車產品推廣,2021年補貼總額相當于2020年補貼總額的3.34倍。

(27)2020年11月30日,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38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12批)、《享受車船稅減免優惠的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二十一批)、《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三十七批)。其中《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12批)中包括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一款純電動多用途乘用車。

(28)2020年12月28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發布,包含多個涉及汽車行業的領域,將于2021年1月27日起施行。其中,涉及汽車行業的有部分有:零部件領域,新增或修改高壓真空元件、特種閥門、特種軸承、特種玻璃、輪速傳感器等條目。

(29)2020年12月31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標準框架及門檻與2020年一致,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但是為推動公共交通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10%。同時為加快推動公共交通行業轉型升級,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購置補貼。值得注意的是,在詳細補貼方案中,只包含了新能源乘用車(純電)、新能源貨車(純電、插混)、新能源客車(純電、插混)等車型,并未針對氫燃料電池汽車。

近三年來,汽車市場從過去的中高速增長進入調整期,尤其是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汽車經營情況面臨極大的挑戰。但隨著中央及地方出臺一系列穩定國內汽車消費的政策,消費信心得到提升,汽車市場逐步恢復。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一方面,中國的移動出行服務將是未來車企重點開發的領域,“制造與服務”并重才能繼續引領車市新時代;另一方面,全球整車及零部件巨頭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尤為重視,新能源汽車市場真正的較量正在到來,掌握核心技術以及前瞻性地完善布局產業鏈是未來企業脫穎而出的重要路徑。


全國統一代理熱線:
400-1050-986
服務時間:工作日 9:00—17:30
郵編:330520
專業團隊權威咨詢誠信服務客戶至上
  • 加微信在線咨詢

  • 關注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關注我們,更多活動驚喜等著你!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金企信(北京)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業云服務
回到頂部
網站對話
在線營銷
live cha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口县| 北京市| 贺兰县| 长顺县| 集贤县| 高唐县| 鲜城| 惠水县| 施甸县| 通辽市| 和龙市| 伊宁县| 万荣县| 榆树市| 苏尼特左旗| 桐城市| 阳谷县| 乌兰察布市| 顺平县| 屏东市| 时尚| 宁陕县| 简阳市| 平江县| 鄢陵县| 芦溪县| 南昌市| 杭锦旗| 陆川县| 荔浦县| 崇仁县| 峨边| 高陵县| 应城市| 沁阳市| 东安县| 铜陵市| 台北县| 水富县| 晋城|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