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健康IoT、遠程健康管理行業投資環境分析及市場需求規模研究預測
?
產業投資環境分析:當前,居民對健康管理日益剛需、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國家產業政策是驅動健康IoT和遠程健康管理行業快速發展的三個主要動力。
隨著居民消費收入的增長、人口結構的改變,人們對健康管理、疾病預防的需求日益剛性,越來越多居民主動進行疾病的檢測和防治,是健康管理產品需求增長的原因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居民每年用于醫療保健的消費支出持續穩定增長,近三年醫療保健消費增速最快,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1902元,同比增長12.8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8.82%。近年來國家也加大了對醫療健康尤其是慢病管理的投入和支持,2020年中國慢病支出達5.5萬億元,為慢病管理的發展提供了經濟支持。人口老齡化加劇致使慢病患病率持續上升,成為健康IoT和遠程健康管理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慢病患者群體龐大,對專業醫療級遠程健康管理產品有更多的應用需求,大數據、AI、云計算、物聯網等基礎技術的突破以及5G移動技術的迅速普及,驅動健康管理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升級,為遠程健康管理實現了更多應用場景,各類遠程健康管理產品例如智能可穿戴運動手環手表、醫療級健康手表、電子血壓計、脂肪測量儀、電子血糖儀、心貼等,都會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打開新的市場空間。
國家利好政策頻發強有力支持健康IoT和遠程健康管理行業發展。目前,慢性病已嚴重威脅居民生存質量,慢性病導致的醫療費用支出已成為社會醫療支出的巨大負擔,多省市醫療保險、醫保基金都已出現缺口,醫療體系面臨巨大壓力。在此背景下,國家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慢病管理”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一系列健康中國行動配套政策落地,明確提出支持推進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服務等發展,進一步完善慢病管理體系。強有力的產業政策支持助力行業發展。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健康IoT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前景預測報告》
(1)健康IoT與遠程健康管理市場持續高速增長: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居民健康意識的顯著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政府支持政策的驅動,醫療健康需求日益剛性,健康IoT與遠程健康管理市場呈高速增長狀態,2020年我國遠程健康管理市場規模在3140億元.全球遠程健康管理市場處于持續增長狀態,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預測,2026年全球遠程健康管理市場規模將達到1857億美元,我國遠程健康管理市場空間在2030年有望超過4萬億元。
從全球范圍內看,醫療器械行業仍將持續保持穩定增長。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約5000億美元,保持年增速5%左右的穩健步伐。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市場需求以升級換代為主,市場規模較大且增速穩定。與全球市場相比,醫療器械行業屬我國重點支持的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尤其是健康IoT與遠程健康管理帶來的升級設備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期,2020年,升級換代需求疊加滲透率提升推動行業增速高達20%,預計2022年國內市場將超萬億元。家用醫療器械行業是醫療器械領域中增長最快的子行業之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后疫情階段人民健康意識的提升是醫療需求增加的推動力,便攜式遠程健康管理醫療設備(如血壓計、脂肪測量儀、血糖儀、疾病監控系統等)、醫療級智能可穿戴產品進入越來越多的家庭,健康IoT產品技術含量較高,是結合醫學、計算機、物理等多門學科的高技術產物。隨著中國醫療衛生體系的發展和進步,患者和醫院對診療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可跟蹤性的要求不斷提高,未來家用健康IoT產品將朝著智能化、可穿戴、多功能及遠程醫療方向發展。基于工程師紅利與政策優勢,中國逐漸縮小與海外同行的產品差距,應用于遠程慢病管理的健康IoT產業的漸進性及創新特性,有利于本土企業開展產業追趕。
(2)“健康中國”與遠程健康管理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利好行業擴容:隨著國家利好政策的扶持,健康IoT及遠程健康管理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市場對健康IoT產品及遠程健康管理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與健康監測、治療建議、生活方式干預、應急防控及健康防護等相關產品,將在疫情后市場擴容及基層下沉過程中迎來需求高峰。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規劃了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和重要指標,并預計我國醫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在2030年達到16萬億元。為全面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9年7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國家層面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以上健康中國行動相關文件從政府、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協同推進,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從依靠衛生健康系統向社會整體聯動轉變。
2020年10月,國家醫保局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互聯網+醫保”支付范圍和價格并探索擴大覆蓋范圍,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相關政策應平等地應
用于線上與線下醫療服務,可從慢特病開始,逐步擴大醫保對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醫療服務支付的范圍。目前各省市已經出臺“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遠程復診、遠程會診、遠程監測等是主要服務項目。
2021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規范發展,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堅持預防為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規范發展。各地要堅持以慢病患者為中心,逐步實現在線健康咨詢、復診、審方、用藥指導、心理與健康狀況評估、電子處方流轉、跟蹤隨訪、家庭血壓與心電監測等內容。這已經是“互聯網+醫療健康”第三年連續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這表明,當前我國遠程健康行業已經走過探索階段,這一新業態已然成為國家醫療衛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以健康為導向的醫療屬性,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將進一步釋放技術帶來的健康紅利。
在政策推動及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健康IoT和遠程健康管理行業市場規模和容量將不斷擴大,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外部市場環境。同時,進一步加速行業優質資源整合,對整個行業市場參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遠程健康管理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3)人口老齡化加劇激發慢病管理需求,驅動遠程健康管理行業持續快速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老齡人口占比逐年增大,致使慢性病發病率不斷升高,醫療健康需求尤其是慢病管理需求急劇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54億人,占總人口18.1%,同比增長3.67%。國家人社部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慢性病目前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問題。常見的慢性病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癌癥等,慢性病呈現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衛生費用支出率高和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現象。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88.5%,其中心腦血管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比例為80.7%,慢性病現狀不容樂觀,據統計目前慢性病導致醫療費用支出占國家衛生總費用支出近70%,慢病防治已嚴重增加國民醫療費用及社保的負擔。目前,國家慢病防治工作重點逐漸向健康管理轉變,加快完善慢病管理體系,有效降低疾病負擔成為關鍵工作。隨著國家加大對慢病管理防治工作的投入,人們對健康管理、疾病預防的需求日益剛性,遠程健康管理市場前景極為廣闊。《2020年中國互聯網慢病管理白皮書》指出,2020年中國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規模達268億元,滲透率為11%;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2357億元,滲透率將增長至37%。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醫療級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運行動態監測及發展前景投資預測報告》
(4)健康需求驅動智能可穿戴市場持續增長:得益于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創新的支持,智能可穿戴行業保持高速增長趨勢。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4.447億臺,同比上升28.4%。2020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出貨量超過1.1億臺,同比增長7.53%。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家用醫療健康電子產品市場專項調查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健康管理功能的需求大增,健康管理設備逐漸向必需品轉變,隨著心率追蹤、心電圖(ECG)、血壓、血氧及體溫等健康傳感技術的升級,未來可穿戴設備的增長勢能將從基礎消費級應用向智能健康應用傾斜,智能可穿戴設備可實現實時健康情況監測,通過健康追蹤、評估等功能對用戶進行健康管控,同時在醫療、保險、健康管理機構、健身房、教育等領域與專業服務結合落地,驅動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相較于消費級智能可穿戴設備應用場景單一、市場競爭激烈的現狀,專業醫療級可穿戴設備以及其他應用領域產品形態目前都屬于藍海市場。
專家預測:2021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到5.48億臺,同比增長23.4%,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4億臺,同比增長27.9%。未來智能可穿戴市場仍將持續高速增長,其中,遠程健康管理將是可穿戴設備未來的主要研究應用領域,專業醫療級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輕便高效的家用醫療健康電子產品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到2025年中國可穿戴市場規模達到1441.6億人民幣,其中,專業醫療級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36億元,復合增長率可達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