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及中國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物刺激素行業市場規模前景分析預測及投資建議可行性評估
?
①植物生長調節劑發展概況與市場規模:植物生長調節劑是通過人工合成與植物激素具有類似生理和生物學效應的物質,能有效調節作物的生育過程,達到穩產增產、改善品質、增強作物抗逆性等目的。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種植作物品種結構的不斷調整,全球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市場銷售額呈波浪式增長的態勢。據世界農化網報道,“全球植物生長調節劑(PGR)市場報告”中顯示,2013年全球植物生長調節劑市場價值為13億美元,到2020年,預計將以4.6%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將達到18億美元。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使用量少、高效、投入產出比高的特性,是生產高品質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目前,全球已把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究和應用作為21世紀農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世界各國農藥研發人員高度重視植物生長調節劑朝著高效、低毒、環保、低殘留的方向發展。到目前為止,全球已經人工合成幾百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比如多效唑、烯效唑、矮壯素、乙烯利、甲哌鎓、氯吡脲、芐氨基嘌呤、抑芽丹、胺鮮酯、蕓苔素內酯、三十烷醇、赤霉酸、丁酰四川肼、萘乙酸、吲哚乙酸、激動素、復硝酚鈉、對氯苯氧乙酸鈉等。
我國植物生長調節劑行業起步較晚,占我國農藥行業市場比例較低,目前仍處于產業發展早期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園林綠化、果蔬的數量和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植物生長調節劑市場呈總體上漲態勢。1970年美國科學家Mitchell從油菜花粉中提取到能引起菜豆幼苗節間伸長、彎曲、裂開等異常現象的生長物質,命名為蕓苔素。“蕓苔素”作為新一代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生物活性綜合性能強、安全性高、使用量低、增產增收效果更佳的特性,市場擁有量和占有率逐年不斷提高。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藥物研究所進行田間使用試驗后調查發現,蕓苔素內酯可使小麥增產10%,玉米增產9.8%~18.4%,黃瓜增產30%,西瓜增產20%。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植物生長調節劑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前景可行性報告》
②生物刺激素發展概況與市場規模:歐洲生物刺激素行業委員會(EBIC)在第一屆國際生物刺激素大會上,給出了目前行業較為認可的生物刺激素定義:生物刺激素是指一類物質和(或)微生物,當施用于作物或其根際周圍時,能夠促進作物的自然生物代謝,增強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提升非生物脅迫抗性,提高品質和產量。目前全球公認的生物刺激素的產品包括五大類:植物源(藻類和植物)提取物,微生物菌劑,蛋白質、多肽和游離氨基酸類,腐殖酸和黃腐酸類、殼聚糖及其衍生物。
生物刺激素作為近幾年農業市場出現的一類新型產品,因靶向專一、應用簡單,環保、危害小等特性受到全球農業市場認可,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目前最大市場在歐洲和北美地區,而亞太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將是生物刺激素銷量增速最快的市場。據“第十屆生物農藥發展與應用交流大會”數據,全球生物刺激素市場將從2017年的20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32.9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預計達10.43%。按照類別來分,酸類和提取物類生物刺激素占據主要90%的市場份額,其中氨基酸類生物刺激素的市場潛力巨大。產品類型方面,微生物改良產品因使作物生長不受土壤鹽堿性的限制,抗旱且產量理想,2017—2022年的市場復合年增長率預計最高。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生物刺激素行業市場調研及戰略規劃投資預測報告》
近年來,由于我國農藥、化肥的不合理過度使用,使土壤環境遭到破壞,土壤中有機質匱乏,大量功能微生物無法生存,土壤生態失去平衡。而農作物的健康栽培離不開健康的土壤,解決土壤生態的根本途徑是增加土壤功能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從而保障和促進農作物的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