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市場投資可行性研究預測及產業政策分析
?
1、宏觀調控政策利好,助推數字閱讀行業蓬勃發展: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決議,專篇闡述“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要求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適應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趨勢,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運行方式創新,構筑全民暢享的數字生活。專篇闡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要求加強優秀文化作品創作生產傳播,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提高文藝原創能力。同時,《綱要》明確指出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運用體制,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加快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立法。當前,數字閱讀已經成為大眾重要的數字生活場景,是全民暢享數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原創文學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來源,是增強文化自信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式。尊重知識、尊重原創,保護知識產權也納入了強國戰略。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全球及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監測調查及投資戰略評估預測報告》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和檔案等事業。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和管理,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全民閱讀連續8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中宣部發布的《關于做好2021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指出,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做好2021年全民閱讀工作,對推動書香社會建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凝聚全國人民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義。要創新方法手段,主動適應信息技術條件下數字閱讀方式更便捷、更廣泛的特點,積極推動全民閱讀工作與新媒體技術緊密結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高質量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系國家安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從國家宏觀政策上,無論是數字閱讀、版權衍生,還是知識產權保護,都被納入到戰略規劃。政策利好的東風,將催動以原創網絡文學為起點,以網文IP為核心的全產業鏈開發深度發展。
2、國民閱讀習慣改變,數字閱讀成為主流閱讀方式: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催生了“宅經濟”,推動“互聯網+”文娛業態的快速發展。疫情防控期間,在線閱讀用戶數和在線閱讀時長激增,培養了大批的數字閱讀用戶。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數字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產業新動能、行業新增量。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互聯網運用成為前所未有的普遍現象,也為網絡文學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全民基礎。
《2020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數字閱讀產業規模達351.6億,增長率達21.8%;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到4.94億,增長率5.56%,人均電子書閱讀量9.1本,人均有聲書閱讀量6.3本。單次電子閱讀時長為79.3分鐘,紙質閱讀時長為63.2分鐘、有聲閱讀時長為62.8分鐘。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已經推動了數字閱讀習慣的養成,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將不斷擴大,數字閱讀的粘性也將不斷增強。
3、供需兩側繁榮發展,網絡文學IP衍生市場空間廣闊:近年來,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頭部輸出平臺的日新月異和國民閱讀習慣的改變,數字閱讀供需兩側呈現繁榮發展的態勢。以網絡文學IP為核心的全產業鏈衍生市場空間廣闊,泛娛樂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從供給側上看,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總規模突破2,500萬本,作家規模超過1,700萬人。在作家群體中,年輕化趨勢明顯。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作家影響力榜單中,85后、90后占據半壁江山,95后作家多位上榜。年輕作家具有思維活躍、寫作風格更加貼近讀者、創作欲望更加強烈的特點。同時,頭部網文創作平臺加緊完善作者的培訓體系以及提升對原創內容版權的重視,也在進一步推動中國網絡文學創作的蓬勃發展。從需求側上看,2020年我國在線泛娛樂市場規模將達到6,704.8億元,同比增長20.4%,未來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網絡文學作為整個泛娛樂產業的最上游,憑借豐富的內容資源儲備為產業輸送源源不斷的內容和故事。以網絡文學為起點,呈現形式上,從電子文本、有聲閱讀到短視頻、影視劇、動漫和游戲,全產業鏈衍生開發蘊藏巨大的價值空間。2020年中國有聲書行業市場規模預估為82.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36.4%。用戶規模為5.62億人,年均復合增長率26.7%。2020年中國社交娛樂視頻行業市場規模預計達到3,122.5億元,相較于2019年增長了45.5%,預計未來仍將保持持續高速增長,2022年社交娛樂視頻市場規模將達到5,383.4億元。
4、科技力量賦能,構筑數字閱讀多元發展路徑:新技術不斷拓展數字閱讀的應用場景,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相比傳統出版,數字出版優勢明顯,內容傳播智能化、呈現形式多樣化、閱讀硬件便攜化。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的助力下,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等電子設備實現跨屏互聯,音頻、視頻、直播以及VR\AR\MR等沉浸方式的跨場景交互,推動知識傳播不斷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滿足用戶多場景下的沉浸式閱讀體驗需求。在科技助力下,閱讀的媒介與場景邊界愈發模糊,全息、全場景的閱讀模式,成為數字閱讀未來的主流發展趨勢。
5、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進一步完善,護航數字經濟發展:數字作品天然具有可復制、易篡改、非獨占等特點,加上消費者版權意識薄弱,數字作品被盜用、濫用的現象非常普遍,版權保護工作變得更加迫切。對此,國家出臺系列政策,從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等各個環節,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系。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意見》在“強化制度約束”、“加強社會監督共治”、“優化協作銜接機制”、“健全涉外溝通機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并明確提出,力爭到2022年,侵權易發多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權利人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局面明顯改觀;到2025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并保持較高水平,保護能力有效提升,保護體系更加完善。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保護水平全面提升。《意見》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保護水平全面提升。
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海南四地已設立知識產權法院,22個城市設立知識產權法庭。強化對知識產權的專門司法管轄。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全國已批復設立40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對于有效遏制侵權易多發現象,改善權利人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不利局面意義重大。2021年6月,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即將實施,為解決侵權懲治力度不夠的問題,新法引入懲罰性賠償。可以預見,一系列的措施舉措將完善提升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進而優化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