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及中國航空運輸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分析及未來市場發展戰略評估
?
1、國際航空運輸業概況: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跨區域的社會經濟活動日益頻繁,近十年來,航空運輸業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漸突出,但2020年受新冠疫情對全球航空業帶來的負面影響,行業經營壓力巨大。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航空旅客運輸量近十年來增速首次出現負數,較2019年同比下降65.9%;而貨運業務受新冠疫情影響相對較為緩和,主要由于客運航班量大幅下滑造成的腹倉貨運供給缺口得到大量“客改貨”以及全貨機航班帶來的新增運能補充,全年全球貨郵運輸量同比下降9.1%,降幅明顯小于旅客運輸量。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計,2021年旅客運輸量將有所回升,但仍遠低于2019年的旅客運輸水平,貨運業務需求的復蘇將快于旅客需求的復蘇,貨郵運輸量將超過2019年的貨運業務水平。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航空運輸行業發展戰略研究及投資潛力預測評估報告》
2013-2021年全球航空旅客運輸量與貨運量統計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預計疫情結束后,未來國際航空運輸業將逐步恢復至疫情前的發展路徑,進一步實現自由化,各國政府逐漸放松航空管制,通過雙邊和多邊談判,達成“天空開放”協議。隨著全球經濟復蘇與發展,新興市場國家中產階級群體不斷擴大,包括中國、印度、東南亞國家、拉美地區國家在內的新興市場航空出行需求將保持較快增長,成為世界范圍內航空運輸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此外,公共航空運輸體系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越來越完善,各國政府對支線航空以及普及中小城市的基本航空服務的支持力度會持續加大,低空領域也將逐步開放以促進通用航空。同時,各國政府還將民航運輸業與高速公路網絡、高速鐵路網絡和城市軌道交通相連接,形成相互銜接、優勢互補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上都將促進全球航空運輸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2、低成本航空公司現狀:美國西南航空公司是全球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于1971年設立,成功引發了航空運輸業的低成本革命,歐洲和亞太地區也相繼出現了以瑞安航空、亞洲航空為代表的區域性低成本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經營模式,即通過嚴格的成本控制,以低廉的機票價格吸引旅客,不僅快速搶占市場份額,而且推動航空運輸業從豪華、奢侈型向大眾、經濟型轉變。
根據亞太航空中心統計,2011年至2020年十年間,全球低成本航空的區域內航線市場份額從27.5%提高至35.1%,國際航線市場份額從7.6%提升至16.6%;亞太地區的國內航線市場份額從20.5%攀升至31.5%,國際航線市場份額從4.6%提升至13.3%。
雖然亞太地區低成本市場整體發展速度較快,但區域差異較大,東南亞仍然是亞太地區低成本市場份額最高的區域,其他地區低成本航空公司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以中國、日本為代表的東北亞地區市場潛力正在逐漸顯現。
目前國內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獨立成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以春秋航空為代表;另一類是由傳統全服務航空公司成立低成本航空子公司或下屬公司轉型為低成本航空公司,包括九元航空有限公司、西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和云南祥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等。根據亞太航空中心統計,2020年我國低成本航空占國內航線市場份額為11.1%,較2019年上升1個百分點,低成本航空公司無論從數量還是市場份額來看仍然較少,然而疫情期間上升的市場份額顯示了市場結構化、差異化需求的剛性趨勢,隨著疫情逐漸恢復,我國大眾化航空出行需求將日益旺盛,未來市場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3、中國航空運輸業的基本情況
(1)規模擴張:自20世紀90年代起,在中國社會經濟活動和對外開放事業的雙重推動下,中國航空運輸業實現了快速增長。期間盡管受到冠狀病毒肺炎、雪災、地震等突發性事件的影響,但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推動下,總體上仍保持增長的行業態勢。發展的同時,中國民航始終謹記安全是民航頭等大事,堅持民航安全底線,對安全隱患零容忍,不斷加強航空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和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現使得我國民航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局面,運輸生產數據急速下滑,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情況持續向好,國內航空市場需求逐漸復蘇,民航系統與交通運輸其他戰線一道,全力抗疫情、保穩定、保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全年旅客運輸周轉量為19,251.4億人公里,較上年下降45.5%,其中民航旅客周轉量6,311.2億人公里,較上年下降46.1%,占各種運輸方式比例為32.8%,較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仍占據主要地位和作用。根據中國民航局2021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報告,2020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798.5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4.2億人次、貨郵運輸量676.6萬噸,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連續15年穩居世界第二。
2018-2020年中國航空旅客運輸量與貨運量統計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旅客周轉量,億萬公里 | 10711.6 | 11705.1 | 6311.2 |
貨物周轉量,億噸公里 | 262.4 | 263.2 | 240.2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隨著國內外經貿往來的日益頻繁,各大航空公司紛紛購買新飛機以擴大運力,并逐年穩步增加航線數量和航線里程。根據歷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和中國民航局2020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報告,2010年至2019年國內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期末在冊架數從1,597架增長至3,818架,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2%;2020年受疫情沖擊,全行業普遍推遲飛機引進計劃并提前退租老舊飛機,規模增速大幅放緩,或將成為近年來全行業飛機凈增加最少的一年。
2020年航空市場需求受新冠疫情沖擊,客座率和載運率大幅下滑,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需求從二季度起逐步恢復,后雖有境外輸入以及青島、北京、新疆、上海、成都等地本土疫情散發持續發生,但未有遍及全國范圍的二次爆發,民航客座率和載運率水平企穩反彈。根據中國民航局關于民航主要生產指標統計,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國內民航運輸業的正班客座率分別為83.2%、83.2%和72.9%,正班載運率分別為73.2%、71.6%和66.5%??傮w來看,全行業運力擴張的同時,航空需求端更高的增速使得航空運輸業的客座率和載運率能夠從疫情中逐漸恢復,維持在較高水平。
(2)對外開放:中國航空業始終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國際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也是對中國民航國際合作能力的考驗。國內疫情爆發初期,部分國家對我國采取斷航、限制入境等措施,民航局不斷與各國進行溝通,堅持“只減不增、減而不斷”,最終在與我國通航的75個國家中,保持了與50個國家的定期航班。疫情全球流行期間,我國積極與ICAO、IATA、ACI、CANSO、阿拉伯、非洲、拉美民航委員會等國際和地區民航機構合作,分享我國民航疫情防控經驗,積極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疫情防控和恢復運行多邊合作,推動各國民航采取協調的措施防疫和恢復運行,為全球民航攜手做好疫情防控和行業恢復發展貢獻力量。2020年11月,中國與其他14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下簡稱“RCEP”),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簽署“RCEP”,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癛CEP”與“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將促進中國航空業持續擴大對外開放。
此外,中國民航局貫徹落實并全面執行對外商相關法律法規及后續修訂規定,加快利用外資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和引導外資、技術、管理等投向民航重點業務領域。中國民航在擴大開放、對外資準入限制“做減法”的同時,還在優惠政策上“做加法”,開放程度在世界航空大國間已屬較高開放水平。
(3)安全服務:對于中國民航業發展來說,2020年是一個具有強烈“轉段進階”特點的典型年份,新冠疫情突發造成的嚴峻復雜形勢,進一步加大了我國民航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中國民航在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中始終處于前沿陣地。目前,疫情防控工作處于“嚴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特殊階段,中國民航業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好“穩與進、穩與保、穩與變”的辯證關系,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運行發展等各方面工作,全力確保民航安全運行平穩可控,展現民航業的價值追求、運行規律和民航人的職業操守。
根據2021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報告,截至2020年底,全行業運輸航空安全飛行10周年,創造了持續安全飛行“120+4”個月、8,943萬小時的新紀錄,繼續創造我國民航史上最長安全周期,安全水平處于世界領先行列。運行保障方面,我國民航統籌疫情防控和運輸保障,牢牢把住了民航疫情防控和恢復發展的主動權,使得航班正常率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2020年航班正常率達88.5%。
此外,民航局出臺一系列舉措響應“保安全運行、保應急運輸、保風險可控、保精細實測”的防控工作要求。疫情初期,為最大限度減少旅客出行,民航局先后4次發布有關客票免費退改的通知,為可能出現的民航春運高峰踩了“急剎車”;加強應急運輸保障,開辟應急運輸“綠色通道”,把醫護人員、醫療物資運輸作為“最優先級”保障,充分發揮特殊時期民航不可替代的重大運輸保障作用;為彌補國際航空物流短板,簡化貨運航線航班審批、放開大型機場高峰時段貨運航班時刻,鼓勵航空公司“客改貨”,使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快速提升,最高峰國際貨運航空達到每周5,399班,是去年平均水平的4.1倍。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從應急階段進入常態化階段,我國民航充分意識到外防輸入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心,在確保國際航班穩步增加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登機前查驗、飛行中管控、落地后閉環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以熔斷和獎勵機制為抓手,督促航空公司嚴格開展各項防控措施;利用數據進一步完善“雙控”舉措,對熔斷后的航班、持續輸入病例多的航班嚴格控制客座率,持續發揮民航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定位。
(4)2021年行業重點工作:根據2021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報告,2021年安全工作主要目標是杜絕重特大運輸航空責任事故,杜絕劫機、炸機等機上恐怖事件,防止空防安全嚴重責任事故,防止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維修事故,努力實現運輸航空持續安全飛行“120+16”個月??紤]到新冠疫情仍是2021年影響行業恢復發展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全行業要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力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062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5.9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53萬噸的預期目標,分別恢復至疫情前80%以上、90%左右以及與疫情前基本持平。
4、行業利潤水平的變動趨勢及變動原因:近年來,受到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持續快速增長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應提高的影響,航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一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根據中國民航局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我國航空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334億元、6,130億元和6,487億元;同期利潤總額分別為408億元、250億元和261億元。
我國航空運輸業的利潤水平波動較大,主要受到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國際原油價格動蕩、人民幣匯率波動、重大突發性事件(如流行病疫情、雪災、地震等)和其他特別事項等因素的影響。
最近10年中,2011年至2013年在經濟增速放緩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行業利潤總額連續三年下降,直至2014年受益于油價下降,行業利潤總額再次回升;2015年航空公司受益于油價進一步下降以及大眾消費需求升級帶來的出境游需求激增,雖然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對行業業績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行業利潤總額仍較2014年實現大幅度提升;2016年,國際航線日益過剩的行業供給以及競爭加劇使得行業票價持續下降,油價自2016年4月進入環比上升通道,10月起進入同比增長通道,同時二季度及四季度人民幣相對美元較大幅度的貶值均不同程度地稀釋了行業的利潤增長,但另一方面低油價帶來的成本紅利及持續增長的大眾出行需求仍然推動著行業利潤總額較2015年度實現雙位數提升。
2017年,人民幣結束了相對美元從2014年開始連續三年的貶值態勢,升值幅度近6%;國內市場出行需求仍然旺盛,但受制于一、二線市場機場時刻增速放緩,供需差擴大帶來收益提升;出境旅游需求持續增長,國際航線穩中有升;貨運市場出現明顯回暖;雖然油價創2015年至2017年的最高水平,但全行業仍創造十年來利潤新高。
2018年,人民幣匯率和國際油價均呈現雙向波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先揚后抑,進入4月后持續并加速貶值,10月末達到谷值,隨后緩慢回升,全年貶值近5.0%;而國際油價年內不斷走高,至10月創下新高,并觸及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起征線,但在11月和12月快速下跌,下跌幅度一度超過30%。另一方面,在運行總量控制和航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國內民航市場尤其是一二線市場的供需關系仍在不斷改善,國內旅客運價實行市場調節價政策的落地也幫助航司逐步提升收益水平,國際航線尤其是歐洲航線和東北亞航線取得較好收益,使得全行業在油價成本及匯兌損失較高的情況下,仍然維持在景氣度較高水平。
2019年,全球及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依然受貿易摩擦局勢反復的影響,呈現了先升值,再階梯式貶值,后雙向波動的走勢,匯率波動在需求端及成本端對航司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供給增速限制、航油價格下降以及國家對行業的支持政策等方面,均有利于航司提升盈利水平。供給側堅持“控總量、調結構”措施,疊加全行業波音737MAX停飛事件影響造成的供給缺口,全年民航運力增速再度放緩,一定程度上改善供需關系;國際油價整體走勢先揚后抑;國內主要航線市場化定價持續放開配合繁忙機場嚴控時刻增量,能更好地穩固核心市場票價,有利于收益管理;一系列降成本政策組合拳的推出,包括減半征收航空公司民航發展基金、暫停飛機起降相關收費標準上浮等,均降低了航司成本負擔,有利于行業盈利能力提升。
2020年,新冠疫情的發生持續沖擊著全球經濟及金融體系,絕大多數的接觸型行業均承受了巨大的經營壓力。我國國內疫情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有效控制,隨著防疫保障前提下的有序復產復工,國內航班量以及旅客運輸量逐月恢復,但國際航線運營由于海外疫情大面積擴散導致航班量大幅縮減,到年末仍未有改善。為緩解航空公司的經營壓力,國家出臺了包括減免民航發展基金、起降費、航油進銷差價、執飛“客改貨”國際航班給予補貼等一攬子“16+8”項扶持政策,預計為航空公司年減負約100億元。同時,2020上半年受到新冠疫情導致需求下降疊加產油國價格戰雙重影響,全球原油市場經歷了坍塌式下跌,5月的航空煤油出廠價下跌至全年谷底1,680元/噸,同比下降66.9%,隨著下半年全球需求開始小幅恢復以及產油國限產協議達成,油價快速回升,但全年整體來看仍一定程度上為航空公司節省了運營成本。中國民航于二季度開始經營情況有所好轉,三季度需求復蘇達到小高峰,但隨著四季度傳統淡季到來,且國外疫情加速擴張,國內疫情多地散發等因素,復蘇勢頭孱弱,全行業經營壓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