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化肥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
化肥行業是穩定農業生產的重要支撐,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化肥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相關部門積極制定并不斷完善化肥行業政策,從化肥產量、利用率、施用方式、原料結構、產品質量、經營企業的稅率、產品進出口稅率等方面出臺政策調整化肥市場秩序,促進化肥行業健康發展。在經歷前期的快速發展之后,目前國內化肥行業已經進入存量整合、轉型升級的發展時期。肥料是農業生產中的主要投入物質,是指任何有機或無機、天然或合成的,施入土壤或噴灑于作物葉片上,為作物提供一種或多種必需營養元素的物質。科學施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的生長,提高農業生產力。按化肥中含有營養元素的不同,化肥可分為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和微肥,其中氮、磷、鉀肥是農業生產中施用量最高的三種化肥。氮肥是以氮素營養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氫銨、尿素、銷銨、氨水、氯化銨、硫酸銨等。磷肥是以磷素營養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等。鉀肥是以鉀素營養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種有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等。
化肥的上游主要是煤炭、天然氣、磷礦、硫磺和鉀礦等,上游原料的價格對化肥生產成本具有直接的影響。在化肥價格改革后,行業競爭將更多地體現著價格和市場上。行業下游主要是農業生產,其中農業種植面積、單位面積施肥量對化肥需求量有直接的影響,而生物能源的發展以及食品消費升級是化肥產業發展的重要下游推動力量。化肥主要運用于下游農作物種植,施肥不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的重要措施,化肥是農業生產最基礎而且也是最重要的物資投入。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化肥市場研究及投資建議預測報告》
2010-2019年,我國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呈波動下降趨勢。2010-2015年,我國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呈逐年遞增。2015年我國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達到6023萬噸,較2018年同比增長0.44%。由于2015年我國農業部印發《〈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推進落實方案》導致2015年之后我國化肥施用量開始下降。2015-2019年,我國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呈逐年遞減趨勢。2019年我國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為5404萬噸,較2018年同比下降4.42%。2010-2019年,我國農用氮磷鉀化肥產量呈波動下降趨勢。2010-2015年,我國農用氮磷鉀化肥產量呈波動上升趨勢,2015年我國農用氮磷鉀化肥產量為7432.0萬噸,達到九年以來的峰值。2015-2019年,受我國“減肥增效”政策的影響,農用氮磷鉀化肥產量開始呈波動下降趨勢。截止至2020年我國農用氮磷鉀化肥產量達到5395.8萬噸,較2019年同期同比下降0.9%。從我國農用化肥產銷率來看,2010-2017年整體呈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到2018年稍有緩和,2019年行業產銷率又回升至104.1%。主要是在政策層面,基于環保要求對化肥使用受限,而行業企業生產產能不斷提升,導致國內化肥呈現產大于銷的局面。
相較于國外化肥工業,中國化肥行業起步較晚,行業發展速度較快。自中國開始施用化肥以來,中國化肥行業的發展可分為起步發展時期、高速發展時期和轉型升級時期三個階段。國內化肥行業歷經近八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存量整合、轉型升級的發展時期。我國農作物每公頃化肥施用量達506.11千克,為英國的2.05倍、美國的3.69倍、澳大利亞的9.45倍,遠高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化肥施用不合理問題與我國糧食增產壓力大、耕地基礎地力低、耕地利用強度高、農戶生產規模小等相關,也與肥料生產經營脫離農業需求、肥料品種結構不合理、施肥技術落后、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相關。從國外的經驗看,歐盟、北美、亞洲、中東部分發達國家的化肥施用量都呈現先快速增長、達到峰值后保持穩中有降或持續下降的趨勢,逐步走上了減肥增效、高產高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化肥行業轉型升級需要提高復合化率,提升用肥效率;進行產品升級,推廣作為專用肥、特種肥等更具備針對性且效果更好的新型肥料;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加速出清劣質肥,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
為了保護土地,國家在逐步推行耕地修復、實行休耕輪作,鼓勵施用有機肥取代化肥,推廣應用各種功能性新型肥料和有機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這些措施都導致化肥施用量減少。考慮到農業部規劃的化肥零增長目標已提前實現,預計未來化肥施用量總量基本平穩甚至出現小幅下降趨勢。《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也提到“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整體來看,目前中國化肥行業總體政策傾向是化肥使用量負增長,鼓勵環保、高效的新型肥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