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快遞行業市場規模現狀、區域格局分析?、業務結構分析、競爭格局及發展前景
?
快遞是指承運方通過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交通方式,以較快的速度將特定的物品送達指定地點或目標客戶手中的物流活動,是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快遞行業產業鏈來看,上游采購主要包括運輸裝備、燃料(成品油)、貨物包裝用品、集裝箱、場站等。運輸方式包括航空運輸、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等。快遞行業的客戶所處行業呈現多樣性且范圍極為廣泛,包括商戶、個人、機構、企業等。
從我國快遞也發展歷程來看,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快遞市場一直被EMS所主導,直到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EMS幾乎是國內快遞業務的唯一經營者。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民營經濟不斷壯大,企業對商務文件、樣品、目錄等傳遞的時效性、方便性、安全性產生更高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民營快遞行業應運而生。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郵政體制改革,快遞行業信息化發展加速。2010年之后,戰略資本進入快遞行業,快遞企業也加快了上市步伐,如今,快遞行業在我國的地位更加穩固,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得到更大的發展。我國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與快遞的相關政策緊密相連。近年來,我國政府相繼頒布快遞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及發展規劃,積極引導行業逐漸向標準化、規范化和便捷化邁進。
近年來,隨著市場需要的快速提升以及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我國郵政業務結構變化明顯,郵政寄遞服務業務規模增長緩慢,而快遞業務規模高速發展。2013-2018,我國快遞業務總量迅速增長,近兩年增速雖有下降,但仍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8年全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總量累計達到635.2億件,同比增長25.3%,增速連續三年保持在20%-30%之間。收入方面,2013-2019年,快遞行業業務收入同步提升,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收入完成6038.4億元,同比增長21.8%。2019年,快遞業務收入為749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2%,增速小幅提升。從快遞行業業務收入占郵政全行業收入比重來看,2013年以來,隨著我國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快遞業務在郵政全行業市場份額穩步提升,2013-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收入占郵政全行業收入比重由56.6%提升至77.8%。從業務量上看,2016-2020年,我國各類快遞業務量整體均呈增長趨勢,其中,異地快遞體量較大,增長也較為明顯。2020年,我國異地快遞業務快速增長,全年異地快遞業務量完成693.6億件;同城快遞業務小幅增長,全年同城快遞業務量完成121.7億件;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持續增長,全年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完成18.4億件。2021年1-4月,我國同城、異地、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分別為38.6億件、258.4億件、7.3億件。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將有望超過1200億件,2021年,伴隨著國內經濟的復蘇,電商經濟的加快發展以及物流體系特別是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國快遞行業仍將保持高速發展。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快遞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電商經濟的蓬勃發展,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推動我國快遞行業迅速崛起。2020年,受年初新冠疫情的影響,第一季度快遞行業業務量有所下滑,但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經濟生產和人們生活逐漸恢復,我國快遞業務量逐漸恢復,2020年全年我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累計完成業務量833.58億件,同比增長31.2%,同比增長31.2%,累計實現收入8795.4億元,同比增長17.3%。行業增速仍然維持高位。分月度來看,2020年1月份和2月份受春節和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國快遞交易量大幅下降,3月份開始,隨著部分企業開始有序復工,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逐漸恢復,我國快遞交易量也逐漸回升。與此同時,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直播帶貨快速興起,電商扶貧如火如荼開展,這些新增因素驅動快遞行業快速復蘇,2020年11月份和12月份在“雙十一”、“雙十二”、黑五、圣誕節等一系列電商促銷活動的刺激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速達到在30%-40%的高景氣區間,快遞行業呈現較好的成長性。
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發達,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更為完善,電商互聯網經濟相對活躍,因此我國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和快遞收入遠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2020年份地區來看,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為661.86億件,占全國的比重為79.4%,快遞業務收入為7001.1億元,占全國的比重也為79.6%,快遞業務規模遠超中西部地區。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區快遞業務規模增速領跑其他地區,2020年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35.29%,高于東部地區的30.73%和西部地區的29.45%;中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3.53%,高于東部地區的16.43%和西部地區的17.31%。我國快遞行業頭部品牌中,韻達、圓通、申通、順豐四大品牌的市占率位列前4。2020年韻達全年實現件量141.82億件,占全行業比重達17%,圓通全年實現件量126.48億件,占比15.2%,申通全年實現件量88.18億件,占比10.6%,順豐全年實現件量81.37億件,占比9.8%。快遞市占率前4大品牌中,順豐受益于疫情催化下商務件、電商件的增長,2020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速達68.09%,遠高于韻達、圓通和申通,同時順豐業務量增速高于全行業增速超30個百分點,表現顯著優于同行,韻達和圓通的業務量增速也高于行業平均,但申通的業務量增速明顯低于行業平均增速,申通快遞業務擴張能力有待提高。近年來,隨著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快遞行業的成本逐漸下降,為快遞服務降價提供了空間,同時由于快遞行業競爭激烈,各品牌不斷通過降低價格的方式來搶占市場,因此我國快遞服務價格不斷下降,根據中國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快遞服務價格為10.5元/件,同比下降11%。從行業頭部四大品牌價格變化情況來看,2020年12月,韻達、圓通、申通和順豐的單間價格分別為2.25元、2.21元、2.23元和16.94元,分別同比下降25.99%、19.05%、28.09%、12.23%,均高于行業平均單件快遞服務價格降幅,總體而言,快遞行業的價格戰仍將繼續,頭部品牌價格戰更加激烈。
《快遞行業“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快遞業務量達到700億件以上,年均增長27.6%;快遞業務收入超過8000億元,年均增長23.6%。而據國家郵政局在2021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上披露的數據來看,2020年完成的快遞業務量(834億件)和快遞業務收入(8795億元)已經遠遠超過了規劃的情景,“十三五”規劃超額完成。2021年,在疫情期間的居家倡議及無接觸經濟的催化下,線上購物方式在消費者之間的滲透率仍在不斷攀升,對快遞產業的發展形成了持續的推動力,與此同時,快遞市場也在不斷的發展中趨于成熟。2020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建議中提到要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健全現代流通體系和完善運輸物流網絡,可見快遞產業仍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重要的一環。初步估計,2021-2026年,我國快遞產業業務收入將以10%左右的年均增長率不斷增長,到2026年突破150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