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醫藥流通行業市場銷售規模分析預測及供應鏈運營模式發展戰略可行性
?
在《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等醫改新政的疊加效應和聯動效應作用下,我國藥品流通行業加速轉型升級步伐。全行業以信息化、大數據、互聯網為手段,不斷發展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加快產業突破;持續拓展醫藥供應鏈服務,優化供應鏈運營模式與效率,加速由醫藥服務商向醫療供應鏈服務商轉型;發展批零一體化運營方式,打造以專業藥房、醫藥電商、第三方平臺為主體的“新零售”模式,創造客戶價值,提升客戶服務內涵與質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醫藥流通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預測報告》
(1)醫藥流通行業總體發展水平與現狀:2019年藥品流通行業總體呈現規模穩步增長、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結構不斷優化、效益水平不斷提高、現代化程度顯著提高的發展態勢。2019年,全國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步增長,增速略有回落。統計顯示,
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23,667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8.6%,增速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其中,藥品零售市場銷售額4,733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9.9%,增速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
按銷售渠道分類,2019年對生產企業銷售額112億元,占銷售總額的0.5%,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對批發企業銷售額6,876億元,占銷售總額的29.0%,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對終端銷售額16,636億元,占銷售總額的70.3%,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直接出口銷售額43億元,占銷售總額的0.2%,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
在對終端銷售中,對醫療機構銷售額11,888億元,占終端銷售額的71.5%,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對零售終端和居民零售銷售額4,748億元,占終端銷售額的28.5%,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
(2)醫藥流通行業中的醫藥批發行業概況: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末,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000家。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國醫藥物流直報企業(450家)配送貨值(無稅銷售額)15,744億元(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物流企業配送貨值占71.0%),共擁有1,267個物流中心、倉庫面積約1,196萬平方米,其中常溫庫占28.1%,陰涼庫占69.3%,冷庫占2.6%;擁有專業運輸車輛16,244輛,其中冷藏車占15.6%,特殊藥品專用車占1.6%。自運配送范圍在省級及以下的企業數量占81.4%;配送范圍覆蓋全國的企業數量占4.1%。
藥品批發行業集約化水平持續提高。從銷售增速來看,藥品批發企業銷售增速穩中有升。2019年,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7%,增速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從市場占有率看,藥品批發企業集中度有所提高。2019年,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73.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
2019年,藥品帶量采購政策實施與擴圍,對藥品流通企業產生正反兩方面影響。反向影響是由于藥品銷售價格下降,企業收入減少。正向影響有兩方面,一是帶量采購政策執行后,大型藥品流通企業由于具備網絡布局廣、集約化程度高、規模效益好等優勢,成為生產企業遴選配送企業的首選,加之“兩票制”政策效果顯現,流通渠道更加多元化和扁平化,政策疊加促使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二是創新藥上市速度加快,且被納入醫保及帶量采購范疇,為藥品流通行業帶來新的增量。
(3)醫藥流通行業中的醫藥零售行業概況:2018年至今,國家先后推出“互聯網+醫療健康”、打擊騙保、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4+7”帶量采購、執業藥師職業資格制度規定和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面對新政策、新形勢、新環境,藥品零售行業也不斷進行著變革、調整、升級。在連鎖率逐步提升的同時,藥店規范化管理和專業化水平。面臨新的挑戰。受智能化、數字化的影響,藥品零售行業不斷進行探索創新,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藥品零售行業邁入專業化和智能化時代。
①我國藥品零售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隨著我國GDP的快速增長、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以及醫改政策的持續推動,我國藥品行業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根據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統計,2005年至2014年我國藥品零售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7.20%。但隨著國家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基層醫療機構用藥水平持續提升、藥品零售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加之醫藥電商快速發展導致傳統零售行業利潤空間下降,藥品零售市場增長逐漸放緩。2019年藥品零售市場銷售規??傮w呈現增長態勢,增速保持穩定。2019年藥品零售市場銷售總額為4,733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9.9%,增速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
②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零售市場集中度及零售連鎖率不斷提高,截至2019年12月底,藥品零售連鎖率已達到55.8%,同比提高3.6個百分點。2019年,銷售額前100位的藥品零售企業門店總數達到75,357家,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998家;銷售總額1,653億元,占零售市場總額的34.9%,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
(4)湖南省醫藥流通行業概況:自2017年10月1日起,湖南省由于國家“兩票制”政策的實施,行業競爭加劇,批發企業數量呈下降趨勢,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此外,由于貫徹落實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的措施,公立醫療機構嚴格控制輔助用藥和高值耗材的使用,全省醫藥商業銷售總額增幅有所回落。越來越多的醫藥商業公司開始布局藥品零售市場,區域性擁有多家單體藥店的從業者逐步向連鎖經營轉型,使湖南藥品零售連鎖門店數量呈現增長態勢2013年至2019年,湖南省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保持持續增長,銷售額由297.75億元增長至864.02億元,在全國排名第12位。2019年湖南省藥品流通行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7.3%,增幅上升。
①湖南省藥品經營企業數量: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統計,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共有批發企業420家,較上一年減少48家,全省批發企業數量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系受“兩票制”的實施,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行業競爭加劇導致企業數量減少;行業監管趨嚴、趨緊,導致一批中小微企業難以生存發展。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藥品零售連鎖企業130家,較上一年減少41家。
②湖南省及長沙市零售藥店相關統計情況: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零售藥店20,319家,其中單體藥店8,378家,連鎖藥店11,941家,連鎖率達到58.8%,比上年增長2.4個百分點;長沙市共有零售藥店4,526家,其中單體藥店1,074家,連鎖藥店3,452家,連鎖率達到76.3%,比上年增加近2個百分點。
3、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趨勢:
①藥品流通行業繼續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我國仍處于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隨著國內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健康理念持續增強,全社會醫藥健康服務需求將不斷增長,特別是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將促使藥品流通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因此,行業總體發展仍將呈現穩步增長、增速放緩的態勢。
②新一輪兼并重組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隨著行業增長趨緩,藥品流通行業將進入新一輪的外延并購周期。國藥集團、上海醫藥、華潤醫藥商業、九州通等全國性藥品流通企業將通過兼并重組,進一步拓展國內流通網絡覆蓋面;廣州醫藥、南京醫藥等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也將加快跨區域并購,提升區域覆蓋率和市場影響力;規模較小、渠道單一、資金實力不足的藥品流通企業可能面臨市場淘汰。年銷售規模超5,000億元的龍頭企業將較快出現,排名前列的全國性企業銷售額占全國市場總額比例也將持續提高。除行業內的兼并重組外,流通企業參股、控股醫療機構,或收購上游的中藥飲片、制劑等制藥企業的現象也將逐漸增多。
③醫藥供應鏈物流服務規模化、標準化及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為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藥品流通企業將通過整合供應鏈,向上游生產研發服務和下游終端銷售服務方向拓展業務。向上為制藥企業提供臨床試驗、采購計劃、庫存管理、端到端物流及數據信息服務;向下為醫院、診所、養老院、零售藥店提供院內物流、藥房管理、藥學服務、藥品追溯等精細化延伸服務,逐步實現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各環節無縫銜接。藥品流通企業也將從傳統的藥品分銷商向高質量的醫藥服務商,進而向醫療供應鏈服務商轉型,實現規?;l展,為供應鏈上下游提供專業化及標準化服務,為行業創造新的價值。
④醫藥電商全方位打造大健康生態圈:在國家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大背景下,發展“互聯網+藥品流通”、“互聯網+藥學服務”迎來重大機遇期。醫藥電商企業將利用自身信息化、數字化優勢,全面整合互聯網醫療機構、網上藥店、患者等終端資源,探索開展創新服務,為互聯網醫療機構提供醫保結算便利和醫療大數據查詢等服務;為網上藥店提供遠程審方、用藥指導和物流配送等服務;為患者定制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打造以患者為中心、以數據為紐帶的開放共享的大健康生態圈。
⑤專業支撐與科技賦能推動零售藥店轉型升級:2019年,隨著以國家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藥品定價模式和醫保支付標準改革為突破口的“三醫聯動”改革向縱深推進,藥品零售業態結構、競爭方式和供應鏈關系將加速改變,新的零售生態系統將逐步形成。在政策、科技與市場的合力影響下,特藥(DTP)藥房、慢病藥房、“藥店+診所”、中醫(國醫)館等專業特色藥房將不斷涌現,藥學服務專業人才將成為藥品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智慧藥房將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新亮點。一些零售藥店將改變傳統服務方式,借助微信支付、刷臉支付、AI機器人導購等信息化、智能化工具,打造移動場景營銷、無人售藥等新模式,加速企業轉型升級。
⑥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藥品流通行業的轉型發展要適應時代變化,著眼于整個醫藥與大健康供應鏈效率、質量及安全的提升,管理的模式必將發生改變,需要聚焦核心能力夯實基礎管理。一是要加強行業信用建設,完善行業標準體系,加強行業誠信和職業道德教育,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根據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要求,圍繞信用體系建設目標,努力打造誠實守信的標桿企業形象,創建信用品牌示范單位。二是要健全藥品流通企業管理和服務標準規范,通過標準制定和實施,規范經營服務行為,提升專業服務水平。三是人才將是行業競爭的焦點。企業要適應專業化、數字化發展的趨勢,努力打造復合型、專業型、知識型、創新型人才隊伍,其中優化中高層管理團隊則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
1、醫藥流通行業競爭格局和市場化程度:隨著藥品購銷“兩票制”政策的全面推行,大中型藥品批發企業借助政策契機,深入調整業態結構,通過內生轉型和外延并購,實現整體運營質量與效益雙提升。當前行業規模效應逐漸凸顯,全國性和區域性龍頭企業銷售增速普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根據國家藥監局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000家,零售連鎖企業6,700家。從市場占有率看,2019年,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73.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其中,4家全國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41.0%,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前10位占52.0%,同比上升2.0個百分點;前20位占61.5%,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前50位占69.1%,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
2、醫藥流通行業內的主要企業:從企業的規模和所覆蓋范圍來看,國內的醫藥商業企業可以分為全國性企業和地方性企業兩種類型。
全國性醫藥商業企業主要有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下屬的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控股)、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醫藥)、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醫藥)、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醫藥商業企業主要包括廣州醫藥有限公司(廣州醫藥)、南京醫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醫藥)、浙江英特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英特藥業)等。
2019年中國醫藥批發企業營業收入前10名分析
序號 | 企業名稱 | 營業收入(萬元) |
1 | 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 44,444,628 |
2 | 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16,307,600 |
3 | 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有限公司 | 15,220,047 |
4 | 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9,924,601 |
5 | 廣州醫藥有限公司 | 4,603,336 |
6 | 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4,003,511 |
7 | 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 3,704,533 |
8 | 華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 3,544,570 |
9 | 中國醫藥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3,528,482 |
10 | 瑞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3,525,851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