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軟性內鏡診療器械市場規模增長率研究預測及未來市場發展戰略分析
?
(1)中國軟性內鏡診療器械市場規模現狀: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軟性內鏡診療器械行業市場發展深度調查及投資戰略可行性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規模約28.7億元,2019年中國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規模約53.4億元,2015-2019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6.79%,隨著消化道早癌篩查的普及和內窺鏡新術式的開展,未來國內軟性內鏡市場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到2025年銷售額將達到81.2億元。
2015-2025年中國軟性內鏡診療器械市場規模現狀及預測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2)市場前景與市場空間:軟性內鏡通過人體的自然腔道來完成檢查、診斷和治療,主要應用在消化道領域,如胃鏡、腸鏡等。軟性內鏡的發展受市場需求和內鏡制造技術發展的雙輪驅動,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①市場需求驅動:
A.消化系疾病高發,市場需求空間巨大:根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2018年我國公立醫院消化系疾病出院人數為902.14萬人,2012年至2018年的復合增長率為20.07%,處于高發階段。受飲食習慣、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國是消化系腫瘤高發國家。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2015年我國新發惡性腫瘤393萬人,消化道腫瘤中的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的發病人數為103.62萬人,占比26.37%。中國男性癌癥發病前十位中,消化道腫瘤胃癌、結直腸癌和食道癌分別位列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五位,占比分別為13.08%、10.46%和8.23%,累計發病人數68.34萬人;中國女性癌癥發病前十位中,消化道腫瘤結直腸癌、胃癌和食道癌分別位列第三位、第五位和第九位,占比分別為9.14%、6.84%和3.86%,累計發病人數35.28萬人。
B.我國胃鏡、結直腸鏡開展率較低,增長空間較大:根據《消化內鏡技術發展報告》統計,中國的胃鏡、結直腸鏡開展率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均存在不小的差距。
1)胃鏡開展率。通過對美國(2009年)、德國(2006年)和西班牙(2007年)每10萬人胃鏡開展率對比來看,美國的胃鏡開展率最高,每10萬人有2,234.82人。中國2012年的開展量與德國2006年開展量相當,但與美國相比,差距較大。
2)腸鏡開展率。通過對美國(2009年)、澳大利亞(2005年)、愛爾蘭(2008年)、德國(2006年)、西班牙(2007年)、英國(2006年)和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每10萬人腸鏡開展率對比來看,美國2009年的腸鏡開展率最高,每10萬人有3,724.70人開展,而中國每10萬僅435.98人開展,差距巨大。
C.腫瘤早診早治漸成共識,釋放內鏡診療需求:對于消化系惡行腫瘤發展進程緩慢,早篩窗口期長、可行性強,行業共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消化道腫瘤篩查,通過早發現、早診療而提高疾病存活率,而內鏡取活檢是確診的“金標準”。根據國元證券研究報告《國產替代浪潮下砥礪前行》,以同為消化道疾病大國的日本為例,在全面推行胃鏡篩查之后,主要得益于日本的高篩查率和高早診率,日本的胃癌5年生存率達到60%以上,而我國目前只有35.9%。
2018年4月13日“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計劃”正式啟動,項目啟動后爭取每年篩查1,000萬至2,000萬人,并計劃依托篩查在2030年實現我國胃腸道早癌診斷率提高到20%,胃腸道癌5年生存率提高至50%,開展消化道內窺鏡腫瘤篩查進入黃金發展期,從而有利于軟鏡的普及與銷售推廣。
2019年6月,國家衛健委印發《上消化道癌人群篩查及早診早治等技術方案》,核心內容是評估個體患上消化道癌的風險,對篩選出的高危人群進行上消化道內鏡檢查,在一次內鏡檢查中可發現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病變,對發現的可疑病變進行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
②內鏡制造技術發展驅動消化內鏡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從單純的診斷工具發展成為微創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內鏡廠家在光學成像技術、微型模組加工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的進步,內鏡下的成像更加清晰,操作更加方便,適用病癥范圍不斷擴大。現在市場上已經有各種功能的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膽道、放大、超聲等電子內鏡,消化內鏡手術范圍已覆蓋全消化道和膽胰管系統,并仍在不斷拓展。其中,消化道病變內鏡切除術、膽胰疾病內鏡手術是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領域,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是較為前沿的領域。內鏡制造技術的發展,使得微創手術的功能和范圍不斷擴大,推動了內鏡行業的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