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農業病蟲草害防控產品行業細分產品市場規模分析預測及未來市場前景研究
?
中國是一個病、蟲、草等生物災害頻繁暴發、農業生態環境脆弱的農業大國。農作物的病蟲草害發生面積逐年上升,已從1980年的20余億畝次,逐年攀升到了2018年的43.35億畝次。其主要原因一是全球氣候變暖以及環境污染,生態持續惡化,二是大棚作物增加,害蟲四季存活并危害作物,三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頻率也在增加。因此,加強農業病蟲草害防控是保護人類健康和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
為響應國家關于推進綠色發展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的號召,農業病蟲草害防治必須采用綠色防控技術、走綠色發展之路。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國植保工作會議上提出“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的基礎上,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綜合現階段植物保護的現實需要和可采用的技術措施,形成的一個技術性概念。綠色防控是指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確保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為目標,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為目的,優先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調控和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措施控制農作物病蟲草害的行為。
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推進落實會中提到,截止2017年底,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達到5.5億畝次,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27.2%,比2014年提高7.2個百分點。綠色防控技術取得明顯進步,生物防控、生態調控和高效低毒化農藥等系列綠色防控技術在不同作物、不同地區普遍應用。尤其是生物防控已成為國際上公認的農業病蟲草害防控的首選方案。農業病蟲草害防控產品根據功效可分為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具體概況如下:
①殺菌劑發展概況與市場規模:殺菌劑是用于防治由各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農藥。從作用方式的不同可把殺菌劑分為保護性與內吸性殺菌劑。保護性殺菌劑是通過在植物體外或體表直接與病原體接觸,殺死或抑制病原體,從而達到保護植物的目的。保護性殺菌劑主要產品有代森錳鋅、百菌清等。內吸性殺菌劑是通過施用于作物的某一部位后被作物吸收并運輸到作物體的相應部位而發生作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殺菌劑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農藥市場消費結構不斷改變,高毒高殘留的殺菌劑需求明顯回落,廣譜、高效、低毒且無交互抗性的新型殺菌劑(如生物殺菌劑)以及其復配制劑正在快速發展。與除草劑和殺蟲劑相比,殺菌劑研發創新速度快,市場換代快,先后出現了苯并咪唑類、三唑類、甲氧基丙烯酸酯類、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類等作用機理和抗性機理不同的產品類型。1996年,第三代內吸殺菌劑嘧菌酯逐漸取代第二代三唑類殺菌劑成為殺菌劑市場的主力,它是首個成功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區別于化學殺菌劑,生物殺菌劑是指利用真菌、細菌、昆蟲病毒、轉基因生物、天敵等生物活體或其代謝產物(信息素、生長素、萘乙酸鈉、2,4-D等)
針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制劑,又稱天然殺菌劑。它可滿足人們對有機食品的需求,保護人們的健康。生物殺真菌劑最常用的施用方式之一是土壤處理,用于治療土壤和根部區域受到的真菌感染。
根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殺菌劑市場規模由2011年的117.28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163.19億美元,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83%,市場占率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19年,殺菌劑市場在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規模的占比達到27.34%。殺菌劑持續大幅增長,主要因為農產品的種植結構和模式發生改變以及水果、豆類、油菜、觀賞植物等作物的種植面積和大棚的種植面積增加導致的。
2019年全球作物用農藥各產品銷售額占比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根據農藥信息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我國有效期內登記在案的殺菌劑產品共10,971種,占所有農藥產品的26.30%。隨著人們對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要求提高,殺菌劑量價齊升的態勢仍將延續。
②殺蟲劑發展概況與市場規模:殺蟲劑是指用來防治作物害蟲的藥劑,它是通過干擾害蟲神經系統、抑制能量代謝、干擾激素合成等方式殺滅害蟲。
全球氣候變暖使病蟲害活動增強,從而使殺蟲劑需求量增加。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殺蟲劑不斷更新換代,高毒高殘留的殺蟲劑被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型殺蟲劑替代,并得到廣泛的應用。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殺蟲劑市場由2011年的118.33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145.49億美元,年復增長率約為3%,2019年殺蟲劑市場占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的25.32%。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2016年發布的《農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指出,我國農藥產品結構更趨合理,具體表現為殺蟲劑產品不斷優化。國家繼續加大新品種開發和產業化力度,重點支持高效、安全、環境友好新品種的開發和產業化進度,一批新煙堿類、擬除蟲菊酯類、雜環類等高效、安全、環境友好的殺蟲劑得到進一步發展,市場占有率超過97%。隨著農藥減量政策的出臺以及環保因素,最近幾年殺蟲劑原藥產量整體呈下降趨勢。
③除草劑發展概況與市場規模:除草劑是指可使雜草徹底地或選擇地發生枯死的藥劑,又稱除莠劑,用以消滅或抑制植物生長的一類物質??蓮V泛用于防治農田、果園、花卉苗圃、草原及非耕地、鐵路和公路沿線、河道、水庫、倉庫等地雜草、雜灌、雜樹等有害植物。按化學結構劃分,現有的除草劑大致分為氨基酸類、酰胺類、取代脲類、均三氮苯類、二硝基苯胺類、有機磷類、苯氧基類、磺酰脲類、咪唑啉酮類以及其它雜環類等。
除草劑對于糧食作物的豐產、穩產起著關鍵作用。根據全國水稻生產機械化與雜草防控研討會的信息,草害為農業生產三大危害之一,每年雜草危害導致全球農業產值損失高達13.2%,每年糧食產量損失相當于約10億人一年的口糧。因此,除草劑在農藥細分行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隨著農業生產的集約化以及轉基因作物的推廣,除草劑于1980年首次超過殺蟲劑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農藥細分大類。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農業病蟲草害防控產品市場供需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除草劑市場占全球農藥市場總額的43.75%,全球除草劑市場規模由2011年的204.59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246.08億美元。
我國除草劑新產品發展迅猛,隨著有機磷類、磺酰脲、磺酰胺和雜環類除草劑的發展,它們的市場占有率迅速上升,達到除草劑產量的70%以上。我國除草劑原藥產量從2012年達到89.12萬噸下降至2017年的62.07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