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湖庫富營養化治理行業市場盈利能力分析預測及投資建議規劃指導
?
水體富營養化概念:水體富營養化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湖、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在自然條件下,湖泊也會從貧營養狀態過渡到富營養狀態,不過這種自然過程非常緩慢。而人為排放含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時,浮游藻類大量繁殖,形成水華。
(1)我國湖庫富營養化現狀:我國國土遼闊,湖(庫)眾多。據統計,我國共有1.0km2以上的自然湖泊2,693個,分布在除海南、福建、廣西、重慶、香港、澳門外的地區,總面積為81,414.6km2,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0.9%;其中面積在1.0-10.0km2的2,000個、10.0-50.0km2的456個、50.0-100.0km2的101個、100.0-500.0km2的109個、500.0-1,000.0km2的17個、大于1,000.0km2的10個。
我國湖泊的區域分布極不均衡。東部湖區和青藏湖區合計共有湖泊1,689個,面積62,884.8km2分別占全國湖泊總數量和總面積的62.7%和77.2%,是我國湖泊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湖泊擁有率最高的3個省份分別是江蘇省、安徽省和江西省,長江中下游地區集中了我國2/3的淡水湖泊,但絕大部分是淺水湖泊。由于近20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不適當的湖泊資源開發利用,這些湖泊中多數已經富營養化或正在富營養化。
《2017年中國水資源公報》對全國123個湖泊共計3.3萬平方公里的水面進行了水質評價。全年總體水質為Ⅰ-Ⅲ類的湖泊有32個,Ⅳ~Ⅴ類湖泊67個,劣Ⅴ類湖泊24個,分別占評價湖泊總數的26.0%、54.50%和19.50%。主要污染項目是總磷、化學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117個湖泊營養狀況評價結果顯示,中營養湖泊占23.10%;富營養湖泊占76.90%。在富營養湖泊中,輕度富營養湖泊占56.70%,中度富營養湖泊占43.30%。
根據《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109個監測營養狀態的湖泊(水庫)中,貧營養的9個,中營養的67個,輕度富營養的29個,中度富營養的4個。治理湖泊富營養化已成為我國湖泊環境治理和保護的最突出問題之一。進行了水質評價。全年總體水質為Ⅰ-Ⅲ類的湖泊有32個,Ⅳ-Ⅴ類湖泊67個,劣Ⅴ類湖泊24個,分別占評價湖泊總數的26.0%、54.50%和19.50%。主要污染項目是總磷、化學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117個湖泊營養狀況評價結果顯示,中營養湖泊占23.10%;富營養湖泊占76.90%。在富營養湖泊中,輕度富營養湖泊占56.70%,中度富營養湖泊占43.30%。
根據《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109個監測營養狀態的湖泊(水庫)中,貧營養的9個,中營養的67個,輕度富營養的29個,中度富營養的4個。治理湖泊富營養化已成為我國湖泊環境治理和保護的最突出問題之一。目前我國的多數水庫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國家水利部公布的《2017年中國水資源公報》對全國共1,064座水庫進行了水質評價,數據顯示全年總體水質為Ⅰ~Ⅲ類的水庫合計920座,Ⅳ-Ⅴ類水庫120座,劣Ⅴ類水庫24座,分別占評價水庫總數的86.4%、11.3%和2.3%。主要污染項目是總磷、高錳酸鹽指數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其中大型水庫Ⅰ-Ⅲ類及劣Ⅴ類的比例分別是88.6%和1.4%。1,038座水庫營養狀況評價結果顯示,貧營養水庫占0.3%,中營養水庫占72.6%,富營養水庫占27.1%。在富營養水庫中,輕度富營養水庫占86.1%,中度富營養水庫占13.5%,重度富營養水庫占0.4%。
(2)我國湖庫富營養化治理行業需求:太湖、巢湖、滇池、洱海已成為我國重點治理的湖泊。太湖自2007起,投入超過1,000億元,僅“十二五”期間就投資約458億元進行富營養化綜合理,取得了“兩個確保”(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流域水質持續變好、治理工程全面實施、區域發展更加協調、體制機制不斷創新等五個方面的成效;巢湖自2011年起,投資超千億元進行富營養化綜合治理,取得了完善制度建設、創新工作機制、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完成各項考核指標等四個方面的成效;滇池自“十五”起,投資超千億元進行富營養化綜合治理,在“十二五”期間投入約420億元,建設101個項目,在水質改善、水污染物排放減少、總量控制目標等方面取得了成效;洱海自“十二五”起,投入約40億元,建設49個項目,在消減總量、減少入湖污染負荷、水質目標、水生態系統健康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湖庫富營養化治理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環保部提出著力推進“老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和“新三湖”(洱海、丹江口、白洋淀),以及長江、海河、跨國界河流等流域水生態保護和水污染防治,白洋淀與洱海、丹江口一起被納入到了“新三湖”水污染治理體系。目前我國六大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問題。
六大重點湖泊(水庫)營養化統計
?
從“老三湖”、“新三湖”的“十三五”規劃進行推算:
①太湖:根據《江蘇省'十三五'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行動方案》,“十三五”期間,太湖治理七大類工程匡算總投資515億元。
②巢湖:根據《合肥市“十三五”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十三五”期間,巢湖綜合治理行動最主要目標是控制總磷、總氮排放。計劃實施的水環境保護重點工程主要包括集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流域治理及補水引流工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初期雨水調蓄工程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等五大類工程,重點實施項目共85個,投資約502.63億元。
③丹江口水庫:根據《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水源區總體水質進一步改善,丹江口水庫營養水平得到控制,水源涵養能力進一步增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初見成效,水環境監測、預警與應急能力得到提升。圍繞規劃目標,規劃實施污染防治、水源涵養與生態建設、風險管控3大類建設任務,估算總投資196億元。
④白洋淀:為全域保護和改善白洋淀生態環境,《白洋淀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規劃(2015-2020)》已經內部印發,共規劃了10類156個項目,總投資近246億元。
⑤洱海:根據《洱海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洱海針對洱海處于富營養化初期、富營養化仍在加劇的特征,以控制湖泊富營養化、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經濟社會發展與洱海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方針,重點實施流域截污治污工程、主要入湖河道綜合整治工程、流域生態建設工程、水資源統籌利用工程、產業結構調整工程、流域監管保障工程共6大類,總投資為110.28億元。
⑥滇池:根據《滇池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十三五”規劃》,針對滇池流域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計劃到2020年,滇池湖體富營養水平明顯降低,藍藻水華程度明顯減輕(外海北部水域發生中度以上藍藻水華天數降低20%以上),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十三五”期間,將以七項主要任務為重點推進滇池保護治理,總投資192.68億元。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專業編制《湖庫富營養化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企業投融資、項目立項、銀行貸款申請、批地申請等提供專業化優質服務。
根據上述“老三湖”、“新三湖”的“十三五”治理規劃可知,我國僅圍繞六大湖的富營養化治理的行業規模達到了1,762.59億元。除了“老三湖”、“新三湖”,還有暴發過藍藻水華的湖泊水庫共19個;達到過富營養化的湖泊水庫60個;另據國家水利部2016年發布的我國重點水源地名單,我國現有約618個重點水源地。上述703(6+19+60+618)個湖泊水庫,均應列入藍藻水華預防、控制的范圍。
六大湖“十三五”投資預測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