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金屬壓力容器行業格局及發展概述
?
1、行業概況
金屬壓力容器制造行業是一個綜合性行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技術含量高等特點,其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機械、冶金、能源、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并在上述領域中的生產、運輸、反應等多個環節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特別是大型、高壓、特種壓力容器制造更是現代石油石化等行業的核心設備,為國家發展上述行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屬于國家重點鼓勵自主生產的產品。
金屬壓力容器的分類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按照工藝過程劃分大致可分為反應容器、換熱容器、分離容器、儲運容器四大類。
我國金屬壓力容器制造行業開始于五十年代。1956年,中國石化集團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化工機械廠的前身南京永利寧廠機械分廠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臺多層包扎式高壓容器,開創了我國制造高壓容器的歷史,這一成就得到了國務院的嘉獎。1956年10月25日,《*民*報》專門發表了題為《自己動手制造更多的工業設備》的社論,引起了行業廣泛關注。
到了六十年代,我國在金屬壓力容器領域已經具有一定的制造水平,國內中小型化肥廠、各種化工廠以及煉油廠所用的壓力容器,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對于大型壓力容器的需求越發明顯。我國陸續從國外引進成套大型化肥、石油化工裝置,這使我國的壓力容器制造安裝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在焊接方面,全國各容器廠紛紛進行焊接設備的更新改造,引進了一大批國外先進的焊接設備。這種批量地引進國外設備,不但極大地增強了焊接實力,更重要的是隨著先進設備的引進,先進的焊接工藝技術在中國得到了推廣應用,為壓力容器焊接技術水平上一個新臺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八九十年代,隨著壓力容器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我國的壓力容器制造質量一直處于上升階段,加上材料控制體系、使用管理體系的建立,使我國壓力容器的制造質量、制造能力與國際先進國家的水平縮短了距離,在某些方面已經趕上并超過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
近十年,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高速增長,石油、化工、機械、核電等行業的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金屬壓力容器制造業在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市場規模等眾多方面實現了全面提升。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轉型,大型、特種壓力容器的使用將日益增多,未來金屬壓力容器行業將會呈現大型、特種產品主導、信息化應用普及、行業標準國際化的發展態勢。
2、行業發展機遇
(1)下游需求旺盛
近年來,我國石油石化、鋼鐵冶金、機械等行業產量和消費量不斷增長,帶動了上游工業金屬管件和金屬壓力容器行業的快速發展,根據能源發展規劃,未來我國在石油石化等領域將繼續保持健康平穩的發展態勢。此外,隨著我國不斷改善行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設備,高技術含量的大型、特種、低能耗的設備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整體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2)產業政策支持
我國為推動實施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先后頒布一系列的鼓勵發展及優惠政策,為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一系列產業政策的出臺為我國工業金屬管件和金屬壓力容器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大大促進了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進行產業升級,提高整體技術含量,生產大口徑、復合材料、高性能、特種不銹鋼、合金鋼工業金屬管件和大型、重型、高壓壓力容器,壯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競爭力。這些產業政策將促進行業整體素質提高,增加產品技術含量,提升規模效應,增強我國在工業金屬管件和金屬壓力容器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3)資質認證提高行業整體水平
由于工業金屬管件和金屬壓力容器主要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電力等支柱產業,因此,下游行業多實行了較為嚴格的供應商資格管理制度,國家政府和國際相關組織也建立了嚴格的產品和企業認證資質,嚴格的資質認證要求有利于提高行業的技術水平,避免企業簡單的價格競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3、行業競爭格局
近年來,我國金屬壓力容器制造行業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市場保有量呈逐年上升的態勢,整個行業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金屬壓力容器市場發展策略及投資潛力可行性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與此同時,我國規模以上(年收入2000萬元以上)金屬壓力容器制造企業數量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狀態,自2015年以來還出現小幅減少的情況,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正在不斷提高。
雖然目前行業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市場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但行業發展仍不平衡,中、低端產品市場競爭激烈,高端產品制造也受制于資金及技術水平的限制,具體特點如下:
A、技術與工藝是核心競爭力
隨著金屬壓力容器制造行業下游的快速發展,客戶需求從價低為王轉變為以質取勝,同時下游的產業整合也帶動了金屬壓力容器制造行業向大型、高壓、耐腐蝕等方向發展,這就對行業的技術和工藝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大型企業主導行業格局
隨著我國石油化工等行業的發展,各類大型、重型壓力容器逐漸實現國產化,由于我國重型機械行業在形成之初是政府計劃引導的計劃經濟體制下開始運行,由此形成了大型企業主導行業頭部地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