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血管介入器械行業供需及市場前景分析
?
醫療器械可以分為高值醫用耗材、低值醫用耗材、醫療設備、IVD(體外診斷)四大類。其中根據使用用途不同,又可以將高值醫用耗材市場分為骨科植入、血管介入與植入、神經外科、電生理與起搏器、眼科、口腔科、血液凈化、非血管介入、其他共九小類。2019年,醫療設備市場依然是中國醫療器械最大的細分市場,高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僅次于醫療設備市場,2019年增速均超過10%,發展態勢良好。
1、血管介入領域具有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
從細分領域上看,我國高值醫療耗材類器械(不含設備、IVD及低值醫用耗材)第一大領域為血管介入及植入市場。2019年我國血管介入器械市場規模達一百多億元。
床應用中,按介入產品使用的發病部位劃分,血管介入器械主要作用于冠脈、腦血管和周圍血管,其中周圍血管又囊括了主動脈、外周動脈和靜脈系統。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血管介入器械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冠脈介入手術市場已趨于成熟,2019年,中國冠脈介入手術量達到108.9萬臺,約占所有血管介入手術量的80%,未來將保持穩定增長。而周圍血管介入和腦血管介入手術量目前占有20%左右的市場手術總量,處于發展初期。隨著生產技術的日漸成熟,醫生教育的加強和臨床認可度的提高,該領域產品的滲透率將不斷增加,并驅動血管介入器械總體市場繼續高速增長。預計到2024年,中國血管介入器械(不含支架)市場規模將達到190億,2019-2024年的年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保持在12.1%左右,具有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
2、技術趨勢分析
隨著心血管基礎理論的深入、新型材料的不斷引進和循證醫學的不斷更新,目前國內介入器械的創新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冠心病領域正在重點開發新的介入器材,例如促進內皮再生的抗體支架和全生物降解支架,能夠進一步優化介入治療的效果并且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神經介入領域也在支架取栓和抽吸系統的基礎上不斷進行革新,力求能夠擴大介入治療的適應癥,應對不同程度的病變。其他介入裝置如造影材料和導絲導管的開發上也增加了創新的力度,新型材料的運用和結構的重新設計提供了更精確的操控性和耐久性,給醫生良好的觸覺反饋。
3、政策大力支持,進口替代空間較大
從總體上看,藥品與醫療器械是醫療的兩大重要治療手段,目前全球醫藥和醫療器械的消費比例約為1:0.7,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達到1:1.02,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占據國際醫藥市場總規模的42%,并有擴大之勢。我國2018年醫藥市場銷售規模約為13,326億元,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約為5,284億元,醫藥和醫療器械消費比僅為1:0.39,由此可見我國對醫療衛生費用投入還存在較大缺口,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進而將帶動醫療器械市場迅速發展。
自2014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國產醫療器械的發展,包括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的遴選、新版醫療器械監管條例的發布以及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的啟動,在加大對國產醫療器械支持力度的同時推動了國內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創新。在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醫療器械整體的進口替代進程有望加快。由于介入治療技術最初由國外引進且國內起步較晚,加之介入治療器械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大部分的產品仍處于外資壟斷的格局,目前僅有技術發展較為成熟的冠脈支架(血管植入)產品基本完成了進口替代,其他產品尚存在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有望后續逐步實現國產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