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X射線影像設備行業需求及市場潛力分析
?
1、X射線影像設備分類
X射線被發現不久便被用于人體疾病的檢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診斷學。20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超聲成像、磁共振成像、發射體層顯像、正電子發射體層顯像等技術的出現,大大增加了醫學影像設備類型,形成了由X射線成像類、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核醫學類(PET、SPECT、PET-CT、PET-MR)等設備構成的大型醫學影像設備集合,相應地放射診斷學也發展為醫學影像診斷學。
(1)DM系統
對乳腺進行X射線攝影是乳腺疾病最基本和首選的影像檢查方法,可以檢出臨床觸診陰性的早期乳腺癌。相比普放系統而言,DM系統的成像質量更高,對致密的乳腺組織具有更高的分辨力,且具有更低的輻射劑量,故為發展新技術提供了可能性。
隨著近年來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于乳腺癌等乳腺疾病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我國已將每年10月設定為乳房關愛月,以提醒女性早發現、早治療乳腺疾病,并以絲帶為標志不斷推行乳腺癌和宮頸癌同時排查的“兩癌篩查”活動。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乳腺癌診療規范(2018年版)》,40歲至69歲的女性需每1至2年進行一次乳腺X射線檢查。乳腺X射線檢查作為乳腺疾病最基本的檢查方法,在檢出鈣化方面,具有其他影像學方法無可替代的優勢,是40歲以上女性進行乳腺檢查的主要方式。作為實現乳腺X射線檢查的設備,DM系統將具備較快的需求增速。
(2)C型臂
C型臂即機架為C型的X射線攝影系統,按外形和電流大小不同可分為小C、中C和大C,具有輻射劑量小、占地面積小、便于移動等特點。小C主要用于骨科、外科等科室,可輔助進行骨科的整骨、復位、打釘以及外科的植入起搏器、取出異物、部分介入式手術等工作,在我國醫院的普及率相對最高;中C主要指周邊介入性C型臂,具備部分大C產品的功能,我國市場上主要由進口品牌主導;大C主要指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
隨著平板探測器相關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目前C型臂成像系統正逐漸由影像增強器升級為數字化X射線平板探測器,使輻射劑量更低、有效成像面積更大、成像質量更高,能更好地滿足臨床使用需求。
(3)普放數字化X射線影像系統
普放數字化X射線影像系統即最常見的、功能相對單一的數字化X射線影像系統,主要用于骨科、外科、內科等臨床科室以及急診科、體檢機構等場景下的拍片檢查,根據被照射組織的密度及對X射線吸收程度的不同來進行成像。由于數字化X射線影像系統系通過X射線平板探測器直接將X射線轉換為數字信號,避免了由光學散射而造成的影像失真問題,大大提高了成像準確率,具有量子效率高、圖像質量好、成像速度快等優點。因此,數字化X射線影像系統正逐步取代CR設備、CCD-DR設備,而成為X射線影像設備的主流技術方案。
(4)數字胃腸機(DRF)
DRF技術由DSA技術轉化而來,主要用于胃腸造影、食道造影、消化道檢查等。胃腸造影檢查作為影像學檢查項目之一,與消化道內鏡檢查技術相配合可以對大部分消化道疾病進行普查和確診,具有技術難度低、檢查效率高、受檢者痛苦少、費用較低等優點。
目前,配置平板探測器的數字胃腸機已成為該類設備的主流,不僅操作簡單、適應范圍廣,而且圖像清晰度高,可對影像信息進行回放分析,極大地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病變檢出率。
(5)放療設備
放療即放射性治療,是利用放射線治療腫瘤的一種局部治療方法,腫瘤患者大約有70%需要在治療的過程中用到放療,其中大約有40%的癌癥患者可以通過放療達到根治的效果。目前主流的放療設備包括醫用直線加速器、模擬定位機等,平板探測器在其中主要起到治療前的腫瘤定位等作用。2018年4月,國家衛健委發出關于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18年)》的通知,加速器、伽馬刀等將不再由國家衛健委進行配置審批,而由省級衛健委(衛計委)進行配置審批。審批權限的下放預計將大大促進加速器等放療設備裝機量的增長。按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平均每百萬人應配置2-3臺醫用加速器的要求,我國的加速器尚存在較大缺口。在直線加速器等放療設備市場需求巨大的背景下,預計數字化X射線平板探測器行業也將隨之同步發展。
(6)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
DSA是將電子計算機與傳統血管造影相結合的一種新技術,可為介入治療提供真實的立體圖像,已成為各種介入治療的必備條件,是診斷腦血管疾病的“金標準”。相比而言,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圖像分辨率低,CT血管造影(CTA)無法輔助介入手術,DSA具有對比度分辨率高、檢查時間短、造影劑用量少、患者X射線吸收量明顯降低的優點,運用普及度逐漸提升。目前,我國的DSA市場基本被進口品牌(GE、飛利浦、西門子)壟斷,我國DSA設備的國產率僅10%。DSA設備在國內仍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7)口腔X射線設備
目前,口腔X射線設備主要包括口腔X射線全景牙片機、口腔頜面全景X射線機、口腔X射線數字化體層攝影設備、口腔頜面錐形束計算機體層攝影設備(CBCT)等,其中CBCT是目前口腔檢查領域最重要、最高端的設備,可形成任意方向、層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圖,成像效果遠優于傳統設備,且具有輻射劑量低、曝光時間短、占地面積小、使用便捷等優點。目前,CBCT已成為了牙槽骨外科手術、牙體牙髓病科治療、牙種植修復、牙周病的診斷與治療、口腔腫瘤的診斷以及正畸治療等口腔疾病領域的必備設備。
隨著人們口腔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口腔專科醫院數量逐年遞增,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推進口腔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2017年6月,衛健委發布新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明確了口腔醫院的設立標準。根據《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和《2009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我國的口腔專科醫院數量已從2008年的278家上升至2018年的786家,年均復合增長率10.95%;我國口腔醫院診療人次由2008年的1,569萬人次上升至2018年的4,012萬人次,年均復合增長率9.84%。
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口腔疾病就醫觀念的提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預計市場對口腔診療的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并帶動對CBCT等高端口腔診斷治療設備的需求增長。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我國65歲以上老人齲齒率達到98.4%,為各年齡組最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9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數為25,38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8.1%,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重將會加速齲齒修復需求爆發。此外,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我國5歲兒童齲齒率及治療比例相比10年前分別增加4.1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12歲兒童齲齒率及治療比例相比10年前分別增加5.6個百分點和5.9個百分點。根據《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和《2009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我國醫院口腔科門急診人次從2008年的7,051萬人次攀升至2018年的15,610萬人次,復合增長率為8.27%,相比眼科、皮膚科等其他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科室而言呈現出更快的增長速度。在人們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預計口腔醫療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CBCT的滲透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2、X射線影像設備市場規模分析
我國醫療機構配置X射線醫學影像設備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多以老式膠片機或CR設備為主。目前,我國市場對X射線醫學影像設備的需求同時來自設備升級更新的存量需求以及數字化X射線影像系統普及率的提高帶來的新的增量需求。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X射線影像設備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戰略規劃可行性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和2018年,我國X射線影像設備市場規模分別為12.61億美元和13.44億美元,預計至2023年,我國X射線影像設備的市場規模將增長至約18.14億美元,2018-2023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6.19%。在市場對數字化X射線影像系統需求量穩步增長的情況下,近年來我國數字化X射線平板探測器的出貨量也不斷上升。我國在醫療和寵物醫療平板探測器領域已成長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3、X射線設備在醫學影像設備的重要地位
得益于醫療剛性需求、各國政府的政策推動以及技術提升帶來的設備更換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全球醫學影像市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2017年和2018年,全球醫學影像市場規模分別為256.60億美元和268.85億美元,其中X射線設備、超聲和MRI占據前三甲,2018年的市場份額分別約38.02%、26.16%和15.90%。隨著人們對慢性疾病的預防越來越重視,以及臨床應用中對病灶影像檢測的需求逐步增長,預計全球市場對醫學影像設備的需求也將不斷擴大。
不同于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市場份額較為分散的局面,目前全球醫學影像細分行業已形成了寡頭競爭的格局,行業集中度較高。2018年,GE、西門子和飛利浦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醫學影像市場前三,分別為22.5%、18.5%和15.5%。整體而言,醫學影像行業內的領先企業主要分布于北美、歐洲、日本等醫學影像市場發展較早、容量較大的經濟發達地區,不僅產品線豐富,售后及技術支持也相對強大,來自這些地區的醫學影像企業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目前,我國醫學影像行業整體處于快速發展的成長期。2017年和2018年,我國醫學影像市場規模分別為50.12億美元和55.79億美元,其中超聲、CT和X射線設備占據前三甲,2018年市場份額分別為28.50%、26.46%和2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