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疫苗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
?
人用疫苗是指為了預防、控制疾病的發生、流行,用于人體預防接種的預防性生物制品,它的使用對象是健康人群,屬于免疫規劃特殊的藥品。通過疫苗接種,可以刺激接種者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并通過記憶細胞記住特定的抗原。如果未來相同類型的抗原進入人體內,免疫系統會釋放抗體,通過一系列的免疫反應將病原微生物殺死。
1、全球疫苗市場規模增長分析
疫苗發展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接種疫苗是目前*有效、*經濟的疾病預防方式,被認為是20世紀公共衛生領域*偉大的成就之一。
18世紀末,世界上誕生了預防天花的牛痘疫苗,由此也拉開了疫苗產業的歷史帷幕;19世紀,疫苗基礎理論逐漸搭建,特別是在巴斯德提出傳染病細菌學說后,狂犬病、傷寒、霍亂和鼠疫的疫苗相繼問世,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方法在微生物減毒方面的廣泛運用,為疫苗研發開辟了廣闊前景;20世紀前半葉,免疫學和微生物學迅速發展,許多學者開始致力于研發滅活疫苗;20世紀后期至今,隨著組織培養技術、免疫化學及免疫生物學的進一步發展,更多人用疫苗、提純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發成功。
得益于全球人均壽命的提高、老齡化比例的提升、民眾疾病預防意識的增強、公共醫療衛生支出的增加及公共醫療衛生的發展,全球疫苗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疫苗市場發展策略及投資潛力可行性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9年,全球疫苗市場規模從275.5億美元增加至363.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7.4%,2019年疫苗市場收入占全球藥品收入的2.7%。未來在創新疫苗上市及中國、印度和南美等新興市場的銷售擴張的推動下,全球疫苗市場將進一步擴大,預計2023年將達到559.8億美元,占藥品市場收入的比重將達到3.5%。
從疫苗市場的區域分布來看,2018年歐美疫苗銷售金額占全球疫苗市場的比例超過60%,民眾疫苗接種意識成熟,既有品種接種率達到較高水平,未來的增長空間相對有限。而以中國、印度、南美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基礎相對薄弱,疫苗品種和接種率處于初級水平。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以及社會整體接種意識的提升,新興國家的疫苗市場正在崛起,預計在未來5-10年內將成為全球疫苗市場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2、疫苗出口市場情況
發展中國家由于疫苗需求量穩定增長、公眾的免疫觀念加強以及政府的政策導向和支持,疫苗市場得以高速發展和增長。雖然發展中國家的疫苗市場目前在全球疫苗市場中所占的比例還不高,但其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隨著國內疫苗企業實力的增強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政策支持,我國疫苗出口市場不斷擴大。近年來,中國疫苗的出口市場規模持續上升,已由2015年的0.5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1.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0.1%。
3、國內疫苗市場規模增長分析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免疫預防工作較為落后,天花、白喉、百日咳、麻疹和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每年發病總數達千萬級,嚴重威脅民眾的生命健康。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開始重視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我國正式提出計劃免疫,免疫工作在組織建設、管理、目標制訂與實施、免疫服務形式等方面不斷完善與發展,免疫服務內容不斷擴大,免疫工作逐步正規化。截至1995年底,兒童的“四苗”,即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百白破、麻疹的疫苗接種率均在80%以上,疫苗接種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2001年到2007年,我國進入免疫規劃時期,免疫服務內容進一步擴大,免疫服務產品持續增加,免疫工作更為正規化。2008年國家發布《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將計劃免疫品種從原來可預防7類疾病的6種疫苗,增加到可預防15類疾病的14種疫苗,至此我國進入擴大國家免疫規劃時期。目前在我國,根據人用疫苗接種的支付方不同,通常分為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免疫規劃疫苗由國家免費提供,強制接種,目前有卡介苗、百白破、乙肝疫苗等14種疫苗。非免疫規劃疫苗是除免疫規劃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由公民自愿、自費接種,部分納入醫保。
由于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醫藥衛生費用支出快速增長,中國疫苗市場規模持續擴張。盡管中國疫苗市場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但2018年中國疫苗人均支出僅為3.7美元,而美國的人均支出為47.7美元,歐洲五國和日本分別為14.4美元和20.0美元,中國人均疫苗費用支出遠低于發達國家,中國疫苗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2018年我國疫苗市場收入為331.7億元,占全球疫苗市場的15.7%,預計將于2023年增加到1,017.7億元,復合增長率為25.1%,在我國疫苗市場占主導地位,隨著未來幾年非免疫規劃疫苗銷售收入的大幅增長,這一比例還將繼續上升。非免疫規劃疫苗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民眾疫苗接種意識不斷增強,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而提升以及新型疫苗的發展。
4、細分產品市場情況
(1)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場
狂犬病又稱恐水病,是致死人數*多的動物源傳染性疾病,全球每年約6萬人死于該疾病。狂犬病是由人被病獸咬傷而感染狂犬病毒所致,狂犬病病毒主要通過患狂犬病動物咬傷、抓傷或通過粘膜感染人類機體,在特定條件下亦可通過呼吸道氣溶膠傳染。狂犬病直接傳染源主要是犬(超過90%),其次為貓。狂犬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嚴重傳染病,臨床癥狀發作后病死率接近100%。目前狂犬病多發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印度是全球狂犬病例數*多的國家,而我國狂犬病發病數僅次于印度,位居第二位。
目前針對狂犬病尚無有效治療手段,仍以預防為主。接種疫苗和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是主要的預防手段。其中,狂犬病疫苗是唯一用來控制和預防狂犬病的主動免疫制劑,在我國屬于非免疫規劃疫苗,除了為已接觸狂犬病毒的人接種該疫苗,該疫苗亦可以作為暴露后預防措施進行接種。
(2)乙腦滅活疫苗市場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一種由嗜神經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攜帶乙腦病毒的蚊蟲傳播,發病高峰在每年春季至夏季。
乙腦滅活疫苗屬于非免疫規劃疫苗,價格較高,基于普通接種者支付能力的增強,對于疾病預防意識的提升以及對于更加低風險疫苗需求的增加,預計在2023年乙腦滅活疫苗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4億元人民幣,占據乙腦疫苗市場規模的27.3%。根據國家藥監局信息,目前國內乙腦疫苗的研發管線均為滅活疫苗,代表了乙腦疫苗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
乙腦滅活疫苗的價格高于減毒活疫苗,但更穩定、更安全,可適用于免疫功能較弱的人。隨著國內接種者支付能力的增強,對于疾病預防意識的提升以及對于更加低風險疫苗需求的增加,乙腦滅活疫苗的市場空間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