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村電商行業市場份額及發展前景預測
?
農村電子商務,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使之兼而成為遍布縣、鎮、村的三農信息服務站。作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實體終端直接扎根于農村服務于三農,真正使三農服務落地,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受益者。近些年來,由政府各部門大力扶持的農村電商從萌芽階段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市場。
中國農村電商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2018年零售額持續增長,但占總體電商市場份額沒有提高。農村電商的利好政策不斷出臺,農村網民規模不斷擴大,融資輪次增多,中國農村電商產業總體處于良好的發展環境。近年來,隨著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農村網店數不斷增長,帶動就業人數一路飆升。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農村電商行業現狀分析及贏利性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農村網店達到985.6萬家,?較2016年增加169.3萬家,同比增長20.7%,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據了解,農村網店用戶主要集中在農村淘寶、拼多多、云集等平臺,其中阿里巴巴的平臺擁有超100萬農村網商,云集也在全國31省市自治區均有店主分布。隨著農村地區電商知識普及和基礎設施的完善,加上數量不斷增加的服務類平臺,將進一步助力農村電商發展。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普及率大大提高,網民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不過,由于我國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使得城鎮人口不斷增加,農村人口不斷減少,城鄉網民結構受此影響也發生了細微變化。2019年2月,第4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22億,占整體網民的26.7%,較2017年下滑0.3個百分點。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數字經濟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面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經濟環境。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農村互聯網建設,目前已初步建成融合、泛在、安全、綠色的寬帶網絡環境,基本實現“城市光纖到樓入戶,農村寬帶進鄉入村”。2019年,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行政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超過98%。到2020年3月,中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46.2%,較2018年年底提升7.8個百分點。城鄉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差異縮小5.9個百分點。2019年,隨著數字鄉村建設、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電商扶貧等工作深入推進,中國農村電商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農村網絡零售和農產品上行規模不斷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農村電商模式不斷創新,電商扶貧實現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電子商務積極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中國農村電商經歷了前期市場培育,正在迅速增長的同時加快轉型升級,逐步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進程中,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環境日益完善。一方面,農村網民規模迅速擴大,截止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55億人;另一方面,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2019年,家庭農場超過70萬家,農民合作社達到220.1萬家。2019年,我國縣域網絡零售額達3.1萬億元,同比增長23.5%,增速快于全國網上零售額的增速。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進程中,我國農村的發展環境也日益改善。目前,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家庭農場超過70萬家,農民合作社達到220.1萬家,全年托管服務面積14億畝次,服務小農戶6000萬戶;同時,建設了5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298個農業產業強鎮。農村發展環境的改善也為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農村電商網絡零售額占全網零售額的占比不斷擴大,說明多年了農村地區的經濟在電商高速發展下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據了解,四年來電商零售額增幅超200%,而農村網絡零售額翻了六番,其增速直接反應了國家和社會各界對農村地區發展的重視度和支持力度。在“鄉村振興戰略”利好下,農村電商向好發展勢頭不改。事實已經證明,農村電商在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和實施精準脫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前景依舊可期。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電商發展帶來新機遇,未來農村電商模式將進一步演化,同時電商扶貧的實踐路徑日益多元化,農村電商將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升級。此外,未來社交電商和社區電商有望成為農村電商的主要模式,在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新機遇下,中國農村電商產業將更加“商業化”、“品牌化”和“本土化”,完成農產品產業鏈重塑,進一步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