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舌下脫敏行業重點企業市場份額占比分析及市場發展戰略研究預測
?
舌下脫敏療法首次出現于1986年,作為變應原免疫治療的新方式,舌下脫敏得到了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的推薦,為此WAO曾于2009年及2013年兩次發表意見書。中國《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天津)明確提出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為變應性鼻炎的一線治療方法,臨床推薦使用?!吨袊^敏性哮喘診療指南》(2019年,第一版)也推薦將舌下免疫治療作為過敏性哮喘的治療方式。
脫敏療法目前主要有三種類型:傳統的皮下注射、尚處于研究中的納米脫敏治療(脫敏貼)以及舌下含服脫敏治療。注射脫敏治療一般至少需要2~3年,長期的注射會帶來一定痛苦,多次注射也非常不方便,并且可能發生不良反應;納米脫敏貼片改變了傳統給藥途徑,通過皮膚滲透進入體內,但是技術尚不成熟。舌下脫敏相比于前兩種方法,具有多種優勢:它不用低溫貯運,便于攜帶;可以免去皮下注射給患者帶來的痛楚和不便,安全性更高;一般來說,舌下含服脫敏治療引發的不良事件較皮下注射脫敏治療少而輕,并且它還可以預防新的過敏。評估了511名患者皮膚點刺結果。結果發現,通過3年的治療,舌下含服脫敏治療治療的患者中,新的過敏發生率為5.9%,而對照組新的過敏的發生率為38%(P=0.01)。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的臨床醫生對于變應原免疫治療,尤其是舌下免疫治療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其臨床療效認可度也持續提升。2020年1月,匯總專家經驗的舌下脫敏治療英文指南在國際雜志發表,提出舌下脫敏診療的標準化流程,為舌下脫敏治療在臨床上的規范應用提供了更有力的基礎。目前國內標準化舌下含服變應原脫敏制劑僅有粉塵螨滴劑一種,此外,新產品“黃花蒿花粉變應原舌下滴劑”已完成Ⅲ期臨床,并提出藥品注冊申請,相信未來隨著本公司其他新產品的陸續上市,國內舌下免疫治療的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優勢企業分析:我武生物是國內舌下脫敏治療獨角獸,占據國內脫敏治療市場主要份額。目前國內脫敏治療市場競爭格局良好,僅有三家企業,分別是國內的我武生物、丹麥的ALK公司以及德國的Allergopharma,三家的產品均為針對螨蟲引起的過敏性鼻炎的脫敏治療,ALK和Allergopharma均為皮下脫敏制劑,我武生物是國內唯一一家生產銷售舌下脫敏制劑的企業,目前市場份額最大,占據國內脫敏治療市場80%以上市場份額。
2015-2019年中國脫敏治療公司市場份額分析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我武 | 77% | 81% | 82% | 80% | 83% |
ALK | 19% | 16% | 14% | 13% | 11% |
Allergopharma | 4% | 3% | 4% | 7% | 6%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產業發展前景:受外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當前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斷增長,現階段全球超過10億人口受到過敏性疾病的影響。在發達國家,由于城市化發展進程較快,城市污染較為嚴重,過敏性疾病患病率更高。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舌下脫敏“十四五”投資可行性研究-2021-2027年中國舌下脫敏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目前全球各國城市化發展速度,預計到2050年過敏性疾病將影響到45億人。受過敏性疾病發病率的不斷增長,脫敏治療行業快速發展,帶動舌下脫敏制劑市場需求攀升。
近幾年,受益于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增長、脫敏治療市場認可度提升,以及國產藥物的上市,我國舌下脫敏制劑市場需求持續攀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到2019年得到7億元左右,預計到2023年將突破20億元。
不過,專家表示:由于過敏性疾病治療周期長,且需要定期定量使用,過敏患者對于舌下脫敏制劑的治療方式依從性較差,目前舌下脫敏制劑在偏遠地區滲透率較低,為提升舌下脫敏制劑市場規模容量,相關企業需要擴大舌下脫敏制劑市場布局,增加舌下脫敏制劑市場滲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