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垃圾焚燒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前景分析
?
?垃圾焚燒即通過適當的熱分解、燃燒、熔融等反應,使垃圾經過高溫下的氧化進行減容,成為殘渣或者熔融固體物質的過程。垃圾焚燒是一種較古老的傳統的處理垃圾的方法,由于垃圾用焚燒法處理后,減量化效果顯著,節省用地,還可消滅各種病原體,將有毒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故垃圾焚燒法已成為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現代的垃圾焚燒爐皆配有良好的煙塵凈化裝置,減輕對大氣的污染。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鎮化的推進,城市生活垃圾量顯著增長。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系統發展滯后,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能進行有效的集中收集、清運和無害化處理,導致垃圾積累堆存規模巨大,部分城市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重。我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是衛生填埋和焚燒兩種。衛生填埋是我國目前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根據垃圾自然降解原理,采用嚴格的科學管理手段,使垃圾不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的綜合性方法,優點是技術成熟、投資成本低、對垃圾要求低;缺點是占用土地面積較大,且可能發生滲漏,造成二次污染。垃圾焚燒是指將垃圾置于850攝氏度以上高溫環境中,使垃圾中的活性成分經過氧化轉化成性質穩定的殘渣,釋放熱量并用于供熱及發電,優點是能量利用效率高、對環境造成影響小、占地面積小;缺點是初期投資大、技術要求較高。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垃圾焚燒市場供需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92?億噸,過去十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11%;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在過去十年內提高顯著,由05年的?52%提高至15年的?94%,過去十年的無害化處理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8.38%。但若考慮到市轄區農村部分,無害化處理率僅為?62.02%,且人均生活垃圾清運量已經達到1.12千克,處于較高水平,對垃圾處理有著持續旺盛需求。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種:衛生填埋、焚燒和其他,目前仍以衛生填埋為主。據住建部發布的《2018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18年生活垃圾衛生填埋663萬噸,占據了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60.8%;其次是生活垃圾焚燒處理331萬噸,占30.3%。垃圾焚燒處理相較于衛生填埋、堆肥等無害化處理方式具有處理效率高、減容效果好、資源可回收利用、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等優勢,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將成為垃圾處理行業的主流方式。在此背景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快速發展,帶動產業鏈投資。我國生活垃圾具有水分高、熱值低、成分復雜等特點,并且其中包括大量的腐敗性有機物及有害物質。焚燒爐作為垃圾焚燒處理系統最核心的設備,其設計需充分考慮垃圾停留時間、燃燒溫度、煙氣在爐內的停留時間及紊流等因素,從而達到完全燃燒、控制惡臭及二噁英類物質產生的目的。目前國內外應用較多、技術比較成熟的生活垃圾焚燒爐主要包括爐排爐型焚燒爐、流化床焚燒爐等。2019年,垃圾焚燒發電設備市場規模約為221億元。?伴隨經濟發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城鎮人均產生垃圾量也將隨之提升。若按照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城鎮人均1.2千克/天的垃圾產生量計算,中國的城鎮垃圾量將達到34000萬噸/年。若按未來城鎮化率達到80%、城鎮人均1.2千克/天的垃圾產生量計算,未來中國城鎮垃圾量將達到45000萬噸/年。就當前而言,我國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5%,絕對量持續增長。我國垃圾焚燒在無害化處置中的占比為31%,填埋仍是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垃圾焚燒行業仍有發展空間,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競爭格局趨于穩定。2020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對東部地區農村提出“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的目標,對中西部地區農村提出現“力爭實現90%左右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目標。展望2020年,我國將建設一批相對簡易的小型垃圾焚燒處理廠,該等焚燒處理廠多為鏈條爐、間歇式單室(固定床)焚燒爐,燃燒性能較差,焚燒過程難以達到“3T+E(停留時間、溫度、擾動+空氣過量率)”的要求。同時,小型焚燒處理廠一般采用簡單的煙氣處理系統,難以滿足日趨嚴格的環保排放要求。隨著我國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發展,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垃圾焚燒發電運營商紛紛投資建設了大量現代化的大型焚燒發電廠,顯著提高了單廠處理規模。
?隨著垃圾焚燒產業政策推進、行業規范趨嚴、龍頭企業在運營能力和項目經驗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凸顯,行業競爭格局清晰,龍頭集中趨勢不斷加強。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生活垃圾迅速增加,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與垃圾填埋相比,焚燒處理優勢明顯,未來生活垃圾的處置將以焚燒為主。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行業處于行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市場空間巨大。在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扶持下,垃圾焚燒行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