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危廢處理行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及投資環境研究預測
?
危險廢物是指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種或者幾種危險特性的固體或液體廢物。最新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將危廢由原來的49類362種調整為46大類479種,包括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和其他危險廢物等。
工業危廢是危廢的主要來源,主要包括廢堿、廢酸、石棉廢物、有色金屬冶煉廢物、無機氰化物廢物、礦物廢油等。從行業來源看,主要來自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采選業、造紙和紙制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等行業。相比于一般的工業固體廢物,工業危廢具有不易降解、毒害性、腐蝕性等特點,隨意放置或排放會對水體、大氣、土壤乃至人體的健康產生嚴重的危害,妥善處理工業危廢非常重要。
市場規模:監管趨嚴、環保督查常態化等政策執行的背景下,考慮到供給側改革帶來的支付能力增強,可以預計危廢處理的需求將進一步被釋放。根據危廢處理行業處置均價(4000元/噸)測算,2017年我國,中國危廢處理行業市場規模在1020.6億元左右,2018年危廢處理市場規模在1176億元左右。
2012-2018年中國危廢處理行業市場規模現狀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預測到2020年,我國危廢市場有望形成2000億元以上的規模。不僅于此,隨著環保經濟進一步發展,危險廢物鑒別的進一步系統化,這個數字還將進一步提高。目前危廢的處理方式主要有無害化和資源化兩種。統計了近幾年資源化、無害化占危廢總產量的占比,假設資源化、無害化率分別為?55%、30%,危廢處理價格由各省市發改委自行規定,根據對部分地區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價格的統計,考慮到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處理溢價,無害化、資源化的平均處理價格大約為2500元/噸、1000元/噸。
市場處理能力:根據環保部發布的數據,工業危廢產生量排名前十的?。ㄖ陛犑小⒆灾螀^)分別是山東、青海、新疆、湖南、江蘇、云南、浙江、廣東、內蒙古、四川,合計占比達74.5%。與行業市場規模不相匹配的是,我國危廢處理能力缺口巨大。2018年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危險廢物產生量為6936.9萬噸,較2016年增長29.73%。2012-2017年,危廢產量年復合增長率為15%,2018年中國危廢產量在8400萬噸左右。數據還顯示,申報危廢中,超過60%的危廢沒有得到妥善處置。即使剔除產廢企業自行處理的部分,仍存在千萬噸級處置缺口。
2012-2018年中國危險廢棄物排放量現狀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而造成這一狀況的,是因為危廢處理擁有相對較高的資質、技術和資金壁壘。從事危險廢物經營的企業需要向環保部門申領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并嚴格按照許可的經營方式、危廢類別、規模和有效期限進行經營。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危廢處理行業現狀分析及贏利性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總容量為300000噸的填埋處置設施通常需要約1億元的初步投資。此外設施建設較為繁瑣,項目從申請到投產運營一般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前述原因也導致國內獲得危廢處置資質的企業不超過2000家。
總體而言,雖然國內危廢處理經營單位數量增加,但我國危廢行業結構性不足的問題仍很突出。面對巨大市場,行業自身卻長期呈現“小散亂”特征,難有“巨頭”顯現。根據E20環境平臺的統計,2018年危廢處理企業總產能僅占全國總產能7.2%,仍有大量的危廢處理產能需要企業自行消化。就處理量而言,全國僅有不到1%的企業能夠處理25種以上的危廢,而接近90%的企業處理危廢類型少于5種。
而在高度審慎的監管政策下,擁有處理資質的企業,就變得奇貨可居。隨著危廢管理政策趨嚴,掌握焚燒設施和填埋場的企業將在未來的行業競爭中占據顯著優勢。其中資源化業務前期固定資產投入相對較少、對企業融資能力要求較低,尤為適合新晉跨界選手。對此,下一步還需加快構建危廢協同處置和綜合利用產業體系,提高危廢利用總體處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