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礦用車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態勢分析
?
礦用汽車是露天開采中的主力運輸設備,于非公路車輛;主要用于礦山。從主要特點來看,首先它的外形特別高大,屬于超廓型車輛;從載重能力來看,它載重質量大,動力強勁;另,因礦用汽車多用于礦山等復雜路段,就決定了該類車必須采用采用工程輪胎;最后,由于礦區多坡,車輛載質量又特別大,因此,礦用汽車的制動系統一般都較為先進。
我國礦用車行業的發展,與所有工業汽車的發展相似,均走過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新中國剛成立,我們國家在發展之初,選擇以中型載貨車、軍用車及改裝車為發展重點,使汽車產業結構從開始就出現了“缺重少輕”的問題。礦用自卸車等重型車輛,仍需從蘇聯和東歐國家大量進口。隨著60年代初中蘇關系的破裂,徹底阻斷了中國非公路礦用汽車以及其他礦山車輛的進口渠道。此時為了滿足生產需要,中國技術員工選擇對礦用車進行了簡單的改造以及仿制。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幾家主要的非公路礦用汽車生產廠家所生產的非公路礦用自卸車已形成了中國礦用車的品牌,如三一重工、宇通重工等優秀品牌。目前來看,中國企業已具備了批量生產能力,產品的技術水平和國外產品的差距也在迅速拉近,中國產品自主創新能力正在迅速提高。近年來,隨著我國周邊鄰國和非洲各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礦用卡車的需求量持續快速增長,同時國家對于礦用卡車的標準、法規也逐步完善,標準體系輪廓逐漸清晰,結構和內容也逐漸與國際接軌,體現出對安全、環保、人機工程等方面的嚴格要求,工程機械制造商紛紛進入礦用卡車的研制和開發,使得礦用卡車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由于采礦行業是一項很古老的行業,隨著科技和技術的進步,礦用車應運而生,大部分的礦用汽車都起源于國外,在國外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基礎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目前,國外主要的礦用車品牌有美國卡特彼勒(Caterpillar)、美國特雷克斯-優尼特瑞格(TEREX—UNITRIG)、日立-尤克力德(HITACHI-EUCLID)、日本小松(KOMATSU)、德國利勃海爾(Liebherr)等,五大廠家在25-600噸載重的礦用車市場中都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而主流產品裝載質量都在300噸以上。目前,五大廠商共占據了全球礦用車市場70%以上的份額。目前,全球較大規模的礦用車生產企業不多,大噸位礦用車市場競爭剛剛拉開序幕,企業間競爭升級。隨著競爭的加劇,眾多礦用車生產企業產品線不斷拓寬,越來越多的新興企業加入進來。未來幾年,礦用車技術不斷成熟,行業的進入壁壘逐漸增高,行業競爭格局將呈現集中化、穩定化的趨勢。目前而言,全球礦用車產品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正在逐漸往更大型,荷載更大的方向發展。全球礦用車市場的品牌集中較高,大多都是集中在卡特彼勒公司、特雷克斯公司、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白俄羅斯汽車制造聯合體、日立建機株式會社、利渤海爾集團中,這6家公司均已發展成為全球跨國公司,其生產的礦用汽車系列有剛性和鉸接式2種結構,裝載質量涵蓋25-363t,在世界范圍內都有各自的市場份額,其旗艦車型的裝載質量均在300t以上。受限于全球經濟增長滯緩和礦產資源需求持續低迷,煤炭、鐵礦、有色金屬、水泥等行業產能普遍過剩,而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礦企生產意愿不足,限產、減產現象普遍發生。整體上來看,我國礦用車市場規模呈一個波動變化的趨勢。同時與宏觀走勢存在著較強的關聯性。國家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7月,我國采礦業主營業務收入25693億元,同比增長7.6%;采礦業良好的走勢也給礦用車市場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礦用車市場運營格局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礦用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27億元,同比增長6.27%。同時,從產品的結構來說,2017年,我國礦用自卸車市場上主要是機械傳動式占主導地位,占比高達68.06%。雖然電動輪式礦用車市場占比相對較小,但是電動輪式礦用自卸車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其未來的市場占比將逐步提升。隨著中國經濟維持穩定的中高速增長,對礦產資源需求的逐步加大,中國礦用車市場也在經歷波動之后實現反彈。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智能制造2025》的提出,為礦用車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我國提倡新能源汽車背景下,礦用車也將向混合動力與電動化方向靠攏,同時隨著AI技術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無人化、智能化在礦用車上也將得到更多體現。中國礦用車企業要把握發展機遇,積極吸收利用新技術,爭取在智能化和電動化方面實現彎道超車。
當前全球礦用車市場有望走出頹勢,國際巨頭競爭加劇;國內市場出現反彈,中國礦用車企業擁有良好的發展機遇。整體來看中國礦用車企業想真正做大做強,走出國門進行全球布局,仍舊有一段不短的路程要走。中國礦用車企業擔負著設計制造我國擁有自主產權的大型礦用設備的責任,在核心技術被歐美國家掌控的現在,其發展依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