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可燃冰市場盈利能力分析預測及發展策略規劃指導
?
可燃冰存在于大陸凍土層和海洋深水中。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結晶物。因外觀像冰且遇火可燃燒,所以被稱作“可燃冰”。它也叫“固體瓦斯”和“氣冰”。可燃冰又稱為天然氣水合物,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籠狀結構的冰狀結晶化合物。在溫度升高或壓強降低情況下,甲烷氣則會逸出。
可燃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具有低污染、低殘渣的特點,而且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根據測算,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早在2017年5月18日,我國就正式宣布首次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成為第一個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穩定產氣的國家。
產業發展現狀:隨著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開采,傳統資源正在面臨枯竭。那么尋找替代能源迫在眉睫。風能、水能、太陽能都在被逐步的開發,而這些能源還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科學家在偶然之間終于找到了能夠代替傳統資源的新能源--“可燃冰”。
因為“可燃冰”百分之九十是甲烷,百分之十是水。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要厲害,一旦甲烷發生泄漏,將會造成全球大面積變暖,大量的甲烷進入到空氣中,會稀釋掉氧氣的含量,那么依靠氧氣生存的生物就會首先遭遇滅頂之災。泄漏的甲烷萬一發生爆炸,其威力也是相當恐怖的。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前蘇聯發現“可燃冰”之后,前蘇聯、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就計劃開采可燃冰。但是開采的難度的特別大,而且還不能有失誤。直到2013年,日本才成為首個成功掌握“可燃冰”開采的國家。
產業前景:由于可燃冰非常的環保,燃燒后沒有殘渣,在充分燃燒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但是科學家也說了,現在各國的技術還不能夠大范圍開采可燃冰,如果在開采的過程中發生一點意外,將會給全球的生命帶來災難。
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可燃冰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預測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可燃冰”儲量相當于21萬億噸油當量。中國海域“可燃冰”資源量約800億噸油當量。預計我國在2030年左右有望實現“可燃冰”的商業化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