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皮革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分析展望
?
皮革是經脫毛和鞣制等物理、化學加工所得到的已經變性不易腐爛的動物皮。革是由天然蛋白質纖維在三維空間緊密編織構成的,其表面有一種特殊的粒面層,具有自然的粒紋和光澤,手感舒適。皮革上游行業為畜牧業養殖業,將上游的原皮或半成品皮革加工成成品皮革;皮革產品主要用于制造皮鞋、箱包、皮服、家具等。天然皮革由于具有外觀高雅、質地柔軟、透氣、耐磨、強度高、穿著舒適的特性,這些得天獨厚的優越性使得天然皮革廣泛應用于皮鞋鞋面、服裝、包袋、家具及汽車裝飾等消費品中;特別是在天然皮革上面有天然的粒紋,這種獨特性是人造皮業及其他材料所無法比擬的。
現代制革行業于十九世紀中葉開始迅速發展,產業中心長期位于工業化程度、社會經濟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由不發達國家向其提供大批量原料皮。 進入二十一世紀,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制革行業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形成了全球分工協作、差異化競爭的嶄新格局。以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制革工業,因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而逐年萎縮,皮革生產、皮革貿易形勢日顯嚴峻。亞洲地區充分利用豐富的原料皮資源、廉價的勞動成本,以廣闊的皮革消費市場為后盾,取得了長足發展,是世界重要的原料皮和成品革生產基地。尤其東亞、東南亞地區制革工業迅速崛起,以中國、越南、印度、泰國等為代表,制革工業突飛猛進,進一步搶占了國際市場,?且越發注重提高產品附加值,發展皮革產品深加工。以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為代表的美洲皮革生產國家,憑借原料皮資源優勢、較先進的制革技術,由原料皮供應逐漸向皮革生產的角色轉變,與亞洲皮革生產國家形成競爭。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世界制革工業中心進一步向我國轉移,制革工業作為我國具有國際競爭的輕工業支柱行業,科技含量高的循環經濟產業,承擔著繁榮市場、增加出口、擴大就業、服務“三農”的重要任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已成為全球制革大國,也已成為世界皮革貿易最活躍、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之一。制革行業系輕工業中的重要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承擔著繁榮市場、增加出口、擴大就業、服務“三農”的重要任務,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支持制革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國家、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產業政策。2011年4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方網站宣布,國家修訂并發布了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即《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該目錄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實行,后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對有關條目進行了修訂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該套政策出臺,對于改變目前國內皮革的供應格局具有指導作用,鼓勵清潔生產、循環生產和高檔皮革用功能性化工產品開發、生產與應用等,主要限制、淘汰小規模制革生產線。綜合來看,皮革過去多用于皮鞋、家私等傳統領域,近年來,鞋面革、家私革市場已趨于平穩成熟,隨著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人們對于汽車內飾質量與檔次要求逐漸提升,真皮座椅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喜愛,需求呈直線上升趨勢,未來汽車革將成為拉動行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增長點。 隨著畜牧業不斷發展,現代制革工藝逐漸成熟,居民消費水平與消費檔次不斷提升,促使皮革使用領域逐漸擴大,帶動皮革需求量逐年增長,全球輕革產量近年來呈現上升態勢,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皮革市場專項調查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輕革產量達到156.3億平方英尺。從世界生產狀況來看,世界的皮革加工與銷售中心已從歐洲轉移到了亞洲:以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和葡萄牙為代表的歐洲地區皮革產量、原料皮產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別為27%、18%,北美和中美地區皮革產量、原料皮產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別為10%、17%;南美洲地區皮革產量、原料皮產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別為8%、13%;亞洲地區皮革產量、原料皮產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別為53%、40%。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需求的多樣化,未來幾年皮革將會繼續大量應用在皮鞋、服裝等方面,住房和汽車市場的興起也將進一步拉動對汽車坐墊革和家具革的需求,預計未來全球皮革產量將保持5%以上的增長,到2020年全球皮革產量或達190億平方英尺。另外,從產品趨勢看,當今全球消費者對于時尚設計、品種檔次、質量、時尚、品質品牌要求越來越高,全球制革行業歷久彌新不斷進步,品種、花色、樣式更加豐富多樣,工藝技術更加先進完善,生產設備更加自動精密,整體向多樣化、個性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各類功能性皮革化學品的應用,可使皮革成品達到理化性能指標以及柔軟、豐滿、艷麗、手感舒適自然等品質風格,并按需求使之具有一定的防水、防污、耐光、耐水洗等特性。皮革化工業不斷向環保化、精細化、功能化發展,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未來皮革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