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及中國多肽藥物市場調研監測分析及市場未來潛力研究預測
?
多肽藥物是指通過化學合成、?基因重組或動植物中提取的具有特定治療作用的多肽,是多肽在醫藥領域的具體應用。多肽的生物活性廣泛而重要,能夠廣泛作用于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肌肉骨骼系統等,因此,雖然多肽作為藥物的開發史較短,但發展卻十分迅速,目前已成為市場開發的熱點。
產品分類:從制備方法上來講,多肽類藥物的制備目前主要有化學合成、基因重組和從動植物中提取三種方法。由于多肽類物質在生物體內含量甚微,提取時純度也不夠,限制了從動植物中提取多肽類藥物的臨床應用。化學合成中固相法合成技術的產生,極大推動了多肽類藥物的發展。基因重組是指由于不同?DNA?鏈的斷裂和連接而產生?DNA?片段的交換和重新組合,從而形成新?DNA?序列的過程;基因重組在多肽類藥物中主要用于長肽的制備。依據多肽類藥物的作用和分泌部位,可以分為加壓素及其衍生物、催產素及其衍生物、促皮質素及其衍生物、下丘腦-垂體肽激素、消化道激素、其他激素和活性肽等。
行業現狀:根據研究資料,中國多肽藥物開發并不晚,眾所周知,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胰島素就是在我國合成的。然而,合成多肽的后續投入不夠,我國早期自主研發的多肽藥物,大多數是從天然生物中提取的多肽,多肽市場主要由國外龍頭藥企把控。我國多肽研制存在的問題是藥企的多肽生產技術落后、規模小、研發能力不足、仿制力不足、創新能力弱等,例如胸腺五肽就有幾十家在重復生產。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各項多肽合成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及設備和原輔材料的充足供應,國內醫藥企業開始具備大規模生產合成多肽藥物的能力,對多肽藥物的研發已由跟蹤研究與創仿相結合的開發階段,開始步入自主創新時期。目前在國內上市的化學合成多肽藥物共有26個品種,其中17種已實現國產化;我國自主研發且僅在國內上市的多肽藥物有20多個品種,但絕大多數是從動植物中提取的多肽及與其他成分的混合物。與國際市場相比,國內多肽藥物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在國家“863”高科技發展計劃和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的扶持下,國內很多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了對多肽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力度。
市場現狀:近年來,全球多肽藥物市場整體處于發展上升期,多肽藥物也成為國內外新藥研發的重要方向。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多肽藥物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全球多肽合成藥物相關數量為1153種,2018年上市的多肽藥物為198種,其中抗腫瘤領域最多,其次是生殖泌尿系統和性激素、心血管系統用藥和抗感染藥等。
2018年全球不同類型多肽藥物市場規模比重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相比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多肽藥物領域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產品結構也有差異,其中免疫增強類產品居多,而針對腫瘤、糖尿病、罕見病等的產品占比較小,市場還未成熟,也遠未飽和。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多肽藥物市場規模達到630.5億元。2018年中國多肽藥物市場規模756.6億元。
2013-2018年中國多肽藥物市場規模現狀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產業前景: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加劇,存在大量的腫瘤及慢性病患者。中國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國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數將增至11000萬人和4000萬人,預計未來多肽藥物需求將不斷擴大,多肽藥物仍有大幅增長空間。
雖然多肽藥物研發取得很大進展,但是多肽藥物還面臨著各種挑戰。多肽藥物研發的投資大,風險高,而且,合成技術、生產工藝和產品純度等方面的問題導致產品質量達不到要求,或者成本過高等因素,這些都限制著多肽藥物的發展。
此外,隨著現代技術和設備的迅速發展使得多肽生產成本大幅度的下降,多肽藥物已進入黃金發展階段。將來多肽化學、重組蛋白生產、酶法合成、生物有機化學等多學科多領域可能有更多的交叉和融合,利用各自方面的優勢來分工合作以提高效率和促進大規模化生產。長效多肽或者緩釋系統能使更少量的多肽藥物在更長時間內在人體內維持或者提高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