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火鍋行業市場運營態勢監測及未來發展戰略研究
?
火鍋一般是指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各類食物的烹調方式,同時亦可指這種烹調方式所用的鍋具。其特色為邊煮邊吃,或是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類似的料理,但主要在東亞地方特別盛行?;疱伂F吃現燙,辣咸鮮,油而不膩,解郁除濕,適于山川之氣候,今發展為鴛鴦鍋,麻辣、清淡各別,各取所需,根據個人的喜歡加不同的湯料、食物,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火鍋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研發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餐飲行業收入突破4萬億大關,達到42716億元,同比增長7.75%。2019年1-11月,全國餐飲收入41896億元,同比增長9.4%。預計2019全年市場規模將達4.7萬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將突破6萬億元。
2014-2022年中國餐飲行業收入規模現狀及預測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2019年中國餐飲行業細分類別市場收入比重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火鍋作為最被大眾歡迎的菜品,具備易標準化、高自由度、成癮性和社交功能,解決了餐飲行業長久以來的痛點,是餐飲中的好賽道。目前火鍋行業CR5?5.5%,火鍋餐廳享受著市場增長紅利,集中度提升空間顯著。
2013-2022年中國中式餐飲市場規模現狀及前景預測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火鍋業實現收入8757億元,較2014年增長超52%,占全國餐飲業收入(42716億元)的20.5%,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細分品類。預計未來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2019年達到9600億元左右,2020年突破萬億。
2017-2020年中國火鍋業收入現狀及預測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行業發展特點:火鍋餐飲相比其他中式餐飲擁有更大增長潛力。2013年中國火鍋餐廳40.6萬家,2017年達到60.1萬家。預期中國火鍋餐廳數量將在2022年增至89.6萬家。
火鍋行業集中度較低,中國火鍋市場的CR5僅為5.5%;主要火鍋企業包括海底撈,劉一手,呷哺呷哺,朝天門,德莊等,其中海底撈火鍋市場份額最大,占比2.2%。
2019年,利用“新奇特”成功爆火的火鍋案例不在少數,比如憑借熱情洋溢的舞蹈在抖音爆火的張輝映,還有敲門火鍋,用一塊木板將兩個陌生人分隔開來,只需輕輕敲響,門板就會自動落下,能讓食客體驗一場充滿驚喜的美麗邂逅。這些成功的案例都在有力地證明,縱使市場競爭再激烈,“新奇特”的事物也總能賺夠眼球,所以,2020年已來,火鍋店還得繼續創造新意,才能獲得生存發展權。
2020已經到來,過對以往火鍋開店運營和發展進行分析和總結后發現,過去大多數火鍋店的運營都十分“膚淺”,即只注重一些看得見的、外在的東西,比如不斷改良店面的裝修,邀請明星到店打卡,制造話題,或者是打造浮夸、引人入勝的新菜,這些方式的確能對火鍋店的發展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這是一個追求深度的市場,那些外在的東西的確能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卻不能留下深遠的印象,2020年要想發揮自身優勢,還得從文化入手。
即火鍋店應該將火鍋文化融入其中,深挖品牌背后的文化價值,將美味與文化融為一體,在對外輸出美味的同時,也不忘輸出自己的品牌文化,一個有文化的火鍋品牌,就像一個有內涵人一樣,你跟他相處得越久越會發現這種相處很愜意自在,你會逐漸被他散發出的魅力所吸引,從而在心底認可他。所以,在打造品牌時,不要停留在表面,而應該追求品牌的深度,做一個有涵養的品牌。
產業前景:
(1)火鍋健康化:麻辣火鍋是中式餐飲成長最快的第一品類,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群體開始從“吃調料”轉向“吃原料”,從“吃味道”轉向“吃健康”,在火鍋健康化這個大趨勢中,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逐漸從“重油重鹽重麻重辣”轉向“少油少鹽少麻少辣”。
可見,與麻辣火鍋對立的清湯火鍋,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品類發展趨勢,將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市場。
(2)火鍋快餐化:火鍋作為標準化程度最高的餐飲品類,而火鍋快餐化,堪稱是標準中的標準。
在快餐火鍋市場中,呷哺呷哺作為中國快餐火鍋的開創者,以其“快”的特性,經過20年的聚焦發展,終于成為快餐火鍋品類的第一品牌。
如今,一人食的快餐火鍋市場已達到600億元,雖比多人食的慢餐火鍋市場仍有很大的差距,但這個數字在裂變式增長,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3)火鍋零售化:零售是火鍋行業一個重要的分化趨勢,從售賣火鍋底料、火鍋周邊產品到火鍋外賣,火鍋行業一直在探索和推動這個品類的分化。
海底撈、德莊、大龍燚等火鍋連鎖頭部品牌紛紛降維意圖封殺方便火鍋品類,但方便火鍋仍處于品類野蠻生長階段,對初創品牌而言,先立后破,搶占最有價值品類,才能在未來的品類洗牌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