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水環境治理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
水環境服務的領域目前主要包括城市水環境服務、工業水環境服務、生態修復、土壤修復等。城市水環境服務主要包括供水、生活污水處理、再生水等方面;工業水環境服務主要包括給水、脫鹽水、循環水、污水、回用水、零排放等方面。?水資源作為有限的、不可或缺的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中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健康。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大,市場容量迅速擴大,帶動了我國水環境服務業的高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支健全的水環境服務產業隊伍。同時,為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政策不斷?推出,逐步與國際接軌,行業呈現了較高的市場化程度。水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對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水環境服務企業服務能力和服務范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環境服務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長期以來,污水治理都是水環境治理的重要話題。近年來,隨著國家環保理念的加強,我國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但相較于龐大的污水處理需求仍稍顯不足。尤其是鄉鎮污水處理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未來可提升空間巨大。數據顯示,我國廢水排放總量呈持續上升趨勢,目前已超過700億噸/年。廢水中包含大量污染物,給水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緊缺,水環境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斷提升。中國面臨嚴重的水污染問題,污水治理也一直是水環境治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來看,一方面,污水處理廠數量逐年遞增。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前景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城市污水處理廠增加至2209座,同比增長了8.3%,增速明顯提高。預計2018年污水處理廠已增加至了2300余座。另一方面,近3年來,城市排水管道長度加速增長。2017年,全國城市排水管道增加至63萬公里,同比增速提高至9.3%,2018年排水管道長度已經突破了70萬公里。?生態修復和土壤修復是一個嶄新的產業,包括土壤修復、重金屬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等細分市場。生態修復和土壤修復項目投資規模大,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國家和環保部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積極推進生態修復和土壤修復產業的發展,目前該市場正逐步啟動,市場前景良好。?《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首次對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出總體部署,涉及總投資?346.6?億元。《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勢頭,力爭到?2020?年,使全國土壤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水處理是“十三五”的重點之一,多項政策提出明確目標和規劃,涉及減排目標、建設目標、法律保障等,可執行性強。COD、氨氮:要求到2020年,較2015年減排10%。黑臭水體: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污水處理:到2020年底,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新增污水處理設施規模5022萬立方米/日,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設施規模4220萬立方米/日,并加大管網建設力度,新增污水管網12.59萬公里,老舊污水管網改造2.77萬公里,合流制管網改造2.88萬公里。農村污水:明確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任務,“十三五”全國新增完成13萬個建制村的環境綜合治理。近年來,政府對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日益重視,財政支出不斷增加。同時,隨著國家環保政策法規的不斷推出,推動了工業企業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進一步促進工業企業污染深度治理。而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加快,以及大量村鎮和縣城污水處理需求的提升,未來將對全國污水處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據住建部數據,2017年,鄉鎮的污水處理率僅為17.19%,遠低于城市和縣城90%以上的污水處理率。此外,根據2018年1月1日實施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指出:國家推進農村污水集中處理、支持農村污水的建設,地方各級政府應統籌規劃建設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可以預計未來農村污水處理將是水治理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農村污水市場有望逐步釋放,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水污染治理項目投資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水處理需求,這些因素導致城市水務市場化開放迅速推進,對于水污染治理企業來說,這些都將會是入局的大好機會。值得一提的是,水污染治理企業想要參與到農村污水處理業務中,很大程度上會因為資金的問題而受到制約。因為水污染治理項目的投資規模比較大,因此,需要借助PPP等模式,來形成產業鏈的全面覆蓋,也能幫助參與企業進行業務延伸。這一模式,將會成為未來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