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水淡化行業現狀及競爭格局展望
?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等穩定供水。受海水淡化最大的傳統環保板塊是污水處理、水處理設備、膜處理設備及反滲透技術應用。而在生態效益層面,海水淡化可提升水資源利用的成功率、為水生態環境質量提供開源節流、低碳循環等應用,預計海水淡化可帶來令業界可期的降本價值。
缺水,正在成為中國多地必須正視的現實。公開資料顯示,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水情。水利部資料顯示,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有四百多個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開源節流,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一貫思路。但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到2030年,考慮南水北調因素,沿海地區年缺水量仍將達到214億立方米。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分為熱法和膜法。據相關媒體近日報道,迄今,我國已經掌握低溫多效蒸餾和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初步具備系統集成和工程成套能力,自主技術在國內建成日產萬噸級以上示范工程,開展了10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的示范應用,多套海水淡化裝置出口海外,技術水平與國際接軌。如今,海水淡化水主要滿足沿海電力、化工、石化、鋼鐵等企業的鍋爐、生產工藝用水。世界上有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個科研機構在進行著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數百種不同結構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設施在工作,在實踐中被認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類是蒸餾法,包括多級閃蒸法(MSF)、壓氣蒸餾法(VC)、多效蒸餾法(MED)等;第二類是膜法,包括反滲透法(RO)、電滲析法(ED)等;第三類是其他方法,如冷凍結冰法、溶劑萃取法、露點蒸發淡化技術等。全球海水淡化技術中反滲透占總產能的65%,多級閃蒸占21%,電去離子占7%,電滲析占3%,納濾占2%,其他占2%。石化、電力、有色、造紙、紡織、鋼鐵、煤炭等八大行業是水資源消耗大戶。2016年,我國工業用水量達到了1308.0億立方米,占我國用水總量的比重為21.6%。估算2017年我國工業用水量為1300.5億立方米,未來數年工業用水量下降幅度較小。截至?2015?年底,我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個,海水淡化產能為?100.88?萬噸/日,過去?4?年的復合增長率為?9.21%。?受制于成本因素,我國海水淡化的實際應用發展速度還是較慢。根據國家海洋局的數據,2012?年我國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5?個,海水淡化產能為?77.44萬噸/日。截至?2015?年底,新增海水淡化工程?26?個,新增產能?23.44?萬噸/日,平均每年新增產能為?5.86?萬噸/日。從新建工程規模上來看,產能規模?91%的增長來自于萬噸以上級別的新建工程,剩下?8%來自千噸以上萬噸以下級別的新建工程,只有不到?1%來自于千噸以下的新建工程。從新建工程數量上來看,千噸以下級別的新建工程數量為?14,萬噸以上級別的新建工程數量為?7,千噸以上萬噸以下級別的新建工程為?5。因此從?2012?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新建產能的主要增長來自于萬噸以上級別的大型工程新建。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海水淡化市場運營格局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海水利用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增加值超過14.85億元,比上年增長接近7.4%。具體來看,全國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7個,產水規模達到120萬噸/日。主要采用反滲透和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技術,產水成本維持在6.4-7.5元/噸,估算2017年我國海水淡化產水規模達到127.2萬噸/日。2017年12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海洋局聯合印發了《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實施方案》,根據方案設計,未來將在遼寧、山東、青島、浙江、福建、海南等沿海省市,力爭通過3-5年重點推進100個左右海島的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及升級改造,初步規劃總規模達到60萬噸/日左右。近年來,我國的海水淡化能力不斷提升,海水直流冷卻、海水循環冷卻、大生活用海水技術得到不斷應用,年利用海水作為冷卻水量近千億噸,海水循環冷卻最大單機循環量已達每小時10萬噸。依靠科技的有力支撐,通過海水淡化有效提高我國沿海地區水資源保障能力,已成為我國沿海地區的重要選擇。根據發改委、海洋局聯合印發的《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20萬噸/日以上。預計“十三五”中后期,國內海水淡化將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到2023年海水淡化產水規模將達到285萬噸/日,產業發展將再上新臺階。其中,整體產業鏈保持中速平穩增長,海水淡化項目有望實現高速快速增長,膜設備、反滲透設備等水處理設備利用形式完成初步規模化示范,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將再上新臺階。《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20萬噸/日以上,從財政、電力交易、金融支持等方面推進產業發展。?截至?2015?年底,我國海水淡化規模為?100.88?萬噸/日,離規劃目標還有?120?萬噸/日的差距,未來五年需要新增一個目前的海水淡化市場體量,打開行業增長空間。同時還鼓勵沿海地方政府對海水淡化生產運營企業給予適當補貼、引導金融資本設立海水淡化產業投資基金、落實和完善有關海水淡化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海水淡化制水參與電力用戶直接交易等電力市場化交易,全力支持海水淡化市場的發展。預計各沿海地方政府將出臺相關政策細則,海水淡化應用市場釋放加速。
隨著以清潔低碳為特征的新一輪“節流開源”蓬勃興起,海水淡化將成為今后我國水資源利用的主要形式。受政策環境改善、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海水淡化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我國海水淡化設備投資規模也不斷增長。海水淡化將成為嚴重缺水海島地區主要供水方式之一,海島水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海水淡化水基本滿足海島不斷提升的生活、生產用水需求,有力保障海島經濟、社會、國防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