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血液制品及細分產品市場運行戰略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
?
血液制品是指各種人血漿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胎盤血白蛋白、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組織胺人免疫球蛋白、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狂犬病、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復合物、人纖維蛋白原、抗人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的原料是血漿。人血漿中有92%-93%是水,僅有7%-8%是蛋白質,血液制品就是從這部分蛋白質分離提純制成的。
血液制品采用生物學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制備的生物活性制劑。血液制品是將血液中不同的蛋白組分分離后制備成的各種產品,針對不同病癥的患者使用。按照功能和結構的不同,血液制品可分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類。其中,白蛋白是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也是目前國內用量最大的血制品,廣泛用于腫瘤、肝病、糖尿病等患者的治療。
市場規模: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血液制品市場運營格局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8年血液制品(不包含重組)市場規模約為290億元,較上年增長5.84%。
2012-2018年中國血液制品行業市場規模現狀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2012-2018年中國單采血漿站整體呈增長態勢,2018年則達到253個。整體來說,中國血液制品行業的基礎建設在逐步加強。
2012-2018年中國血漿站數量現狀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從血制品細分產品的批簽發量情況來看,目前,中國國內人血白蛋白批簽發數量占比最高,并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2018年市場占比達到63.44%;排在第二的則是免疫球蛋白簽發量,占比為30%-45%之間;而凝血因子需求量較小,市場所占份額也最小,2018年僅為4.45%。
2015-2018年中國血液制品產品結構分析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人血白蛋白 | 52.7% | 61.6% | 60.35% | 63.44% |
免疫球蛋白 | 44.37% | 34.04% | 34.46 | 32.11% |
凝血因子 | 2.93% | 4.36% | 5.18% | 4.45%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從簽發數量看,2012-2018年,中國人血白蛋白(折算10g/瓶)批簽發數量持續上升,復合增長率達16.42%,2017年達到4209.71萬瓶;2018年批簽發量為4519.75萬瓶,同比上升7.36%。
2012-2018年中國人血白蛋白(這算10g/瓶)批簽發量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但從疫苗來源,簽發結構看,人血白蛋白進口量呈增長趨勢,國產比重從2012年的52.37%下降至2018年的44.04%。故可知在人血白蛋白這一領域,國外企業較國內企業具有較大競爭優勢。
從簽發數量上看,2014年中國免疫球蛋白批簽發數量持續增長至2831.29萬瓶,為近年來最高值;2018年中國免疫球蛋白批簽發量為2287.4萬瓶,同比下滑4.85%。整體看,免疫球蛋白市場簽發數量并不及人血白蛋白市場穩定,呈現出一定的波動變化。
2012-2018年中國免疫球蛋白批簽發量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之所以占據中國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市場份額,與中國人口老齡化、疾病譜的變化以及臨床認知度提升有著一定的關聯。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2018年中國靜注人免疫球蛋白(2.5g)銷售額14.86億元,同比增長5.5%。
2015-2018年,中國凝血因子批簽發數量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2018年中國凝血因子批簽發量達到317.19萬瓶,其中凝血因子簽發數量最多,為153.27萬瓶。
凝血因子類產品是治療和預防血友病出血的主要藥物,市場前景廣闊,有望成長為像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一樣的大品種。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2018年中國人凝血因子Ⅷ(200IU)銷售額1.58億元,同比增長12.53%。
企業競爭:2018年,天壇生物的血液制品營收為四家血制品企業中的第一,2018年全年實現血制品營收29.29億元,毛利率達47.14%;排在第二的是華蘭生物,其血制品營收也超過20億元,達到24.08億元,毛利率為58.84%;第三為上海萊士,2018年全年血制品營收18.04億元,毛利率高達66.74%。
其次在單采漿站數量上,據統計,2018年,天壇生物共有漿站最多,為57家(含分站),其中在營49家,覆蓋13個省(自治區);其次是上海萊士漿站達41家,采漿范圍涵蓋11個省(自治區);華蘭生物自貴州關停5家漿站后,目前有25家單采漿站,其中廣西4家、貴州1家、重慶15家(含6家單采血漿站分站)、河南5家。另外,血制品企業擁有牌照才有獲批建設單采血漿站的可能。
在采漿量上,得益于天壇生物的單采漿站數量最多,其采漿量也處于行業的領先地位。2018年,天壇生物采漿量達到1568噸,高于行業平均增速;排在第二的是上海萊士,采漿量為1180噸;而華蘭生物受下游渠道和庫存影響,采漿量無明顯增長,與2017年大致相同。
產業發展前景:
1、加大市場投入,加強臨床醫學推廣:由于近期國家相繼出臺'藥占比''兩票制'等系列政策,加上進口血液制品數量逐年增加和國內原料血漿采集量年均兩位數的增長,市場供需矛盾正在發生改變。為了中國血液制品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應積極整合國內血液制品生產廠家、科研院所、臨床醫院及檢驗機構等優勢資源,以學術宣傳和醫學推廣等模式,進一步教育、引導和培育血液制品市場,指導臨床科室合理用藥,挖掘血液制品臨床適應證,千方百計將中國血液制品市場蛋糕做大,推動中國血液制品行業做大做強。
2、建立行業監管長效機制,提升管理水平:針對國內目前血液制品行業法規滯后,單采血漿站標準嚴重缺失、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無法保障全過程有效監控等問題。應盡快建立和完善相關法規標準,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和生物識別等智能化手段,建立全國單采血漿站與獻血漿者信息化聯網和不合格獻血漿者數據庫等,落實行業的有效監管,促進中國血液制品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3、整合資源,推動行業并購提速:由于血漿來源受限,因此漿站數量多、采漿量大、血漿綜合利用率高的企業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規模經濟效益明顯。目前中國血液制品行業集中度仍明顯偏低,國內大型血液制品企業年投漿量一般為300~500噸,與國外血液制品巨頭體量差距較大,企業間的兼并整合仍有很大空間。隨著國家引導性政策不斷出臺以及行業自身的發展,近年來,中國血液制品企業之間的并購行為逐漸增多,行業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
4、提高血漿綜合利用率,開發新產品: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寶貴的血漿資源,各生產廠家應升級生產設備,提高生產工藝技術水平。積極采用新的蛋白分離純化技術和方法,以提高產品的收率和純度,推進原有產品和生產技術的升級換代,同時積極開展血漿蛋白的綜合利用,大力研究開發新產品,并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產品結構。另外鼓勵和引導基因工程技術在血液制品生產中的應用,有重點地開展重組血漿蛋白的研制工作。
5、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創造條件和機會參加國際交流,有目標地進行技術引進。要建立信息網和數據庫,對國際國內血液制品生產能力、水平、發展方向和路線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資料、數據和信息的收集體系。投入資金和制定有利發展的政策,促進新技術的引進、使用和升級。對一些凝血因子類制品和微量蛋白成分的提取和純化,選擇合適的層析方法將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