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村污水處理行業市場需求及發展潛力分析
?
農村污水處理行業中游主要以污水廠建設為主,由于農村居民點較為分散、建設大型污水處理能力需要敷設較長的管網、投資巨大、經濟性較差等,與建制鎮相比,鄉污水處理廠數量明顯要少很多。污泥最終處置向無害化、資源化方向邁進。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在最終處置上,可以根據污泥的分類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可以用化處置。比如,純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無害化處理后,可用做農肥;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混合污水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也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后可制作用于園林、綠化、鮮花的肥料;純工業廢水在進行無機化過程和有毒害氣體的處理后,污泥可作為建筑材料的原料。
農村污水處理產業鏈的上游是污水處理設備,中游是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廠)及污水處理工程或設施設備投入運營之后的運營、管理、監督、維護等以及其他管理性質工作,下游是需要進行生活污水處理及生產污水處理的農戶。污水處理設備按處理污水的來源可分為工業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前者適用范圍適宜住宅小區、辦公樓、商場、學校、部隊、工廠等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后者主要滿足一般生活污水的處理需求。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由新華社受權發布。在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方面,《意見》明確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階段性明顯改善。同時,《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中,農村污水治理問題再次被重點提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也明確指出要整治農村污水。與建制鎮相比,鄉污水處理廠數量明顯較少,據住建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建成鄉污水處理廠874個,處理能力僅有49萬立方米/日,約為建制鎮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的2.86%。一方面建制鎮人口更為集中,污水產生量更大,對污水處理廠需求較高;另一方面,支付能力上,建制鎮要強于鄉。農村生活污水的無序排放,未經處理、利用的糞便和各種污水嚴重污染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成為農村環境的重要污染源,這種情況造成了農村河道水體變黑變臭、魚蝦絕跡、蚊蠅滋生的現象,污水中病菌蟲卵引起的疾病傳播,使群眾的身體健康受到極大威脅,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經迫在眉睫。目前我國建制鎮和鄉級行政區域污水處理廠個數分別有3409個、441個,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分別為1423萬立方米/日,26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率分別為53%、11%,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分別為42%、6%。可見,農村污水治理市場則存在著巨大的短板,未來可提升空間巨大。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指引下,農村污水治理成為我國新一輪污水治理領域的市場主角之一。若想真正借藍海之勢實現跨越式發展,企業需理清目前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從治理效果出發。作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一環,農村污水治理是水污染治理領域的主戰場。盡管與城市污水處理率相比,農村污水處理率尚且“微不足道”,但其以快速增長之態勢宣告,農村污水處理將成為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重點之一。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總體發展迅速,取得顯著進步,而且我國水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治理已經進入全面推進和綜合整治的新階段,新時期我國大規模水污染防治工程的投入,將進一步促進污水處理設備的發展。農村污水處理行業下游是需求主體,目前我國有250萬個自然村、6.7億農村人口,污水處理率不到10%,潛在需求巨大。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農村污水處理市場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農村污水處理行業大約形成了614億元產值,隨著市場需求釋放,到2024年,這一數字可達1400億元。我國農村供水安全堪憂、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污水處理覆蓋率遠低于城鎮。而農村在我國的二元城鄉經濟結構中占有重要戰略地位,未來在農村飲水安全、污水處理等領域,國家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將有較大提高,農村污水處理市場有望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政府的支持,更多具有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管理能力強的大企業進入農村污水市場,它們也希望從末端治理,向規模治理、綜合解決方案,以及水生態系統修復等綜合性環保服務延伸。在村以上的更多區域實施區域打包,可以更好地實現規模效益,也有利于企業統一組織專業人才進行運維管理等。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采取管網一體,包括做統一招標,統一以縣域打包的形式來進行污水治理,農村污水市場的標準化、規模化也日益發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