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規模情況分析及發展趨勢
?
可穿戴設備是指能直接穿在人身上或能被整合進衣服、配件并記錄人體數據的移動智能設備。除了谷歌眼鏡、藍牙耳機、手表計算器這些我們熟悉的設備外,還有些新奇的東西,比如發亮的裙子、會自動拍照的掛飾攝像頭、鍵盤褲子、傳感器智能服、太陽能充電背包等。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各行業向智慧化方向發展,可穿戴設備就是智慧化的產物。目前的可穿戴設備以手環手表類、頭戴設備類和追蹤器類產品為主。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件設備,更是通過軟件支持以及數據交互、云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可穿戴產品形態各異,主要包括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意念控制、健康穿戴、體感控制、物品追蹤等。其中,醫療衛生、信息娛樂、運動健康是熱點;產品功能方面,互聯(NFC、Wifi、藍牙、無線)、人機接口(語音、體感)、傳感(骨傳感、人臉識別、地理定位、各類傳感器)是該類產品必不可少的功能。作為互聯網和物聯網深度融合的重要體現,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形式多樣。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便攜、智能的可穿戴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加。谷歌的智能眼鏡,蘋果的智能手表AppleWatch、AirPods以及小米智能手環等產品的推出,共同推動了可穿戴設備產業生態的建立與終端市場消費習慣的形成。近年來,伴隨著藍牙5.0為代表的無線技術的快速發展、WTS耳機的智能降噪技術的進步、低功耗技術不斷突破等,可穿戴設備的下游需求將持續增強。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產品發展歷程分為雛形階段和蓬勃發展階段。從產品分布來看,智能眼鏡相關產品(包括光感眼鏡、AR/VR眼鏡、運動眼鏡等)獲得的投融資筆數最高,占比為14%;其次為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包括智能定位、移動支付、體感游戲、生物數據監測等),占比為11%;其他產品也占據了較高的比重,包括脖圈、智能服裝、智能醫療產品、智能玩具、智能手套、體感運動芯片等。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發展規劃及投資戰略可行性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從市場出貨量來看,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3.4億臺,同比大幅上升。從全球市場廠商出貨量排名上看,蘋果、小米和三星排名前三,2020年一季度市場份額分別為29.3%、14%和11.9%。從中國市場廠商出貨量排名上看,小米、華為和蘋果位列前三,2019年市場份額分別為25.10%、20.4%和13.7%。從全球可穿戴設備產品結構來看,2018-2019年耳戴設備市場份額大幅上升,2019年占比達到50.7%;手環、手表類產品份額有所下滑,2019年占比分別為20.6%和27.5%。?2017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1.33億只,同比增長29%;市場規模達208億美元,同比增長30%。預計智能可穿戴設備未來幾年仍將保持快速發展,到2021年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達2.82億只,未來四年復合增速達21%;市場規模達462億美元,未來4年復合增速達22%。中國市場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一智能可穿戴市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需求急速增長,消費者最期待“健康監測”相關功能。而通過穿戴硬件檢測數據從而更好地優化和管理健康,也是智能可穿戴設備被發明的最初原因。數據顯示,在對可穿戴設備有所了解的用戶中,有68.9%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購買可穿戴設備,只有31.1%表示不會購買可穿戴設備。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有較強的消費欲,在愿意購買的消費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設備的單價在300元以內,300-500元之間的占28.6%,500-1000元之間的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設備。隨著人們對產品功能性認可度的不斷提升,至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將達到4620萬塊,2022年產品的出貨量增加至9430萬塊。其在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市場份額將增加至43.06%。隨著智能手表和新規格被市場接受,可穿戴設備市場將在2019年重新恢復雙位數百分比增長,一直持續到2022年。預計,到2022年時,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總出貨量為1.904億塊,5年內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1.6%。從細分產品看,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將引領行業出貨量的增加,至2022年智能手表的出貨量有望達到9.43億塊,占總出貨量的49.53%,智能手環的出貨量將達到4.55億塊,占總出貨量的23.90%。智能穿戴的目的是探索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方式,通過智能設備穿戴在人體之上這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專屬的、個性化的服務。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低功耗芯片、柔性電路板等穿戴設備核心硬件技術的成熟,部分穿戴設備已經從概念化的設想逐漸走向商用化,新式的穿戴設備不斷推出。
5G的真正意義在于打開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5G商用產品也將突破以往的手機、電腦和智能穿戴設備,更多的人工智能產品將進入公眾視野并成為生活標配。未來將是5G與物聯網碰撞的時代,可穿戴設備將迅速普及,成為物聯網的重要入口與應用終端。未來,隨著AI/VR/AR等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普及,可穿戴身邊將成為人工智能的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