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市場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
?
大氣污染治理行業主要是以治理工業廢氣排放為目的的產業。主要的污染源來自火電、鋼鐵、水泥和大量的機動車輛。對于前三類污染源,治理企業通過運用專業技術將目標企業排放前的工業廢氣進行處理,脫去廢氣中絕大部分的硫化物、硝化物及粉塵,使最終排放入大氣的廢氣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汽車類污染源則主要通過降低燃油內的含硫量來達到減少硫化物排放的目的。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對改善大氣污染治理、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其產業競爭力的提升需要整體產業鏈的整合和優化。目前,從大氣污染物的特點劃分,我國大氣污染治理主要包括除塵、脫硫、脫硝和機動車污染防治等子行業。
大氣污染不僅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健康,而且由其引起的惡劣天氣已對國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已經急不可待。但是,面對飛速發展的現代工業,一些舉措也顯得無能為力,沒有從根本上起到對大氣環境的保護作用。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十大城市中,我國就有七個,由此可見我國大氣污染的程度是相當嚴重的。所以,只有在意識形態上引起絕對的重視,相關部門才能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處理防治大氣無污染的辦法。針對我國城區大氣污染的嚴峻形勢,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燃料燃燒優化、脫硫、脫硝、高效除塵、揮發性有機物控制等方面的技術研發,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近兩年國家對環保政策趨嚴,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從而推進環保產業市場化發展。關于我國節能減排政策,近年來我國對節能減排愈發重視,不僅在各個行業規定了節能減排目標,開展藍天保衛行動,更是在環境保護投資方面提高了對外開放和市場化程度。在節能環保政策趨嚴的背景下,我國大氣污染行業得到發展,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增長加快。當前,煙氣除塵、脫硫、脫硝是大氣污染治理的三大業務板塊,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脫硫脫硝行業需求規模超過900億元,其中新增市場容量超過400億元,改造市場容量超過500億元,且隨著國家大氣污染法規標準越來越嚴格,未來5-10年將是中國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時期,市場容量將繼續保持在10%左右的增幅。未來幾年,在各級政府財政投資帶動下,包括金融機構信貸及帶動的社會投資等,預計投入大氣污染防治的總投資額至少在1萬億元以上,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將超過100萬臺。根據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為23.68億臺,同比下降了41.67%。2019年1-11月,全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達到40.86億臺,超過2018年全年。大氣污染防治設產量回暖與國家節能環保政策趨嚴密切相關。隨著大氣污染治理產業的快速發展,需求增速大于供給增速的趨勢將使得投資價值凸顯。因此,建議行業內企業通過上市、并購、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多種資本運作手段,積極擴大產能,做大做強,分享行業成長帶來的投資收益。據環保部測算,“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預計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由此可見,“十三五”期間節能環保方面的投入可能將是“十二五”期間的兩倍以上。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將會直接刺激環保市場的需求。目前,大氣污染治理主要集中在除塵、脫硫和脫硝領域,從各地區的投資情況來看,山東、內蒙古、江蘇、河北、浙江在大氣污染治理力度上處于全國前列,以上五省2016年大氣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約251.31億元,占比達到了44.76%,大氣污染治理投資額排名前十位的地區占比達到61.24%。大氣污染治理將在“十三五”時期帶來8500億元市場空間,并將打開環境監測、電力超低排放、非電領域排放改造、汽車尾氣治理四大領域市場空間。環保部正在大力推進排污許可制度和后續環保稅的收取,這些都需要監測系統。環境監測作為定量基礎,在火電超凈排放和非電行業領域有近740億元市場空間。脫硫行業的市場需求目前主要來自于電力、冶金、非金屬礦物質制造業、化工、石化、鋼鐵等行業,其中電力行業是脫硫產業的大需求者。而過前期對電力脫硫的大力投入,電力脫硫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已步入結構性調整時期,加之電力脫硫工程市場飽和程度也已較高,雙重因素導致行業增速開始放緩。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投運燃煤脫硫機組容量約9.2億千瓦,占全國火電機組容量的83.6%,占全國煤電機組容量的93.9%。由于機動車保有量的大幅增長,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機動車四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初步核算為4359.7萬噸,比2016年削減2.5%。其中,一氧化碳(CO)3327.3萬噸,碳氫化合物(HC)407.1萬噸,氮氧化物(NOx)574.3萬噸,顆粒物(PM)50.9萬噸。根據《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目標,到202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001萬噸、207萬噸、1580萬噸、1574萬噸以內,比2015年分別下降10%、10%、15%和15%。全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展望”十三五”,火電超低排放改造、廢脫硝催化劑處理處臵、燃煤工業鍋爐大氣污染治理、非電重點行業除塵脫硫脫硝及第三方專業化治理等方向將成為”十三五”除塵脫硫脫硝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從大氣污染治理投入增速及其占環保總投入的比值來看,由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實現了翻倍增長,預計”十三五”期間比重將明顯下滑,大氣治理板塊將趨于平穩。火電超低排放改造、廢脫硝催化劑處理處臵、燃煤工業鍋爐大氣污染治理、非電重點行業除塵脫硫脫硝及第三方專業化治理方面的技術也將成為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研究和發展的重點。大氣污染已成為影響我們國家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氣污染治理將在“十三五”時期帶來8500億元市場空間,環境監測、電力超低排放、非電領域排放改造、汽車尾氣治理等領域有望迎來新的機遇。《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落地,疊加各地制定的打贏柴油貨車污染防治攻堅戰計劃方案,切實降低機動車污染排放,這也為機動車污染防治行業帶來新的機遇。
超低排放工程、環境監測、運營全產業鏈的相關企業將受益。對于環境監測行業而言,由于行業整體體量小,集中度較高,一直被認為是“小而精”的環保細分行業,未來巨大的增量市場可期。尤其是空氣質量監測領域,其市場需求已經爆發,行業收入和銷量都在穩步增加。隨著我國對大氣污染治理的不斷重視,除塵、脫硫、脫硝和機動車污染防治等行業仍將保持快速發展,發展前景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