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行業市場運行戰略研究及投資建議可行性
?
垃圾是伴隨著人類的生產、生活等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垃圾處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其中,具有綜合利用價值的垃圾經過拆解、預處理后,深加工成再生資源利用產品;而一般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處理法(重力分選、磁力分選、電力分選、光電分選等),生物法(堆肥、厭氧消化等)、化學法(熱解法、焚燒、電力輻射、溶劑浸出等)。其中,最終處置方法主要是填埋及焚燒。
2020年垃圾焚燒市場運營現狀:城市生活垃圾量持續增長,垃圾焚燒占有率快速提升。當前,我國垃圾焚燒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預計近兩年產能將集中釋放。按照人均1.20千克/天垃圾產生量,日均焚燒能力相當于已覆蓋約3.6億人口,目前我國人口數量約為13.9億,缺口仍很大。預計到2020年、2025年和2035年,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將分別達到?54、81和125萬噸/日,“十三五”、“十四五”和之后十年年復合增速分別為?21.91%、6.49%和?4.42%,行業將長期持續增長。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市場研究及投資建議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擬將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提高到59.14萬噸/日,焚燒占比達到54%。截至2017年我國已擁有29.81萬噸/日處理能力,若達到規劃要求的59.14萬噸/日,2018、2019和2020這三年將加速投建垃圾焚燒處理廠項目,年復合增速為25.65%,產能將集中釋放。
2010-2035年中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現狀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十三五”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規劃指標及開局兩年發展情況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市場空間廣闊,投資需求和運營體量均可觀。假設噸垃圾投資45萬元,預計行業2020、2025?和2035年市場累積投資需求分別約在2655、3636和5605億元;按照發電再生能源補貼?0.65元/度,上網電量280度/噸,垃圾處理費收入70元/噸,發電火電標桿價0.4元/度基礎條件來測算,到2020、2025和2035年,運營市場空間(未考慮增值稅影響)分別在491、672和1036億元/年,市場體量可觀。
2015-2035年中國垃圾焚燒行業累積投資規模現狀及預測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2015-2035年中國垃圾焚燒行業運營市場規模現狀及預測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各省“十三五”建設規劃完畢,河南省增量位列第二。據統計,在目前公布的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合計到2020年規劃投運產能為56萬噸/日。其中廣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從絕對增量角度來看位列前三,分別為5.46萬噸/日、2.71萬噸/日和2.49萬噸/日。
產業前景: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將提升至60%。隨著城市化規模的持續擴大,加之垃圾填埋方式大量占用土地資源,垃圾焚燒發電成為目前固廢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最佳選擇。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已進入大規模投資建設期。相應地,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率不斷提高,行業進入市場化全面發展階段。消費能力的提升與城市產生的大量垃圾不僅帶動了垃圾焚燒發電處理需求,為垃圾處理市場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持續而穩定的動力,還進一步滿足生產生活的電量需求,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垃圾焚燒發電方式已越來越受市場的青睞,極大地拉伸垃圾焚燒產業的需求量,我國垃圾焚燒行業迎來發展機遇期。
整體來看,垃圾發電行業避免了二次污染、解決了用地緊張等問題,經濟效益顯著,可持續發展性強,市場潛力巨大。同時,在我國垃圾焚燒行業受政策支持力度大,目前國內已經形成生活垃圾處理及焚燒較為完整的政策體系,行業發展逐漸走向成熟,行業規劃以及行業技術標準逐步完善,盈利模式清晰,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具有較大發展空間。預計到2022年,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建設市場空間為763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