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智能包裝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現狀分析
?
智能包裝是指通過創新思維,在包裝中加入了更多機械、電氣、電子和化學性能的等新技術,使其既具有通用的包裝功能,又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以滿足商品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的環境條件。其中涉及到保鮮技術、水溶膜包裝技術、二維碼技術、包裝性與結構創新技術、便攜包裝技術、紋理防偽技術、磁共振射頻防偽識別技術、食品安全溯源方案技術等。
智能包裝可以實現對產品的流通過程全程定位,并表現出產品的實際品質。在隨著全球化程度地提高,市場范圍大大延伸,產品供應鏈也隨之擴大。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保證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食品的新鮮度和精密儀器的保護程度以及藥品的安全性。這就間接控制產品供應鏈中的制造商、物流運輸第三方和零售商,提高生產產品的品質和運輸效率,來保證產品流通的成功率,減少零售商的退貨和消費者的投訴。消費者對產品包裝功能的不斷追求,是促進智能包裝的主要動力。智能包裝指通過檢測包裝食品的環境條件,提供在流通和儲存期間包裝食品品質的信息。如時間-溫度顯示包裝,新鮮度顯示包裝,包裝泄露顯示包裝等。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商品的包裝越來越重視,人們對商品的挑選也不再單一停留在原來的常規信息上,要將產品的更進一步的信息展示給消費者,僅憑原來的傳統包裝已經無法融入。近年來,我國材料科學、現代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與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進步,帶動了智能包裝的迅速發展。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智能包裝行業現狀分析及贏利性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至今,中國智能包裝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攀升。2010年中國智能包裝行業市場規模已達713億元。2013年中國智能包裝行業市場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截止至2017年,中國智能包裝行業市場規模為1488億元,同比增長了8.99%。根據往年數據估算,2018年全年中國智能包裝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接近1600億元左右。中國智能包裝行業快速發展為諸多傳統包裝印刷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隨著印刷電子、RFID、柔性顯示等創新技術發展與深度融合,尤其是RFID技術與電子標簽的高速發展,將為智能包裝及業內企業的發展帶來利好,預計到2023年中國智能包裝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0億元??傮w來看,中國智能包裝行業市場前景廣闊,進而吸引了許多投資者的進入。尤其是對于傳統包裝印刷企業而言,在2015年,受全國包裝印刷行業下游需求出現疲弱影響,多數包裝印刷企業產銷量增速明顯放緩,部分企業開始主動選擇向智能包裝領域轉型,并進行技術升級,其中就包括了美盈森、勁嘉股份、貴聯控股、裕同科技等都龍頭企業。例如,早在2015年年底,勁嘉股份在其五年(2016-2020年)發展戰略規劃中就明確提出:公司將大力推進互聯網+、RFID傳感技術、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包裝產品領域的深度應用,力爭到2020年,實現RFID等技術在大包裝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包裝產品智能升級。2018年以來,各大公司智能包裝領域的業務布局持續、穩步推進。智能包裝正日益成為產品功能的延伸,并成為集成印刷電子、RFID、柔性顯示等各種創新技術手段的載體,應用于包括電子產品、食品、飲料、醫藥、生活用品等幾乎所有領域和行業。此外,RFID行業又以電子標簽為主,占RFID行業規模的近70%,而電子標簽在智能包裝中的應用最為廣泛。因此,總體來看,RFID技術與電子標簽的結合以及高速發展將大力推動智能包裝行業的發展。根據最新報告,全球智能包裝市場將以近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電子包裝市場的主要服務對象仍將以擁有電子功能的包裝消費品(CPG)為主,其10年內的總產品數量將增至145億件。而相對于國外已有相當數量的成熟應用案例,并成立了相應的行業組織指導產業的發展,國內智能包裝產業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但用戶需求和應用環境卻絲毫不少于國外,未來智能包裝市場必將成為物聯網產業新的藍海。
發展智能包裝已成為當今社會包裝的發展趨勢之一,這是歷史的必然。我國應抓住現在的機遇,大力研發智能包裝技術,適應未來產品包裝的新形勢,創造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包裝,提升產品的價值來推動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