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智能辦公家具市場發展戰略研究及投資潛力可行性預測
?
辦公家具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社會活動中,為辦公者或工作方便而配備的用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家具產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作為家具行業的分支,中國辦公家具行業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更新、品種的不斷增加、專業化生產的逐漸形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實現了迅速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辦公家具生產地。
產業現狀:隨著科技創新成果普及范圍的擴大,智能家具市場將成為下一個風口,其中,智能辦公家具市場潛力巨大。近些年,我國樓宇經濟正處于“黃金”發展時期,高端寫字樓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大城市建立,帶動了高端辦公家具市場的發展。80后和90后已成為職場久坐一族的中堅力量。為了迎合新生代對辦公智能化、個性化的追求,各大廠商已布局智能辦公家具市場,如震旦等企業。
從我國辦公家具生產區域來看,長三角產業區和珠三角產業區占全國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目前,我國辦公家具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東北、長三角、西部、環渤海和珠三角五大產業區。其中,珠三角是我國辦公家具最發達和最集中的地區,主要出口美洲等地區;長三角產業區,主要以江蘇、浙江和上海為中心,以轉椅、實木家具等產品聞名全國,主要出口歐美等地。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產業區的產值占全國總產值的三分之二。
市場規模:廣義的辦公用品行業包括辦公家具、辦公設備、文具耗材、禮品卡券等細分市場。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智能辦公家具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大辦公用品市場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2018?年國內大辦公市場規模達到?1.9?萬億,政府機構、央企國企以及各類民營企業是辦公文具的主要消費群體。據估計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約?9%,預計?2022?年有望達?2.7?萬億,按產品類型看,消耗類辦公用品市場空間為?5000?億元、資產設備類辦公用品市場空間為?15000?億元、員工福利用品市場空間為?2000?億元、MRO?標準產品市場空間為?5000?億元。
2016-2020年國內辦公用品市場規模現狀及預測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市場格局:辦公用品采購出現了產業格局上的變化,導致集中度迅速向頭部供應商提升:
(1)傳統的辦公用品采購渠道主要是電商平臺直購及線下經銷分散式采購,經銷模式有透明度低、價格相對較高、服務響應不夠及時等痛點,行業集中度低。在過去十年綜合型電商沖擊下,線下經銷模式逐漸式微,直銷占比快速提升。直銷滿足了價格透明、方便快捷等需求點,參考美國這一辦公用品發展相對成熟的市場,辦公物資直銷渠道收入占比達到50%。以此估計,我國辦公直銷市場有望突破萬億。由于直銷渠道對供應商的綜合能力提出較高要求。目前國內年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辦公直銷企業僅有得力辦公、齊心集團、晨光文具、歐菲斯辦公伙伴、領先未來、京東蘇寧等少數幾家,鑒于綜合優勢明顯,在招投標方式下,入圍大?B?客戶供應商名單的一般都是龍頭幾家直銷平臺。
(2)陽光化采購興起,頭部企業集中度迅速提升。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明確要求實行統一的政府采購電子交易平臺建設標準,推動利用信息網絡進行電子化政府采購活動,隨后要求在?2017?年?6?月底前,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規則統一、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基本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電子化。這意味著政府及央企從協議供貨方式向集中采購方式轉變,通過引入市場競爭、電子化操作等方式,使采購過程陽光透明。?這一舉措導致最近幾年政府及大型企業采購門檻的明顯提升:1?)競標企業必須具有完善的線上采購平臺和物流供應配套服務;2?)企業必須具備有一定的;?讓利空間,以在競標中獲得絕對優勢;3?)企業必須擁有良好的品牌聲譽度,能保證各批次質量穩定。
(3)電商化采購的持續推進,提高進入門檻。2015?年來財政部、國資委及地方政府相繼出臺多個通知要求推動集采電商化,提升采購管理水平。2018?年我國企業電商化采購市場規模約為?360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80%。其中企業對消費通用型產品和服務的電商化采購交易額超過?1500?億元,增長率達到?62%,遠高于傳統?B2B?交易?20%左右的增長率,也遠超網絡零售的增長速度。央企、國企辦公用品陽光化電商化采購進程持續推進。多個地方政府上線了政府采購平臺:武漢市政府集中采購交易系統正式上線,可以實現“一次都不用跑”就完成采購;義烏首個“預算——采購——支付”全流程電子化運行項目完成,打破政府采購內外網信息系統“孤島”,實現互聯互通;經過?5?家供應商?8?輪在線比價,連云港市政府采購電子競價系統的首個項目順利完成競價。
政府、國企、央企電商化集采相關政策
時間 | 機構? | 內容 |
2015?年?1?月 | 國務院辦公廳 | 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明確提出國家實行統一的政府采購電子交易平臺 建設標準,推動利用信息網絡進行電子化政府采購活動。 |
2015?年?6?月 | 國資委? | 印發《采購管理專項提升對標指標》,將央企采購電子化水平納入提升指標。 |
2015?年?8?月 | 國務院辦公廳 | 印發的《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要求?2016?年?6?月底前,?地方各級政府 基本完成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2017?年?6?月底前,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規則統一、公開透 明、服務高效、監督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基本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電子化。 |
2017?年?2?月 | 財政部 | 發布《“互聯網+”招標采購行動方案(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覆蓋全國、分類清晰、 透明規范、互聯互通的電子招標采購系統有序運行,以協同共享、動態監督和大數據監管為基礎 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綜合監督體系全面發揮作用,實現招標投標行業向信息化、智能化轉型。 |
2017?年?4?月 | 財政部 | 頒布《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強調各地要推進政府采購 信息發布網絡平臺建設。 |
2018?年?11?月 | 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 | 審議通過了《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方案》,會議指出,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 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建立集中采購機構競爭機制,改進政府采購代理和評審機制,健全科學高 效的采購交易機制,強化政府采購政策功能措施,健全政府采購監督管理機制,加快形成采購主 體職責清晰、交易規則科學高效、監管機制健全、政策功能完備、法律制度完善、技術支撐先進 的現代政府采購制度。 |
2019?年?7?月 | 財政部 | 印發《關于促進政府采購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的通知》,提出了全面清理政府采購領域妨礙公平 競爭的規定和做法(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進行全面清理和糾正,清理結果要及時向社會公開,并 于?2019?年?10?月?31?日前報送財政部)、嚴格執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政府采購執行管理、加 快推進電子化政府采購、進一步提升政府采購透明度、完善政府采購質疑投訴和行政裁決機制等 六個方面的目標。 |
政策明確提出:
1)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根據本級政府采購項目組織集中采購的需要設立集中采購機構,未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都可實行分散采購。國資委允許集團總部進行一級采購,也允許二級采購(只能截止到總部直屬的小集團)。目前不少國有企業下屬機構仍是自行采購,?未來可能收歸到總部進行采購。
2)政府層面明確要求實行統一的采購電子交易平臺建設標準,推動利用信息網絡進行電子化政府采購活動,國資委方面是加快推進電子招標采購。
2018?年各級政府采購中心、央企、大型金融機構及其他?500?強企業等頭部客戶采購額上萬億,占辦公用品采購總量約?50%。2019年我國辦公用品?B2B?客戶總量達到800?萬戶,包括各類企業以及政府部門,已初步形成采購網絡,但央企電商化采購滲透率尚不足?30%,未來還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辦公用品電商化集采可提升采購效率,但系統對接、下單模式變化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延緩企業辦公用品集采電商化進程,電商采購占比是逐步提升的過程。
(2)集采+?電商化:目前大型政企客戶在逐漸放出電商化集采的規模,據統計這些頭部客戶年采購量近萬億元,占辦公用品采購總量約?50%。目前電商采購滲透率不足?30%,因此未來還有較大滲透率提升空間。以齊心為例,到?19?年?8?月公司已開拓省、市政府?80?家、央企?24?家等合計?150家大型政企客戶,大客戶集采持續推進,滲透率快速提升。
電商化采購可通過自建或外包給第三方技術團隊方式搭建專屬采購電商平臺完成。根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共?26?家央企擁有專屬電商平臺;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廣東廣州、安徽合肥、北京、江蘇、河南、湖南長沙等多個各級采購中心已經正式開通網上商城。統計范圍內的全國重點省級、市級共?42?家電子商城平臺成交項目總數約為?66.9?萬個,成交總金額約為?29.8?億元。另一種電商化采購是確定供應商后,采購方直接在供應商提供的平臺上下單完成采購,這種方式可節省采購方的平臺搭建成本,采購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