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骨科植入耗材行業市場需求及行業發展概述
?
骨科植入耗材是指被植入人體內用于取代或輔助治療受損傷的骨骼的器材。其按產品用途主要分為創傷類(如骨板、骨釘等)、脊柱類(椎弓根螺釘、連接棒等)和關節類(如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等),一般技術壁壘從低到高分別為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骨科植入耗材行業上游行業為金屬、陶瓷、高分子及碳質材料等生物醫用材料,中游為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及其它類耗材,下游行業為綜合醫院骨科、中醫類骨傷科醫院、骨科專科醫院、骨科個體診所。
柱骨科的發展可追溯數百年歷史,現代脊柱骨外科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代表性事件有兩位法國骨科醫生Cotrel和Dubousset發明了CD技術(三維畸形矯正技術)、法國醫生Roy-Camille發明了椎弓根螺釘技術以及瑞士醫生Dick發明了內固定技術,這些劃時代技術的核心是通過植入內固定器械實現脊柱在三維空間內的矯形和固定,從此奠定了現代脊柱骨科一系列沿用至今的外科療法手段,如矯正、穩定、復位和重建等。此后,新材料的應用和固定器械的設計優化使得內固定器械運用于越來越廣泛的手術之中。材料應用上,早期的脊柱內固定系統主要以不銹鋼材料為主,90年代以后鈦合金材料開始被廣泛運用,2010年以后鈷鉻鉬合金也被逐步應用于連接棒等部分內固定組件;設計上,早期脊柱內固定器主要為胸腰椎后路內固定器,隨著醫生對脊柱疾病理解的不斷深化,臨床上對不同細分病種的專用器械的需求不斷上升,對內固定器械的設計提出更高要求。以胸腰椎脊柱內固定系統為例,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產品除實現普通脊柱內固定外,還能夠同時實現脊柱矯正、重度畸形矯正、脊柱腫瘤治療、青少年/幼年脊柱矯正等功能。發展至今,脊柱類植入物主流產品主要為兩大類,一類為由接骨板、固定棒、螺釘等單獨或組合而成的脊柱內固定系統,另一類為椎間融合器。脊柱骨科領域發展到今天相對比較成熟,新技術新療法不斷涌現,疾病診斷、治療和評估手段逐步提高。脊柱外科未來發展趨勢是手術的精準化、微創化和智能化,然而對于老年脊柱疾病,脊柱疼痛,脊柱功能性障礙,脊柱骨質疏松,失穩以及脊柱醫源性退變等脊柱疾病,臨床治療方法尚未形成共識。對新疾病的認識催生新的療法需求,療法創新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因此,骨科植入物行業的發展依賴于骨科臨床領域的創新,而脊柱骨科新技術的出現主要來源于臨床醫生對脊柱疾病更深入的發現和理解,對疾病種類、部位、病源和進展更精細的劃分,對現有療法效果和風險的評估,對提高手術操作體驗和病人長期綜合治療效果的追求。雖然目前跨國企業的骨科醫療器械產品在國內市場仍占有顯著優勢,但這些優勢已經開始呈現削弱態勢。國內骨科器械產品憑著價格優勢搶奪進口產品市場,越來越多的患者傾向于主動選擇國產骨科器械,加上醫保對國產產品的傾斜,客觀上促進國產骨科器械需求增長。目前,創傷領域基本完成進口替代,預計2020年左右將完成脊柱、關節等產品的進口替代。相較于創傷類和脊柱類產品,人工關節類器械是永久性植入產品,技術門檻高,制造工藝難且手術難度大,進口替代速度相對較慢。2017年,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明確認定髖/膝/肩等人工關節假體、骨誘導人工骨、人工骨/金屬骨固定材料、人工椎間盤等骨植入材料為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產品。科技部辦公廳曾發布了《“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在骨科修復與植入材料及器械領域,重點開發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可承載骨誘導修復材料,可吸收骨固定產品,高耐磨、長耐久新型人工髖、人工膝及人工椎間盤等產品。得益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口老齡化程度加速等,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骨科植入耗材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骨科植入類耗材市場規模為258億元,2014-2018年CAGR為17.1%,其預計到2023年,規模可達到505億元,2019-2023年CAGR達14.2%,增速遠快于全球。骨科植入物主要包括骨接合植入物及關節植入物,如接骨板、接骨螺釘、髓內釘、脊柱內固定植入物、人工關節等。按使用部位不同可以分為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和其他。?骨質疏松是老年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2005年我國骨質疏松患者已超過1億人(主要為中老年人群),其預計隨著老齡化加重,到2050年患者數將增加至2.12億人。數據顯示:創傷市場是當前市場規模第二的細分板塊,2018年市場規模約為75億元,同比增長14%。創傷市場也是唯一由國產廠家主導的市場,2018年國產廠家市場份額為68%。脊柱類骨科植入耗材產品增速較高,市場規模接近創傷類產品。目前脊柱類骨科植入耗材產品行業壁壘較高,目前仍以進口為主。2018年脊柱類骨科植入耗材產品市場規模達78億元,年均增速超18%左右,預計2020年中國脊柱類骨科植入耗材可達105億元。據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骨科植入耗材市場規模達254億元,2013-2018年均增超過17%。未來,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到2020年中國骨科植入耗材市場規模可達350億元。?目前骨科醫療器械按照治療疾病種類不同可分為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以及其他,2018?年前三大市場占據我國骨科耗材市場?85.50%的市場份額;脊柱超越創傷成為最大的細分市場,占?29.01%;創傷排名第二,占?28.63%;關節排名第三,占?27.86%。目前,創傷領域基本完成進口替代,其次是脊柱市場,相較于創傷類和脊柱類產品,人工關節類器械是永久性植入產品,技術門檻高,制造工藝難且手術難度大,進口替代速度相對較慢,國產化程度最低。在脊柱類植入耗材領域,2013?至?2018?年,我國脊柱植入耗材市場的銷售收入由33?億元增長至?73?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7.36%,高于骨科植入耗材的整體增速。預計至?2023?年脊柱類植入器械市場銷售額將達到?146?億元,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為?14.82%。
中國對骨科醫療器械行業政策持鼓勵支持的態度,并在原材料、技術、市場需求等方面對骨科醫療器械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患者對骨科植入器械的接受度不斷提高。未來,骨科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并購還會增多,良好的市場前景以及巨大的成長空間將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