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業廢水行業需求分析及市場總體概況
?
工業廢水包括生產廢水、生產污水及冷卻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副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工業廢水種類繁多,成分復雜。例如電解鹽工業廢水中含有汞,重金屬冶煉工業廢水含鉛、鎘等各種金屬,電鍍工業廢水中含氰化物和鉻等各種重金屬,石油煉制工業廢水中含酚,農藥制造工業廢水中含各種農藥等。由于工業廢水中常含有多種有毒物質,污染環境對人類健康有很大危害,因此要開發綜合利用,化害為利,并根據廢水中污染物成分和濃度,采取相應的凈化措施進行處置后,才可排放。企業的工業廢水,主要分布在電子、塑膠、電鍍、五金、印刷、食品、印染等行業。從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和對環境污染的危害程度來看,電鍍、線路板、表面處理等以無機類污染物為主的工業廢水和食品、印染、印刷及生活污水等以有機類污染物為主。
工業廢水的一個特點是水質和水量因生產工藝和生產方式的不同而差別很大。如電力、礦山等部門的廢水主要含無機污染物,而造紙和食品等工業部門的廢水,有機物含量很高,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常超過2000毫克/升,有的達30000毫克/升。即使同一生產工序,生產過程中水質也會有很大變化,如氧氣頂吹轉爐煉鋼,同一爐鋼的不同冶煉階段,廢水的pH值可在4~13之間,懸浮物可在250~25000毫克/升之間變化。工業廢水的另一特點是:除間接冷卻水外,都含有多種同原材料有關的物質,而且在廢水中的存在形態往往各不相同,如氟在玻璃工業廢水和電鍍廢水中一般呈氟化氫(HF)或氟離子(F-)形態,而在磷肥廠廢水中是以四氟化硅(SiF4)的形態存在;鎳在廢水中可呈離子態或絡合態。這些特點增加了廢水凈化的困難。工業廢水的水量取決于用水情況。冶金、造紙、石油化工、電力等工業用水量大,廢水量也大,如有的煉鋼廠煉?1噸鋼出廢水200~250噸。但各工廠的實際外排廢水量還同水的循環使用率有關。例如循環率高的鋼鐵廠,煉1噸鋼外排廢水量只有2噸左右。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工業發展給環境造成了嚴重創傷。向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社會發展與環境友好越來越需要尋求兩者間的平衡,而工業發展造成的污染便愈加不能忽視。中國污水處理收費標準按照“污染付費、公平負擔、補償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則,綜合考慮當地地區水污染防治形勢和經濟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和調整。收費標準要補償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的運營成本并合理盈利。從當前發布污水處理收費標準調整方案的城市來看,調價幅度從10%-100%之間,多數地區遵循發改價格〔2015〕119號文件調整標準進行調價,設市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為1.4元/立方米,縣城、重點建制鎮1.2元/立方米,河北張家口、浙江臺州市、江蘇徐州市均高于國家政策收費標準,分別調高至1.6元/立方米、1.8元/立方米、1.44元/立方米。隨著其他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的逐步提高,工業廢水處理行業整體平均價格將逐步上漲。工業廢水治理已成為工業污染防治工作中迫在眉睫的事。近年來,隨著政府對環境治理的逐漸重視,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和環保投資力度,各項扶持政策出臺,社會需求的增長,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行業規模保持較高擴張速度。長期以來,我國工業廢水行業受計劃經濟體制以及環境保護公益性特征的影響,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存在較強的地域性,加上特許經營權的屬地化特性束縛了地方性企業的異地擴張,因此市場集中度并不高。近年來,我國政府相繼出臺多項政策用于指導水污染防治,特別是2015年4月“水十條”發布以來,行業相關政策密集出臺為工業廢水處理行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當前,我國已出臺10多項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相關標準、30多項水污染物排放國家環境標準、20多項水污染物排放地方環境標準用于規范行業發展。行業主要競爭者是具有污水處理業務的大型國有水務集團、外資水務集團等。其中國有水務集團以首創股份、北控水務、創業環保為代表,外資水務集團以法國威立雅、蘇伊士公司為代表。而單從工業廢水處理行業來看,單純做工業廢水處理的企業規模均較小,行業內沒有大型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根據《中國環境統計年鑒》數據,近年來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呈下降趨勢。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工業廢水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前景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主要集中在華東、中南地區,市場規模分別為362.09億元、175.14億元,分別占全國市場規模的42.96%、20.78%,合計占比63.7%。2010年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237.5億噸;到2015年下降為199.5億噸,由此可見“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廢水處理事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廢水排放量約771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約為181.6億噸,占比23.55%。“十三五”期間有望延續“十二五”成效。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由工業廢水工程投資和工業廢水治理運營服務兩部分構成,2016年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為842.84億元,同比增長4.86%;預計2017~2020年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容量將達到3800億元。根據初步統計,我國規模以上污水處理企業數量為300多家,這些企業構成了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供給主體。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企業數量較多,從事工程設計和施工的企業占大多數,但大部分企業的規模偏小。目前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CR10(10家企業的產出占總產出的百分比,用以表示行業集中度)低于10%,為低行業集中度行業,行業競爭分散。未來隨著行業的發展,行業集中度有望有所提高。目前,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和其他性質企業數量占整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比例達到98%。從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競爭格局來看,國有企業目前市場份額最高,其次是其他性質企業,不過國有企業在中國污水處理市場近幾年的份額略有下降。從行業宏觀來看,現階段,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經濟特性展現在五個方面,分別是競爭、需求、技術、增長和盈利。其中,由于我國面臨嚴重的水污染問題,隨著供水量的穩步增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亦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水體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對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需求越來越大。隨著政府對環境治理的逐漸重視,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和環保投資力度,各項扶持政策出臺,社會需求的增長,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行業規模保持較高擴張速度。我國的工業廢水處理行業才剛剛步入快速成長期,市場規模將保持在較高增速發展,根據截止到“十二五”期末統計數據可知,我國“十二五”期間,用于廢水處理的投資達4500億元;根據我國“十三五”廢水治理行業規劃,“十三五”時期的廢水處理投資規模將達到13922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三倍以上。根據市場發展情況結合政策支持情況,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的工業廢水處理市場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十三五”末,工業廢水市場規模可突破1500億元,到2024年,工業廢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500億元大關。
隨著工業廢水排放標準的提高,工業廢水處理的需求將呈不斷增長趨勢,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其中工業聚集區污水處理為行業發展熱點,而PPP模式將成為行業重要發展模式。隨著工業廢水排放標準的提高,工業廢水處理的需求將呈不斷增長趨勢,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其中工業聚集區污水處理為行業發展熱點,而PPP模式將成為行業重要發展模式。水處理領域市場紅利與機遇雙突進,形勢火熱。但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利用效率低、工程建設成本回收期長,同樣也是水處理市場發展過程中的難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水處理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