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三方檢測行業市場需求及發展態勢分析
?
第三方檢測機構又稱公正檢驗,指兩個相互聯系的主體之外的某個客體,我們把它叫作第三方。第三方可以是和兩個主體有聯系,也可以是獨立于兩個主體之外,是由處于買賣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專職監督檢驗機構),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根據有關法律、標準或合同所進行的商品檢驗活動。檢驗檢測是環境及健康安全監管的重要環節,高效的環境質量檢驗檢測是保證人們健康的必要前提。我國檢驗檢測的機構主要分為三類:隸屬于政府部門的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的實驗室、企業性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自身特性決定了其具備其他機構所不具備的優勢:1)第三方檢測機構具有專業、值得信賴的、公正、客觀等優勢,受其他相關的部門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小,能夠幫助政府擺脫“信任危機”;2)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具備專業的管理經驗,擁有相應的檢測資質和設備,能夠更好地提高檢驗檢測的準確性。第三方檢測行業涉及領域眾多,包括了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比如工業、農業、采礦業、消費品制造業(包括紡織、服裝、日用品等)、建筑業、能源和燃料、水電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工業、電子電器行業、汽車業、食品行業、咨詢服務業、零售業、醫藥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及公共設施管理、衛生管理等行業。第三方檢測行業是關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繁榮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存在有效地補充了檢驗檢測市場的不足,同時,以較低的花費和較高的服務,廣受市場歡迎。
我國檢驗檢測起源于1989年,明顯晚于國外發達國家。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頒布,確定了多種檢驗主體的合法性。在這一階段我國檢驗檢測以國有機構為主。2002年之后,國有機構進一步向第三方檢測機構讓利,外資獨資檢測機構也隨之被允許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檢驗檢測市場主體規模有了根本性的改變。2014年以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代表的我國檢驗檢測行業開始實現快速發展。現代檢測行業興起于15世紀,19世紀開始逐步成熟,近年來發展迅猛,每年保持著9%的增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檢測意愿的提升,促進檢測行業持續高速發展。201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通知》中提出清理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中不利于檢驗檢測認證市場健康發展的規定,減少檢驗檢測認證項目的行政許可,有序開放檢驗檢測認證市場,打破部門壟斷和行業壁壘,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開展檢驗檢測認證業務,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營造各類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國家認可委秘書處發布的《CNAS?認證機構、實驗室、檢查機構認可年報》來看,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占比達47%,而目前這一部分主要由國有檢測機構壟斷,未來第三方機構有望進入該領域分食。同時要求大部分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2015?年底前完成整合,首先推進部門或行業內部整合,然后推進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整合(打破目前區域性和條塊分割的狀態),支持鼓勵檢驗檢測機構并購重組,再推進與行政部門脫鉤、轉企改制。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質檢服務的需求市場也隨之逐年擴大,行業規模穩定增長;且因其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在?2008年至2009年惡劣的國際經濟危機沖擊下,檢驗檢疫認證行業的規模仍然有所上升。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第三方檢測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質量檢測行業規模為3994億元,而到了2014年,規模已上升至7222億元,相較09年增長了80.82%,五年間復合增長率為?12.58%。檢驗檢測服務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工業檢測占據半壁江山,生命科學、食品和環境檢測有望快速增長。從檢測行業的下游來看,目前工業檢測占比超過一半,生命科學、食品和環境檢測占22%,消費品占比為9%,商品檢測占比7%。隨著檢測細分領域愈加完善以及各國對醫療、食品安全、環保把控越發嚴格,未來相關領域檢測有望快速增長。全球檢測行業集中度較低,呈現碎片化特征。?由于檢測行業下游細分領域差別較大,小型、專業化的檢測機構較多,且因為各地區標準有所不同,很多檢測項目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導致行業集中度較低,全球CR10僅為?18.72%。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檢驗檢測市場高速增長,其中,第三方檢測達近千億規模,2009-2016?年復合增速高達23%。我國近年持續加大食品、環境、醫藥及工業等領域產品質量把控。檢測覆蓋領域持續擴大,檢測項目也不斷細化,檢測行業持續高速發展。截至到2016年,我國檢測行業市場規模達2028億元,其中第三方檢測達908億元,2009-2016?年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復合增速高達23%,第三方檢測占比由2009?年的37%提升至2016?年的45%。2018年8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分工方案》明確了市場監管總局牽頭涉及的重點任務,涉及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治理各種中介服務亂收費、健全“雙隨機、一公開”,檢驗檢測監管等方面。市場監管總局牽頭,2018年對投訴舉報涉及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專項檢查,逐步形成規范的檢查程序。對重大突發事件涉及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排查。2018年底前在全國推廣使用檢驗檢測機構移動APP,2019年底前建成全國檢驗檢測機構監管大數據系統,實現各級監管數據互聯互通。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普及率為57.7%;2018年上半年新增網民2968萬人,較2017年末增長3.8%。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互聯網+”概念的提出,我國第三方檢測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春風。預計到2021年,預測全球行業規模將達到11087億元,五年間復合增長率為6.19%。預計全球檢驗檢測行業規模增速將保持在8%左右,保守估計到2021年,全球檢測市場規模將超過11000億元。踏著互聯網發展的春風,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也開始互聯網化轉型之路,積極利用大數據推動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擴大消費者對于第三方檢測行業的認知,從而擴大下游需求的增長。
檢驗檢測產業作為高技術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提質增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互聯網+”浪潮的洗禮下,檢驗檢測產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國家有關部門也非常重視利用互聯網促進檢驗檢測企業商業和服務模式創新。根據行業目前的發展現狀以及國家相關部門對于第三方檢測行業的檢測方向,未來第三方檢測行業將改變目前監管不足的現狀,逐漸形成大市場監管格局;未來第三方檢測行業的小散亂、產能過剩等問題將得到有效地引到和改善;此外,順應互聯網化的大趨勢,未來第三方檢測機構將更加注重互聯網思維和技術的應用,助推行業實現突破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