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危廢處理行業市場需求及發展趨勢
?
危險廢物是指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種或者幾種危險特性的固體或液體廢物。最新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將危廢由原來的49類362種調整為46大類479種,包括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和其他危險廢物等。危險廢物來源廣泛而復雜,主要來源于化學工業、煉油工業、金屬工業、采礦工業、機械工業、醫藥行業以及日常生活過程中。國內將危險廢物分為46大類共479種,包括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和其他社會源危險廢物等。隨著中國城鎮化發展,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危險廢棄物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此外,由于危險廢棄物覆蓋種類的增加,也是導致危廢產量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危廢處理關乎國民健康與生態安全,我國對危廢領域的重視度正在不斷提升,隨著環保政策趨嚴,危廢處理的要求正在提高。由于我國危廢處理產業起步晚,目前行業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在2018年政策收緊的情勢下,危廢行業將持續高速發展。
目前,危險物質已經有一定得量。我國每年約有300萬噸危險廢物臨時儲存在各生產單位,累計儲存量己達3000萬噸以上。每年有數千噸危險廢物被排放到環境中,污染隱患極大。我國先后曾有70多家鉻鹽生產廠點,目前有2/3以上的企業因各種原因關停和破產,遺留約450萬噸的鉻渣堆置在原地,大多未得到治理,造成巨大隱患。廢堿、廢酸、石棉廢物、有色金屬冶煉廢物等是危廢的主要成分。2015?年,工業危險廢物中,產生量較大的為:廢堿623.0?萬噸,占15.7%;廢酸571.2?萬噸,占14.4%;石棉廢物549.2?萬噸,占13.8%;有色金屬冶煉廢物388.9?萬噸,占9.8%;無機氰化物廢物355.5萬噸,占8.9%;廢礦物油213.0?萬噸,占5.4%。各行業危廢產物: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產生的危險廢物主要是廢酸392.5?萬噸、廢堿100.1?萬噸,分別占該行業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的51.4%和13.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生的危險廢物主要是有色金屬冶煉廢物374.0?萬噸、無機氰化物廢物116.4?萬噸,分別占該行業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的60.4%和18.8%;非金屬礦采選業產生的危險廢物主要是石棉廢物548.5?萬噸;造紙和紙制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主要是廢堿466.8?萬噸,染料、涂料廢物23.3?萬噸,分別占該行業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的92.2%和4.6%。根據2013年兩高司法解釋,非法排放、傾倒、處理3噸以上危廢將入刑,這使得企業污染環境的行為由承擔民事責任上升到承擔刑事責任,促進危廢處理行業需求的釋放,也是我國危廢處理行業啟動的關鍵點;2016年國務院下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對以含鉻、鉛、汞、鎘、砷等重金屬廢物和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抗生素菌渣、高毒持久性廢物等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且明確了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二次污染的控制要求及綜合利用過程環境保護的要求,促進危廢處理行業的規范化發展,體現國家對于環境整治的決心;2017年環保督查如火如荼,地方政府對環保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環保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停產整改甚至關停成為常態;2018年新的《環境保護稅法》即將實施,環保稅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環保監管的日?;鸵幏痘?。以全國環境統計公報數據為基礎,假設未來幾年危廢產生量保持過去十年復合增長率12%的增速,假設單位處置成本為2500元/噸,則預計2020年危廢處置市場為613億元,2018-2023處置市場空間增長近500億元??紤]到還有大量的危廢沒有進入國家統計口徑,若未來幾年這一部分的危廢產生量逐漸釋放,市場空間還將提升2-3倍。近年來國家環境政策頻出。一方面,環境監管趨嚴,倒逼產廢企業規范危廢處臵,擴大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危廢種類覆蓋范圍繼續擴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版)》新增117種危險廢物,原分類調整為46大類別479種,與兩高司法解釋接軌,對危險廢物實施精細化管理。2019年5月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了“清廢行動2019”工作會,將對長江經濟帶11個省,126個城市進行摸底排查,分類處置,確認整改,推進固體廢物從亂推亂放到分類規范、科學處置轉變,表明了政府對危廢非法傾倒零容忍態度。近年來,中國危廢處置量快速增長,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危廢處理行業現狀分析及贏利性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5347?萬噸,同比增長34%。綜合利用量為2824萬噸,同比增長38%;處置量為1606?萬噸,同比增長37%;貯存量為1158?萬噸,同比增長43%。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危廢處置量增長至2551.56萬噸,創歷史新高。2012-2017年危廢處置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9.5%,2018年危險廢棄物處置量在2900萬噸左右。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曾這樣定義危廢處置:'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改善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的基礎。'根據《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2017年,202個大中城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達4010.1萬噸。2019年3月28日召開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邱啟文司長稱,截至2017年,全國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是7500萬噸,是2012年的2.3倍。不過同樣是2017年,我國危廢產量高達6936.89萬噸,綜合利用率為87.4%,整體處理能力不足,更何況危險廢物的實際產生量可能遠遠高于統計口徑。從危廢綜合利用量的區域分布來看,山東省穩居全國第一位,2016年,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量較大的省份為山東607.07萬噸,占全國工業企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量的29.62%;湖南221.81萬噸,占全國工業企業的10.82%;青海139.47萬噸,占全國工業企業的6.8%;云南110.13萬噸,占全國工業企業的5.4%;江蘇127.76萬噸,占全國工業企業的6.23%;全國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為51.55%。共有11個省份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山東和湖南超過80%。?目前國內危廢市場的參與者眾多,隨著危廢處理“量價齊增”的情況延續,從傳統危廢處理企業東江環保、光大綠色環保、高能環境,到全產業鏈拓展的大型環保公司東方園林、北控水務,再到資金實力雄厚的新興力量海螺創業、雅居樂,均在危廢行業持續開疆拓土。但是危廢處理市場集中度仍相對較低,根據統計,2018年危廢處理企業總產能僅占全國總產能7.2%,仍有大量的危廢處理產能需要企業自行消化,或被小型企業所瓜分。2018年,全國200個大、中城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達4643.0萬噸,綜合利用量2367.3萬噸,處置量2482.5萬噸,貯存量562.4萬噸。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量占利用處置總量的43.7%,處置、貯存分別占比45.9%和10.4%,有效利用和處置是處理工業危險廢物的主要途徑,部分城市對歷史堆存的危險廢物進行了有效的利用和處置。從各省情況來看,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排在前三位的是江蘇、內蒙古、山東。從各市情況來看,產生量排在前三位的是煙臺市(260.1萬噸)、蘇州市(156.4萬噸)、攀枝花市(152.1萬噸),前10位城市產生的工業危險廢物總量為1437.2萬噸,占城市產生總量的30.9%。在“十三五”時期,危廢處理行業將保持較高景氣度,并維持中高速增長。據預計,我國危廢處理需求未來5年將保持15%的復合增長率,到2020年危廢處理市場空間有望達到近1867億元。根據生態環境部的規劃,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要納入當地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危險廢物的處置情況也將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范疇。監管的不斷強化,實際危廢產量與統計量的差額不斷縮小,危廢處理行業也朝著規范化、精細化的方向轉型,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危廢處理方式及技術改造升級速度加快;外資企業、上市公司、基金公司等社會資本密切關注,行業呈現明顯的淘汰整合趨勢;非法從事危廢收集、處理的現象明顯好轉,行業規范程度不斷提升??傮w而言,隨著國家環保監管的收嚴,危險廢物處理備受矚目,且危廢處理行業正向精細化、規范化轉型升級,加上危廢處理能力的提升空間較大,危廢處理行業未來前景將更加可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