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制造業及化學制藥工業市場運營指標分析及市場研究預測
?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指導下,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到12.7億人,覆蓋人數占總人口的95%。全世界最大的醫保網為醫藥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8年醫藥制造業總體經濟運行健康平穩,研發、生產安全,有效,高品質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不斷取得進展。
(1)醫藥制造業: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醫藥制造業總體經濟運行平穩,2018年醫藥制造業累計增加值同比增長9.7%,增速比全國平均值高3.5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25840億元,同比增長12.7%,增幅高于全國工業平均值4.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3364.5億元,同比增長10.9%,增幅高于全國工業平均值0.6個百分點;實現出口交貨值2031.7億元,同比增長11.5%。
2018年,醫藥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13.0%,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回收期為62.9天,比全國平均值慢15.5天,比上年增加2.1天;行業虧損面14.3%,比上年增加0.9個百分點。?
(2)化學制藥行業:化學制藥行業是由化學原料藥和化學藥品制劑兩個子行業組成。化學原料藥是化學藥品制劑的上游產品,也是藥品的主成份。雖然兩個產業生產模式完全不同,但隨著市場經營的需要,更多的制藥企業即生產原料藥也生產藥品制劑,因此將數據合并做整體分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化學制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2558.7億元,同比增長16.5%,比行業平均值高3.8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602.8億元,同比增長10.4%,增幅比2017年收窄9.3個百分點;實現出口交貨值931.2億元,同比增長14.9%,增幅比2017年加大5.1個百分點。
2018年中國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單位:億元
指標名稱 | 全國工業合計 | 醫藥工業合計 |
本月止累計 | 同期比(%) | 本月止累計 | 同期比(%) |
企業個數 | 378440 | 0.0 | 8782 | 0.0 |
虧損個數 | 57291 | 6.9 | 1257 | 6.5 |
應收帳款 | 143418 | 8.6 | 4632 | 12.8 |
存貨 | 116671 | 7.2 | 4421 | 15.9 |
其中:產成品 | 43119 | 7.4 | 1920 | 17.8 |
流動資產合計 | 554165 | 7.6 | 20331 | 12.9 |
資產合計 | 1134382 | 6.1 | 35911 | 11.7 |
負債合計 | 641274 | 5.2 | 14976 | 13.4 |
主營業務收入 | 1022241 | 8.5 | 25840 | 12.7 |
主營業務成本 | 857474 | 8.3 | 15243 | 7.6 |
銷售費用 | 30924 | 10.3 | 4974 | 31.3 |
管理費用 | 46125 | 10.0 | 2272 | 16.9 |
財務費用 | 11905 | 0.6 | 213 | -13.3 |
其中:利息支出 | 11699 | 9.6 | 238 | 12.3 |
利潤總額 | 66351 | 10.3 | 3364 | 10.9 |
虧損企業虧損額 | 7941 | 8.5 | 168 | 20.4 |
出口交貨值 | 123932 | 8.5 | 2032 | 11.5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①以原料藥生產為主的企業:收入增幅低于行業平均值2.3個百分點,但利潤增幅高于行業均值4.5個百分點。其主營業務收入3843.3億元,同比增長10.4%,增幅比2017年收窄4.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407.7億元,同比增長15.4%;出口交貨值680.6億元,同比增長9.8%,增幅比2017年加大0.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個數比上年增加14家,虧損額32.6億元,同比增加19.6%。
2018年,以原料藥生產為主的企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10.6%,同比提高0.46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回收期為50.4天,比上年增加3.3天;行業虧損面16.8%,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
②以化學藥品制劑生產為主的企業: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醫藥制造業市場研究及投資建議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715.4億元,同比增長19.4%,增幅比2017年加大6.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195億元,同比增長8.7%,增幅比2017年收窄13.4個百分點;虧損企業數比上年增加了7家,虧損額34.9億元,同比增長63.8%;制劑產品出口金額250.6億元,同比增長31.6%,增幅比2017年擴大19.1個百分點。
2018年,以化學藥品制劑生產為主的企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13.7%,同比降低了1.3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回收期為59.4天,比上年減少1.7天;行業虧損面14.6%,比上年增加0.6個百分點。
2018年中國化學制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單位:億元
指標名稱 | 化學藥品工業(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 | 化學原料藥工業 | 化學藥品制劑工業 |
本月止累計 | 同期比(%) | 本月止累計 | 同期比(%) | 本月止累計 | 同期比(%) |
企業個數 | 2380 | 0.0 | 1273 | 0.0 | 1107 | 0.0 |
虧損個數 | 376 | 5.9 | 214 | 7.0 | 162 | 4.5 |
應收帳款 | 1983 | 12.2 | 538 | 14.0 | 1445 | 11.6 |
存貨 | 2142 | 20.1 | 641 | 15.7 | 1502 | 22.1 |
其中:產成品 | 1026 | 22.0 | 283 | 15.3 | 743 | 24.8 |
流動資產合計 | 9360 | 13.0 | 2629 | 12.0 | 6731 | 13.4 |
資產合計 | 16643 | 11.8 | 5750 | 9.6 | 10893 | 13.0 |
負債合計 | 7273 | 14.8 | 2516 | 12.4 | 4757 | 16.2 |
主營業務收入 | 12559 | 16.5 | 3843 | 10.4 | 8715 | 19.4 |
主營業務成本 | 6899 | 9.3 | 2711 | 6.2 | 4187 | 11.3 |
銷售費用 | 2898 | 38.3 | 358 | 40.5 | 2539 | 38.0 |
管理費用 | 1136 | 19.1 | 336 | 16.9 | 800 | 20.0 |
財務費用 | 106 | -13.7 | 46 | -19.4 | 60 | -8.6 |
其中:利息支出 | 118 | 7.7 | 48 | 6.2 | 70 | 8.7 |
利潤總額 | 1603 | 10.4 | 408 | 15.4 | 1195 | 8.7 |
虧損企業虧損額 | 67 | 39.0 | 33 | 19.6 | 35 | 63.8 |
出口交貨值 | 931 | 14.9 | 681 | 9.8 | 251 | 31.6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醫藥行業發展特點:是受經濟周期波動和國際政治環境影響較小,醫藥行業有剛性需求的行業。
①生物醫藥快速發展:生物醫藥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得到大力扶持,快速發展。2018年國家統計局將生物生化制品行業細分為了生物藥品和基因工程藥物及疫苗制造,使基因工程藥物及疫苗制造這個資金密集的高新技術行業的經濟運行狀況能夠更清晰顯示。基因工程藥物行業是新興產業基數據較小,主營收入占全行業的0.8%,利潤占1.8%。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6.5%和43.1%。
②出口結構調整初見成效:2018年,化學藥品出口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化學藥品制劑出口交貨值增長31.6%。化學藥品制劑出口占比12.3%,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占比提高雖然不大,但說明有更多企業的管理、生產達到了國際水平,出口結構得到優化。
③主要問題:醫藥行業是受政策影響比較大的行業。2018年是醫藥改革積極實踐的一年,出臺的醫保、醫藥政策都對行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首先國家醫保局成立,加大對醫療和進入醫保藥物的管控。“兩票制”的推行實施、使冗余的藥品流通企業得到精簡,也促進工業企業開拓新的銷售模式。一致性評價就是對仿制藥品種與原研藥的質量比對工作,目的是提高國產仿制藥品的質量,增強國人對國產藥品的信心,降低醫保費用。國家級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以“4+7”城市為試點,目的還是從藥品價格入手降低醫保費用。這些政策在落實的過程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需要完善。
(一)化學原料藥生產受限:在全國各地環保嚴格治理的情況下,從兩個方面影響了原料藥生產,一是環保治理不達標的原料藥生產企業停產或關閉;二是環保不達標化工原料生產企業停產或關閉,造成原材料緊缺而無法生產,原料藥供應趨緊,價格上漲。加之一些不法商人壟斷原料藥市場的情況加劇,制劑生產企業面對生產就虧損的品種,只能采取停產措施,醫院臨床短缺藥品的名單越拉越長。
(二)最低價中標的政策給行業帶來負面影響:國家醫保局首批試點的“4+7”藥品帶量集中采購的工作已經結束,但最低價中標的政策給制藥企業帶來極大困惑和擔憂。為了提高產品質量企業一個產品就要投入數百萬資金參與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通過評價的優質仿制藥在參與“4+7”藥品帶量集中采購時,卻實行最低中標政策。最低中標政策不僅在行業內產生劣幣驅良幣效應,在醫療機構中醫生和藥師對低價藥品的療效也產生質疑,從而使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流于形式。需要認真研究質量與價格相互制約的這對矛盾,研究如何既要大眾有最好品質藥物服務,又能達要醫保控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