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營運能力分析及投資建議研究預測
?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目前,國際上通常將海洋工程技術裝備分為三大類: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其他海洋資源開發裝備;海洋浮體結構物。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是目前海洋工程裝備的主體,包括各類鉆井平臺、生產平臺、浮式生產儲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鋪管船、海底挖溝埋管船、潛水作業船等。
海工裝備制造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資源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綜合性和戰略性產業,是國家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基礎和重要支撐。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工程裝備業處于世界高端制造領域,對投資、技術進步、就業的拉動效果極為明顯。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表示,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使高端裝備制造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銷售產值占裝備制造業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端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25%。其中,海洋工程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將提升至60%以上,國際市場份額提高到20%。
產業鏈分析:自20世紀60年代大連造船廠(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來,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正式進入世界強者之林,至今發展已有50余年,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海洋工程產業鏈由上游海工裝備設計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裝備制造和下游海洋油氣服務等主要環節,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產業鏈分析
上游 | 中游 | 下游 |
海工裝備支持 | 海工裝備制造 | 油田服務 |
海工設計 原材料提供 | 通用裝備制造 專用設備制造 輔助船舶 平臺建設 | 工程承包 有天服務及輔助性工作 |
海洋工程的上游環節主要為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鋼材。海工裝備設計是整個海洋工程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歐美國家在海洋工程裝備設計領域占據壟斷地位。上海佳豪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專業海洋工程與民用船舶設計企業,國內唯一的海工裝備設計公司,市場空間大,海工收入占比較高,研發實力強。
原材料供應方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國。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研發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船體結構用鋼板產量818萬噸,同比增長27.8%;高強度船板450萬噸,同比增長46%。主要企業有寶鋼股份、鞍鋼股份、沙鋼、湘鋼等。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方面,我國企業主要以淺海裝備制造為主,代表性的企業有煙臺來福士、外高橋造船廠、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集集團等。油田服務中,我國典型企業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杰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參與其中。
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從2014年油價暴跌開始,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就陷入了長達5年之久的低迷期。從2014年開始,全球海工裝備成交額急速萎縮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僅成交52億美元。由于海工裝備市場單筆成交金額較大,訂單數量對市場影響較大,2017年受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市場回漲至94.5億美元,同比上漲80.9%,但仍較2011-2013年相去甚遠。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成交額約為84.4億美元。
企業及產品競爭:目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已形成三層級梯隊式競爭格局,歐美壟斷了海工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設備制造;亞洲國家主導裝備制造領域,韓國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裝備模塊建造與總裝領域占據領先地位,而中國和阿聯酋等主要從事淺水裝備建造、開始向深海裝備進軍。
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分為鉆井平臺、采油平臺以及海洋工程輔助設備。鉆井裝備主要有自升式鉆井平臺、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等,它們是開采海洋油氣的主要裝備。根據IHS?Markit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鉆井平臺保有量達321座,占比接近七成;半潛式鉆井平臺其次,保有量89座,占比18.9%;鉆井船保有量62座,占比13.1%。
2018年全球鉆井平臺細分產品規模比重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生產設備用于開采石油和天然氣,并對油氣進行油氣分離、油水分離等初步處理,主要分為固定式生產設備、浮式生產系統、水下生產系統三大類。目前,主流生產設備是浮式生產設備,占生產設備總量的大部分份額,主要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TLP、立柱式平臺SPAR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等4種。從全球浮式生產設備保有量來看,FPSO仍占據大部分,占比高達65%,且占比將繼續上升態勢;而半潛式生產平臺Semi-FPS、張力腿平臺TLP和立柱式平臺SPAR的占比共計約25%。
海洋工程裝備中,工程輔助設備是用來和鉆井設備及生產設備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務的各種輔助設備,種類很多。主要的輔助設備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Support?Vessel),包括操錨作業拖船AHTS、平臺支持船PSV、潛水支持船DSV、維護修理船IMR;以及鋪管船(Pipe?Lay)、線纜鋪設船(Pipeline?Lay)、起重船(Floating?Crane)等。
在配套設備市場,目前歐美國家在海工裝備核心配套設備市場占據壟斷地位。如在絞車、泥漿泵領域,美國國民油井公司Nntional?Oilwell市場占有率最高;頂驅市場上Vaco公司份額最高;Continental?Emsco公司則在轉盤市場上占據了較大份額。
產業政策:從2006年開始,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鼓勵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的政策。2018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專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加強,產品結構邁向中高端,力爭步入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制造先進國家行列?!缎袆佑媱潯肥墙陙砦覈Q蠊こ绦袠I的綱領性文件,為我國以后海洋工程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行動計劃》確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上油氣生產平臺等高端產品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二是海上風電裝備、海洋漁業裝備、海底礦產資源開發裝備、海洋電子信息裝備等新興海洋工程裝備研制和應用取得重大進展。三是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建成一批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近年來,我國海工裝備制造水平不斷攀升,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海工裝備制造大國,全球份額占比接近一半。2018年,我國承接各類海工裝備44艘/座,合計38億美元,同比增長84%,全球市場份額達到45%。骨干海工裝備企業緊盯市場變化,承接5艘高價值量的FPSO,同時在LNG動力守護供應船、LNG浮式再氣化駁船等LNG相關海工裝備,以及海上風電安裝平臺、自升式海洋牧場平臺、海上風電多功能搶修船、海上風電安裝船和智能化漁場等新型海工裝備領域取得突破。
2012-2018年中國海工裝備(市場規模)全球市場比重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受全球海工裝備市場低迷影響,我國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行業同樣整體呈下降趨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行業主營收入410.2億元。但整體上下降幅度小于全球海工裝備制造行業規模下降幅度。
2014-2018年中國海洋工程專業設備制造行業主營收入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提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水平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油氣開采水平的應有舉措,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行業政策的指引下,我國海工裝備獲得了一定水平的進步,2018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更是為我國海工裝備發展提供了綱領性的指引。2019年以來,各大海工裝備制造企業紛紛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海工裝備制造答卷。
未來海洋工程裝備將呈現作業環境復雜化、裝備規模大型化以及水下裝備廣泛應用的趨勢,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在堅持技術引領、智能制造的情況下,我國海工裝備技術水平將不斷提升,全球市場份額不斷加大,不斷由海工裝備制造大國向海工裝備制造強國轉變。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升制造工業經濟效益貢獻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