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云計算市場競爭戰略研究及投資戰略規劃預測
?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新興的基于共享基礎構架的方式,其中的軟件、硬件、平臺等IT資源將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使用者。
云計算是一種可以通過網絡接入虛擬資源池以獲取計算資源(如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和服務等)的模式,只需要投入較少的管理工作和耗費極少的人為干預就能實現資源的快速獲取和釋放,且具有隨時隨地、便利且按需使用等特點。
云計算的產生是IT技術進步的必然產物,是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絡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后產生的“新一代的信息服務模式”。
產業分類:?
(1)按照部署方式分類:云計算包括私有云、公有云、社區云、混合云。
1、私有云(Private Cloud):私有云是指僅僅在一個企業或組織范圍內部所使用的“云”,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等。此類云一般由該企業,或者第三方機構,或者雙方共同運營與管理。例如支持SAP服務的云計算和快播私有云就是國內典型的私有云服務。
2、公共云(Public Cloud):公共云又稱為公有云,即是傳統主流意義上所描述的云計算服務。目前大多云計算公司主打的云計算服務就是公共云服務,一般可以通過互聯網接入使用。此類云一般是面向于大眾、行業組織、學術機構、政府機構等,一般由第三方機構負責資源調配。
例如: Google APP Engine, IBM Develop Cloud,以及2013年正式落地于中國的微軟的 Windows Azure 都屬于公共云服務范疇。
3、社區云(Community Cloud):社區云是面向于具有共同需求(如隱私、安全和政策等方面)的兩個或多個組織內部有的“云”,隸屬于公有云概念范疇以內。該類云一般是由參與組織或第三方組織負責運營與管理。
“深圳大學城云計算服務平臺”和阿里旗下的phpwind云就是典型的社區云,其中前者更是國內首家社區云計算服務平臺,主要服務于深圳大學城園區內的各高校單位以及教師職工等。
6、混合云(Hybrid Cloud):顧名思義,混合云就是由上述兩種或多種云通過標準或技術聯合在一起所組成的混合體,既擁有公共云的功能,又可以滿足客戶基于安全和控制原因,對私有云的需求。
混合云內部的各種云之間是保持相互獨立的,但同樣也可以實現各個云之間的數據和應用的相互交換。此類云一般由多個內外部的提供商負責管理云運營,混合云的示例包括運行在荷蘭iTricity 的云計算中心。
(2)按照服務類型分類:可以將云計算分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laaS)、平臺即服務(Platfomi as a Service,PaaS)、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三類。
1、基礎設施即服務(laaS):基礎設施即服務主要負責提供虛擬的服務器、存儲、帶寬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用以幫助客戶解決計算資源定制的問題。客戶可以根據自己購買的權限部署、運行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而不需花時間和精力去管理、維護底層的硬件基礎設施。
此外,客戶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去更改部分網絡組件。目前,Amazon、VMWare,Rackspace 和RedHat都有提供該種類型的云計算服務。
(以房屋為例:Iaas可以理解為自建房,需要建房者自己買建材、請工人、提供設計圖紙、自行裝修,用戶可以完全DIY自己的房子,但需要面對工期長、花費較大、自信維護且建成后不一定符合自己需求的那個問題,中間需具備大量的專業技能。)
2、平臺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一個基于互聯網的應用開發環境(或平臺),以支持應用從創建到運行整個生命周期所需的各種軟硬件資源和工具,如虛擬服務器和操作系統等,客戶可以在該云平臺中開發和部署新的應用程序。
但應用程序的開發和部署必須要遵守該平臺的規定和限制,如編程語言、編程框架等,Google APP Engine、Force.com、App Fog 都是此類云服務的典型代表。
(以房屋為例:PaaS層可以理解為商品房,開發商提供商品房出售或者出租,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與財務能力購買或者租用自己想要的房子;物業可以提供日常維護,高服務質量。)
3、軟件即服務(SaaS):SaaS 的概念早已有之,是一種創新的軟件應用模式,目前 SaaS 也作為云計算中最為常見的服務之一。軟件即服務是將軟件服務通過網絡(主要是互聯網)提供給客戶,客戶只需通過瀏覽器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設備接入使用即可。
在SaaS中所提供的軟件服務都是由服務提供商或運營商負責維護和管理,客戶根據自身需求進行租用,從而消除了客戶購買、構建和維護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的過程。八百客的800APP、Gmail、Salesforce 的CRM等都是SaaS的代表產品。
(以房屋為例:PaaS層可以理解為連鎖酒店,用戶可依據自己的生活軌跡與需求,隨時租賃或者更換任何城市區域的房間,拎包入住,隨時住隨時走。)
(3)按照行業應用分類:所涉及的云計算的類型相對比較廣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發展,云計算已經逐漸滲入各行各業當中,并得到了廣泛的接納與認同。各種類型的行業云紛紛誕生。其中,制造云、金融云、醫療云、教育云、農業云以及電子商務云等作為首先落地的典型代表,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和成績。
1、制造云:制造云是制造業利用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實現其在信息化領域的延伸和發展,依托于云計算技術,制造云實現了制造資源和制造能力的虛擬化、智能化與服務化,從而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包含制造資源的虛擬資源池,使用戶可以方便快捷的獲取制造資源等服務,從而智慧地完成期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各類活動。
2、金融云:金融云是金融機構融合云計算模型及業務體系所誕生的新產物,金融云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實現海量數據的轉移與集中,并提高了金融機構數據處理的能力,從而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運營商成本,改善了客戶的體驗。
3、醫療云:隨著云計算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廣泛運用,醫療云隨之而誕生。所謂醫療云是指在醫療衛生領域采用云計算、物聯網、3G 通信以及多媒體等新技術基礎上,結合醫療技術,使用云計算的理念來構建的醫療健康服務云平臺。
醫療云將現有系統遷移到基礎設施云上,實現了虛擬化和桌面云,并幫助開發了新的基于云計算的SaaS應用,例如:醫院管理輔助決策和醫院財務的運營管理。
醫療云的誕生提高了醫療機構的服務效率,降低了服務成本,方便了居民就醫,減輕了患者疾病經濟負擔。
4、教育云:教育云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整合與信息化,通過采用云計算技術,實現了教育資源的統一部署與規劃,推動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學生或老師只需要使用簡單的終端設備通過網絡就可以獲取學習、資料以及實趁的資源,大大降低了教學成本,減少了院校的成本投入。
5、農業云:農業云作為智慧農業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了農業信息化,實現了對大規模農業信息服務的統一存儲和部署,并通過與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結合,實現了精準農業的監管與控制。隨著農業生產中海量數據的產生,農業云將發揮其巨大作用,以滿足農業現代化的需求。
6、電子商務云:電子商務云主要是基于云計算模式為企業或個人提供電子商務的解決方案,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給企業代來了巨大的收益,但中小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相關服務的費用是相當昂貴的。
電子商務云的搭建可以為中小型企業解決這個問題。電子商務云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在線辦公、軟件租用、在線交易、信用評價等服務,幫助企業搭建電子商務平臺。企業不必再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建立電商系統,進行后臺的維護,從而可以集中精力更加專注于自身業務的發展,挖掘潛在客戶,提供企業效益。
企業競爭:數據顯示,亞馬遜AWS、微軟、阿里云、IBM、谷歌排名前五。其中,AWS位列第一,阿里云在過去5年全球市場份額增長12倍,市場份額超過谷歌和IBM等公司,成為全球第三大的共有云廠商。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云計算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AWS市場份額約為32%,持續多年保持著市場領先優勢地位;微軟Azure及谷歌云,市場份額分別為17%、9%。三大云服務商占據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2018年全球云計算廠商市場占比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隨著行業成本下降,云計算將延續高增長。隨著巨頭們不斷加碼云計算,且行業門檻較高,未來全球云計算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國內外市場規模及前景:市場基本數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數顯示:2018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962.8億元,增速為39.2%。從“云”的歸屬來看,云計算主要分為私有云、公有云等形態。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437億元,增速為65.2%,同時預計2019-2021年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到2021年有望達1297.8億元。
2018年我國私有云市場規模525億元,增速為23.1%,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穩定增長,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61.9億元,云計算未來幾年將保持高速增長,也將帶動云計算產業鏈需求快速釋放。
中國IDC業務市場總規模達1228億元,同比增長29.8%,較2017年增長超過280億元,IDC市場需求不斷提高,同時隨著5G推進與商用,將為IDC行業帶來質的影響與變化,推動中國IDC業務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2018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高達804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6.5%。可見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僅為全球的1/6,市場滲透率不足17%,因此我國云計算發展空間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