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國超聲診斷設備行業重點企業競爭分析及細分產品市場保有量分析
?
醫學影像設備是指運用不同的媒介(X 射線、聲波、光學等)作為信息的載體,將人體內部的組織或結構以影像的方式重現的儀器,其影像信息與人體實際結構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的關系是對應的。臨床上常用的醫學影像設備主要分為 X 線設備、CT、核磁共振(MRI)、超聲、核醫學、熱成像以及醫用內鏡等。
多種成像檢查系統的對比
類型 | 應用原理 | 圖像特點 | 臨床應用范圍 | 優點 | 缺點 | 輻射 |
數字X線成像設備(DR) | X光 | 非斷層圖像,直觀顯示器官組織 | 胸部、骨關節、乳腺疾病,膽系和泌尿系統陽性結石,消化、呼吸、泌尿、心血管系統疾病診斷 | 快速,分辨率高 | 影像相互重疊和隱藏 | 少 |
X射線體層掃描設備(CT) | X光密度投影 | 斷層圖像,灰階圖像,顯示人體組織密度 | 應用廣,涵蓋人體各個系統和解剖部位,中樞神經系統、頭頸部、心血管、腹盆腔及骨骼肌肉系統 | 成像快,圖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 | 空間分辨率低,關節肌肉顯示差,存在偽影 | 輻射大 |
磁共振成像系統(MRI) | 氫原子核共振 | 斷層成像,多方位、多角度、多參數掃描成像 | 廣泛應用于中樞神經系統、頭頸部、乳腺、縱膈、心臟、大血管、腹盆部各器官及脊柱、骨髓、肌肉等臨床檢查 | 高度軟組織分辨能力,無骨偽影及重疊偽影 | 掃描時間較長,空間分辨率低于CT | 無 |
超聲診斷設備 | 超聲波 | 斷層圖像,實時動態成像 | 應用廣泛,眼眶、頸部、乳腺、腹盆部、肌肉軟組織、心臟、四肢血管疾病等,對軟組織分辨佳 | 高靈敏度,動態顯示器官運動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狀況 | 顯示解剖范圍有限;器官結構和病變清晰度不如MRI和CT | 無 |
核醫學設備 | 同位素顯像 | 顯示生物代謝活性 | 診斷癌癥,全身骨掃描,代謝動態檢查等 | 靈敏度高,特異性高,能到達早期診斷目的 | 圖像清晰度較低,價格高 | 有 |
內窺鏡 | 圖像傳感器 | 直觀顯示人體內部病變組織情況 | 胃腸道、胰腺、膽道、腹腔、呼吸道、泌尿道、血管、婦科和關節等疾病的檢查 | 圖像清晰度高、色彩逼真,而且容易操作 | 僅能檢測發生表觀變化的病變部位 | 無 |
市場基本現狀:根據研究資料:發達國家超聲起步早,存量市場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增量主要來源于新品的替代,因此僅維持緩慢增長。從格局上看,老牌的 GPS 三巨頭中的 GE 和飛利浦憑借產品性能和品牌優勢保持較高市場份額,而西門子則先后被東芝和日立超過,而國內的邁瑞和開立經過多年的發展,也躋身到了世界前列。
盡管我國超聲起步較晚,但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逐步成為繼美、日之后的第三大彩超市場,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超聲診斷設備市場發展規劃及投資戰略可行性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近95億元。僅從銷量而言,國產設備以其性價比優勢逐步搶占進口份額,其中本土邁瑞醫療的彩超銷量排名國內市場第一位;但從銷售收入來看 GE 和飛利浦仍排在前列,而國產的邁瑞和開立分別位于第三和第五位,高端彩超市場仍然是進口品牌占主導。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國內超聲的市場普及率得到快速提升,預計國內彩超市場的保有量超過 14 萬臺。然而,隨著老齡化加劇以及對健康需求的提升,各診療科室對超聲的需求仍未被滿足,專家預測國內醫院仍有超過 23 萬臺的彩超需求,對應市場空間超過 500 億元。此外,考慮到彩超設備 5-7 年的換代,以當前的存量市場估計,每年設備更新的需求約 2.8 萬臺。
2018年中國超聲存量及增量市場規模測算
- | 三級醫院 | 二級醫院 | 一級醫院 | 未定級醫院 | 基層醫院 | 合計 |
醫院數量(家) | 2608 | 9172 | 10819 | 10696 | 71374 | 104669 |
平均彩超數量(臺) | 12 | 5 | 2 | 1 | 1 | / |
存量總數(臺) | 31296 | 45860 | 21638 | 10696 | 35687 | 145177 |
預計平均增量需求(臺) | 13 | 7 | 4 | 2 | 1 | / |
增量總臺數(臺) | 33904 | 64204 | 43276 | 21392 | 71374 | 234150 |
單價均價(萬元) | 60 | 30 | 18 | 10 | 8 | / |
增量市場(億元) | 203 | 193 | 78 | 21 | 57 | 552 |
更新頻率(年) | 6 | 5 | 5 | 5 | 5 | / |
每年更新設備量(臺) | 5216 | 9172 | 4328 | 2139 | 7137 | 27992 |
每年更新市場需求(億元) | 31 | 28 | 8 | 2 | 6 | 74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我國的醫用超聲起步于上世紀 50 年代,即黑白超時代,在持續使用 20 多年間累計裝機超過 10 萬臺。1985 年,進口彩超進入中國,開啟了長達 20 年的技術壟斷,直到 2004 年開立醫療的彩超問世,開啟了國產彩超的崛起之路。從 2004 年到 2016,國內醫用彩超市場進口品牌的市占率由最初的 95%逐步下降至 75%,目前國產品牌在中低端醫用彩超市場銷量已超過進口產品,隨著國產高端彩超的發力和政策的支持,國產替代進程有望加速。
我國醫用超聲診斷設備企業在穩步提升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在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隨著我國超聲診斷設備企業與國外先進企業間技術差距的不斷縮小,以及憑借高性價比的優勢,我國超聲診斷設備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也取得了一席之地,一方面,在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滿足普及需求,另一方面,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也在逐漸向發達國家的中高端市場滲透。
產品現狀:在中低端超聲領域,國產與進口產品無明顯差距,但對于高端彩超,由于其更高的診斷需求,對于成像色彩、靈敏度、探頭等方面要求更高。國產高端彩超與進口品牌的差距主要有:1)硬件設備:主要是芯片技術和多普勒技術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2)功能診斷輔助軟件;3)探頭:主要體現在探頭的材料和性能方面。
近十幾年來,全球彩超行業并無變革性的技術突破,海外巨頭GPS等對彩超的更新換代多是集中在探頭等一些軟硬件的改進。而在這一時期,本土企業快速發展,邁瑞推出的高端彩超Resona7/8系列逐步得到國內外客戶認可,而開立醫療近兩年推出的中高端拳頭產品S50/60也得到快速推廣。在國產技術快速進步及政府政策推動下,國產彩超有望逐步向高端醫院市場滲透。
由于超聲診斷設備具有無損傷、非介入、實時性、易操作、適用性廣、成本低等突出特點,目前已經成為主流醫學影像設備,在臨床應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并且隨著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超聲診斷設備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
國內外企業競爭: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高,世界醫療器械的生產國主要集中于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而消費市場亦主要集中于上述地區。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外先進醫療器械企業已形成高投入、高回報的特點,行業集中度較高。
超聲診斷設備全球市場方面,通用電氣醫療、飛利浦、西門子醫療等國外先進醫用超聲診斷設備企業,憑借其技術先發優勢、品牌形象、質量特點及強大的市場營銷能力在全球市場(尤其是中高端市場)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中國企業參與超聲診斷設備全球市場競爭較晚,但發展較快。目前已經涌現出一批以邁瑞醫療、開立醫療等為代表的醫用超聲診斷設備出口企業,掌握了超聲設備生產的核心技術,在血流靈敏度、空間分辨率等核心性能指標以及彈性成像、造影成像、4D 成像等高端應用上媲美國際廠商,通過產品性價比優勢以及優質的服務逐漸向全球市場滲透,產品定位也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逐步延伸,并成功進入市場壁壘較高的發達國家市場,成為國際市場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競爭市場,隨著貿易全球化的深入,國外醫療器械產品全面參與國內市場的競爭,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競爭主體數量不斷增加。相比國際市場,國內市場集中度較低,呈現出企業數量多、單個企業規模偏小、技術水平偏弱、產品競爭同質化等特點。然而,隨著企業自主創新意識的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政府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政策扶持,國內醫療器械市場逐步健康發展,同時涌現出一批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將逐步完成進口替代。
國內超聲診斷設備市場主要存在兩大類競爭主體。一類是具有雄厚的研發實力和制造能力、憑借核心技術與先進產品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大型跨國公司,如通用電氣醫療、飛利浦、西門子醫療等。此類競爭主體通常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主要定位于高端市場。另一類競爭主體為掌握一定核心技術的國內大型醫用超聲診斷設備企業,如邁瑞醫療、開立醫療、汕頭超聲等。此類公司依托其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占據了國內醫用超聲診斷設備中低端市場的主要份額,產品逐步向高端市場延伸。在醫療器械國產化趨勢的推動下,國產品牌將在國內市場逐步擴大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