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醫用敷料市場發展潛力研究預測及重點企業競爭力分析
?
醫用敷料產品是一類重要的醫療用品。一般而言,狹義的醫用敷料是指作為傷口處的覆蓋物,在傷口愈合過程中,可以替代受損的皮膚起到暫時性屏障作用,避免或控制傷口感染,提供有利于創面愈合的環境的醫療器械,即傷口護理產品。廣義的醫用敷料則不僅包括傷口護理產品,還包括手術室感染防護和醫用防護產品,以及壓力和固定類產品(包含繃帶和壓力襪等)。目前,業內多將傷口護理產品分為傳統傷口護理產品和新型傷口護理產品,將兩者以“濕潤愈合理論”為分界線進行區隔。過去,醫學界認為保持干燥對促進傷口愈合具有重要意義,天然紗布、棉墊和合成纖維等保持傷口干燥的傷口敷料就屬于傳統傷口護理產品。?1962 年,英國人 Winter 提出了“濕潤傷口愈合理論”,即傷口在濕潤的環境下比干燥的環境下愈合要快,使得人們對傷口愈合過程的認識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新型傷口敷料便是在這一理論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傷口敷料包括泡沫敷料、海藻酸敷料、聚合物納米纖維敷料、水膠體敷料、濕膜敷料、膠原海綿以及人工真皮修復材料等。手術感控產品由各類手術單、手術衣、器械保護套、手術包等組成,手術感控產品作為外科有創操作中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醫用器材,其目的是建立一個無菌手術創面區,阻止外來物質及微生物侵入手術創面或患者體液、血液對術者及手術環境污染,防止在侵入性外科手術時感染源在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患者與患者之間的傳播,確保患者與醫護人員的安全,進而有效控制醫院內交叉感染。
國內外優秀企業:由于經濟水平較為發達,居民醫療保健意識較強,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經濟體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醫用敷料消費市場,并且憑借著技術、人才優勢,上述國家和地區擁有眾多全球知名的大型醫藥跨國企業,涵蓋的業務類別和產品種類繁多, 產品銷往多個國家和地區, 品牌和企業知名度及市場占有率較高。醫用敷料通常為其眾多產品線的其中一種。醫用敷料領域經營規模較大的國際企業包括Smith&Nephew、 ConvaTec、 3M、Coloplast、 Medline、Cardinal Health、 MoInlyckeHealthcare、 Covidien 等。國內企業主要有奧美醫療、穩健醫療、振德醫療、江蘇健爾康、施潔醫療、安徽華文等企業。
近年來受到全球經濟疲軟的影響,歐美市場規模增速放緩,但由于醫用敷料需求為剛性需求,總體而言歐美市場規模較為穩定。 而從具體產品類別來看, 經過多年的發展,傳統傷口護理類產品、 壓力治療與固定類產品和手術感控類產品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 尤其是傳統傷口護理產品作為醫用敷料行業中較為基礎且發展較為成熟的細分領域,市場需求較為飽和,競爭較為激烈。各大型醫用敷料品牌商亦憑借著各自在細分領域中的優勢,贏得市場的認可,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同時,醫用敷料作為直接接觸人體的醫療用品,品牌粘性較強,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市場競爭格局。
市場規模分析:近年來,全球醫用敷料市場規模基本保持穩定。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醫用敷料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可行性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8 年,全球醫用敷料市場規模由 111.00 億美元增長至 121.58 億美元。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和由此帶來的潰瘍、褥瘡等病癥患者的增加,全球醫用敷料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全球醫用敷料市場銷售收入規模將于2019年達到124.83億美元,于2020年達到132.84億美元。
2015-2020年全球醫用敷料市場規模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當前,我國醫療資源逐漸豐富,醫療保障力度逐漸加大,基礎醫療設施建設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識不斷提高,醫用敷料市場亦隨之迎來快速發展時期。 2014-2018年,我國醫用敷料市場規模由 39.89 億元增長至 65.38 億元。
隨著國內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大型醫用敷料出口企業紛紛加大了國內市場開拓力度,國外廠商也逐步推行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策略。我國醫用敷料市場規模將于2019 年達到73.12 億元,于 2020年達到82.25億元。
2015-2020年中國醫用敷料市場規模分析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進入醫用敷料行業的主要障礙:
(1)渠道和客戶粘性壁壘:大型醫用敷料公司專注于醫用敷料的出口業務,經過多年發展,依靠穩定、優良的產品質量,往往已在全球范圍內,尤其在歐美成熟市場形成了穩定的大型醫用敷料品牌商客戶。由于歐美醫用敷料市場高集中度的特征,這些客戶已幾乎覆蓋了歐美醫用敷料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對于醫用敷料產品而言,因產品直接應用于人體,其質量關乎使用者的生命健康, 客戶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非常嚴格, 對于生產商的選擇較為慎重; 此外,醫院的醫護工作者在較長時間的使用一種產品后,會習慣于產品的規格、特性和設計,從而產生一定的產品依賴度。因此在選定生產商后,若不出現重大的產品質量問題,生產商與客戶間的合作穩定,粘性較高。可靠的生產體系和產品質量優勢能使公司與成熟市場的主要醫用敷料廠商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客戶優勢明顯,形成良好的長期發展的基礎。
(2)設備與技術壁壘:基礎護理敷料的門檻較低, 但是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依然能幫助醫用敷料企業形成一定的行業壁壘。此外, 高端敷料的生產制造對于市場進入者營造了較高的技術壁壘,從材料的品質、制造工藝和生產水平到產品的設計和批量高效生產,都對企業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先進與成熟的生產設備能提高生產效率,使得產品質量可靠、穩定,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大規模人工的依賴。自動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可通過不斷提升生產過程中的技術能力,提升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和穩定性,以持續降低生產成本、控制產品質量,達到提升公司競爭實力、樹立行業競爭門檻的目的。
(3)管理與質量壁壘:由于醫用敷料產品屬于醫療用品, 并直接與人體患處相接觸, 若因產品質量出問題,容易引起醫療糾紛,給公司帶來聲譽和財務損失。因此,客戶除了對于醫用敷料生產企業的產成品質量有嚴格要求外,對于其整體的管理水平和質量控制體系極其看重,確保從根本上將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概率降到最低。我國近年來也在監管層面對產品的注冊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例如第二類和第三類醫療器械必須在藥監局進行產品注冊后才能進入市場, 而藥監局對于生產企業的現場檢查核準是產品注冊的前置條件,如果要通過現場檢查,企業需嚴格符合國家各項產品質量標準。因此,只有管理體系較為完善的企業,才能夠獲得客戶的認可,其產品才能滿足監管要求完成注冊,從而為行業設立了一定的壁壘。
(4)規模與成本壁壘:生產規模較大能為企業帶來顯著的成本領先優勢,在各環節形成行業壁壘:在采購環節,大規模的原材料采購有助于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減小價格波動對業績的影響;在生產環節,規模化的生產使自動化生產設備發揮更大的效用,更容易培養生產工人的熟練程度和專業程度,生產效率得以提升;在銷售環節,穩定的產品品質和領先的市場地位,使企業和客戶相互依存,從而具備一定的議價能力。
(5)利潤水平方面:就整個行業而言,我國醫用敷料企業多以出口起家,出口產品主要為紗布、繃帶等傳統傷口護理類產品。上游棉花、石油行業等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本行業的利潤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而為國外品牌商進行貼牌生產的經營模式、國內人力成本的提升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也給行業利潤水平帶來一定的壓力。隨著國家醫改政策逐步落實、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疾病譜逐漸改變,在行業技術革新的推動下,國內醫用敷料行業將迎來持續增長的需求和消費結構升級。行業中創新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生產規模大、產品質量好、行業知名度高的企業處于優勢地位,能夠抓住產業結構升級和國內市場增長的發展機遇,不斷提高自身的利潤水平。
產業前景:由于我國醫用敷料行業進入門檻較低,雖然市場容量較大,且增長較快,但行業內生產企業眾多,且大部分為規模很小的地區性小企業,造成行業集中度較低。國產醫用敷料以傳統傷口護理類產品為主,產品同質化嚴重,國內企業多在低端市場內進行低價競爭,品牌識別度和影響力相對較低。隨著印度、泰國等周邊國家紛紛介入醫用敷料生產領域,中國許多大型醫用敷料企業開始逐漸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將產品線向高端產品轉移,也將會帶動中國醫用敷料行業逐步向中高端產品轉移。
此外,隨著醫改對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有利于經營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管理完善的大中型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同時,隨著行業技術不斷創新,國內企業自身技術、工藝及研發能力不斷提升,研發投入增加,國內醫用敷料產業預計將逐漸向價值鏈的高端環節轉移,在高端醫用敷料市場實現進口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