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國液壓行業重點競爭企業分析及市場發展戰略分析
?
由于液壓傳動技術具有功率重量比大、體積小、頻響高、壓力、流量可控性好,可柔性傳送動力,易實現直線運動、可實現無極調速等優點,下游應用極為廣泛。一般情況下,液壓傳動系統由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調節元件、輔助元件和工作介質組成。
液壓系統構成及其功能分析
構成部分 | 相關產品 | 主要作用 |
動力元件 | 液壓泵 | 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體的壓力能,向整個液壓系統提供動力 |
控制元件 | 液壓閥 | 在液壓系統中控制和調節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 |
執行元件 | 油缸和液壓馬達 | 將液體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驅動負載作直線往復運動或回轉運動 |
輔助原件 | 油箱、壓力計、儲能器等 | 提供運行支持,進行監測和反饋 |
動力媒介 | 液壓油 | 壓力傳遞的載體 |
液壓系統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精密鑄件、配件等相關企業組成,中游為生產液壓系統的相關企業,下游為液壓系統相關應用企業。其中液壓系統的下游主要包括工程機械(41%)、冶金機械(11%)、航空航天(10%)、工程車輛(10%)等相關企業。
全球液壓行業:從全球液壓市場規模來看,全球液壓市場主要被歐美中日占據。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液壓行業市場發展深度調查及投資戰略可行性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液壓行業市場規模為317億歐元(約合2466億元)。
2012-2018年全球液壓市場規模現狀分析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液壓市場需求增長最快,市場地位顯著提升。液壓行業的市場規模與一過經濟總量和工業化水平高度相關,美國、中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分別為液壓產品全球前五大消費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中國液壓行業市場規模占全球的28%,僅略低于美國的34%,遠高于日本6%和德國5.58%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2018年全球液壓市場分地區比重分析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企業競爭:全球液壓巨頭有力士樂(Bosch旗下公司)、伊頓(ETNUS)、派克(PHUS)、KYB(7242JP)、丹佛斯(DNFSDC)、川崎(3045JP)。據統計,2018年,力士樂、伊頓、派克、KYB的液壓產品收入分別為483、307、231、247億元(按照2018年人民幣平均匯率計價),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19.7%、12.5%、9.4%、10%,CR4合計51.6%。國產液壓品牌領先企業有恒立液壓(601100)、艾迪精密(603638)、太重榆液(未上市),恒立液壓與艾迪精密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分別為1.7%、0.4%,相比海外巨頭仍有較大差距。
國內政策:近幾年來,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政策的實施,帶動了液壓行業及其關聯產業的發展;同時,我國也陸續出臺了《工業“四基”發展目錄(2016年版)》、《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工程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進工業強基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為解決高端液壓件長期依賴進口的重要問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組織相關生產廠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已于2011年底建立了“工程機械高壓液壓元件與系統產業化及應用協同工作平臺”,致力于提高液壓產品的配套件質量,加強試驗檢測及標準研究,使產品達到同類型進口液壓產品的性能及可靠水平。
《液壓行業“十三五”專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液壓銷售額年均增長不低于6%,60%以上高端液壓元件及系統實現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緩解,裝備工業領域急需的液壓元件及系統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歷經數十年的技術積累和工藝積淀,國內優質廠商正快速成熟,依托國家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加強技術研發投入,由技術引進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轉變,逐步改變了國內液壓企業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局面,迎來技術和市場雙重突破契機,初具參與高端市場競爭并實現核心設備進口替代的實力。
中國液壓件行業: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中國液壓行業市場銷售規模從2009年的383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594億元,復合增長率保持6%左右增長。近5年來,中國液壓件市場規模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2012-2018年中國液壓件銷售額現狀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國內企業競爭:目前,全球的高端液壓件幾乎被博世力士樂、川崎重工、斗山等少數幾家等幾家企業壟斷,他們憑借技術優勢也一直牢牢占據中國液壓件銷售市場的前幾名。主機廠家所需高端液壓件主要依賴這些國外廠家生產的產品,國內極少數液壓件生產企業能直接進入主機廠商的供應鏈。近年來,國內液壓行業極個別廠商(如:恒立液壓、艾迪精密)通過不懈努力和技術研發創新打破了外資廠商的壟斷,開始形成突破之勢。
對標龍頭企業,艾迪產品線逐步完善成長空間巨大。博士力士樂2018年收入62億歐元(480億人民幣)行業規模第一,美國伊頓公司的液壓元件業務營收28億美元,川崎的精密機械事業部2018年收入18億美元。恒立液壓2018年收入約6.7億美元,艾迪精密2018年收入約1.5億美元。與龍頭公司差距很大,國內市場廣闊的區域足以容納優秀的領軍企業,艾迪在液壓領域不斷擴展自己的產品線有助于其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